天天看点

平城旧曾谙之前世今生(1):葄枕图史

平城旧曾谙之前世今生(1):葄枕图史

任翔宇

平城旧曾谙之前世今生(1):葄枕图史

一轴双城,如今的大同以河为轴,正开启着古风底蕴和现代时尚双面勾画的脸谱。提到御东,必言文瀛湖,提到御东,必言五大场馆,之前我们说过了文瀛湖,这一篇,我们来回忆一下如今伫立在御东的这些形象造型各异的场馆,他们的前世今生。

1.葄枕图史

平城旧曾谙之前世今生(1):葄枕图史

泰戈尔把图书馆比作宁静的海洋,宁静的,是氛围,蕴藏的,是海洋般的宝藏文典。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内涵,几乎每座城市的“市图”,都是地标一般的所在。如今的大同市图书馆洋气大方,明亮堂皇,由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科恩教授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的。2010年9月6日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占地面积8733平方米,设计藏书约为100万册,可以同时容纳5000名读者进行阅读,018年11月22日,大同市图书馆开始试运行,正式对公众开放。

很多人喜欢在这里读书借阅,也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在这里拍照留影,图书馆已经是大同标志性的“网红打卡地”之一了,即使有人质疑这些美颜后图书馆沦为背景板,我也还是喜欢人们走进图书馆,哪怕起初只是为了拍拍照,也多少都可以感受一下知识的力量,接收一下文明的洗礼,总是好的。

平城旧曾谙之前世今生(1):葄枕图史

如今在这里读书观摩讲座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曾经,“市图”逼仄简陋,阅览室,就像社区里开的补课班教室一样。尊重图书的态度,其实就是尊重知识的态度。

大同市图书馆和全国的图书馆相比起来,其实算是老大哥的。大同市图书馆出生于1959年,当时馆址位于大同市西门外,与大同市新华书店、大同市百货二店合用一幢楼。后来因为书籍的不断增加,所在楼层承重急剧超负荷,地面出现大面积的裂缝,这栋楼成了危楼,图书馆不得不寻觅新的馆址。1979年12月,市图书馆搬到了原大同市展览馆一层东厅,经过了短暂的整理后,于1980年初重新开馆,这时这里的馆藏增加到了10万册。虽然周边的环境很差,但市图书馆在这里度过了16个年头。我的第一张借书证,是在这里办的,当时是同在一座楼里的大同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到各个小学给学生们办阅览证,结果一走进这座楼,我就喜欢上了更多书籍的“市图”,又找母亲要了5块钱交押金,办了一张“市图”的借书证。那时候是借阅没有现在方便,在没有电脑大数据检索的年代里,读者过来书库里是进不去的,办理窗口外面的大厅里,有着一排排的木架,木架上按照目录插放了很多卡片,每张卡片都代表着一本书,上面写明了书名、作者、出版情况等等的信息,这本书详细信息都在这卡上,拿着这张卡片和借书证,工作人员会按图索引找到书籍,在书籍扉页上的一个小纸袋里还有一张信息卡片,工作人员填写了借书证信息后就算办理完成,可以带着书回家了。

平城旧曾谙之前世今生(1):葄枕图史

我借的第一本书,是讲印度神猴的神话故事书,看完以后头一歪,这不就是孙悟空吗?这一节的疑惑终还是在工作后渐渐解开了谜团,2005年和全国晚报的同行们重走西游路,一路过楼兰穿塔克拉玛干,玄奘的西行与佛教的东传过程中,不同人物不同细节的相融与叠加,神话与演化,是解答儿时疑问的第一张拼图,2014年漫步吴哥,感受暹粒“高棉的微笑”里通王城、圣象台、女王宫、崩密列那些残存的石像上勾画的“搅动乳海”、“大黑天”摩诃迦罗传说,是解答儿时疑问的第二张拼图,2016年在泉州的东西塔下,听古稀的老人指点着塔身高处的浮雕讲解神猴由来,是解答儿时疑问的第三张拼图,什么时候拼出答案,是时间问题,给你探寻的好奇,是“市图”的神奇。

1996年初,“市图”所在的展览馆东厅被征用,租给了上海的豫园商城,市图书馆面临漂泊的命运。当年的5月28日,市图书馆终于在迎宾东路的迎东宾馆找到了暂时的容身之地,铁十七局,三层,“市图”仿佛隐居在了城市的一隅。形似人民大会堂的展览馆如今在经历了数年的平移之后,已经调转方向静卧在城墙边上,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这里曾经是图书馆的“家”;已经变身成快捷酒店和美食饭店的铁十七局那栋楼,也没有多少人在意这里曾经是精神食粮的粮仓。这个粮仓最潦倒和艰难的时刻,应该就是从1996年到建新馆的这段时间,那时候全市人口近300万,而市图书馆的藏书仅为11万册,这种藏书量只相当于外地市级图书馆的六分之一,平均下来每人只有0.037本书,更何况这11万册藏书中还中80%的书是上世纪80年代前的出版物,这些书籍陈旧、落伍,早就无人问津,馆内实际上也就是20%的图书还勉强可以流通。由于购书经费吃紧,1989年到2000年,市图书馆每年的购书量仅为百本左右,这对于一个要面对300万读者的市级图书馆来说,这种购书量简直是天上与地下。

2006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时候,我带着5岁的儿子在铁十七局楼里给他办了一张借书证,那是当时年龄最小的借书证持有者,他借的第一本书,是图画版的《西游记》。

冥冥中,两代人仿佛有了精神传递的交接。

平城旧曾谙之前世今生(1):葄枕图史

大同不止一个图书馆。刚才说了,少年儿童图书馆,这个馆于1982年正式开馆,这是山西省当时惟一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当年馆藏图书约10万册(包括期刊)。原来位于西门外展览馆二楼,也是因为地面承重的问题而于1989年搬至迎宾西路3号原工人休闲宾馆西侧楼的三、四层。在没有和“市图”兵合一处将打一家的时候,同样过了一段窘迫的日子,50年代的旧书架和木柜虽然残破却还得使用,由于地方小,馆长办公室、财务科、电子阅览室被安排在了一间屋子里,书库里更是拥挤,一开门要是不小心的话就有可能一头撞在书架上。

好在,苦日子完了,就是甜。如今的少儿图书馆我去过一次,干净,整齐,是一个图书馆该有样子。

大同曾经还有一个工人图书馆。工人图书馆建馆于1982年,和前面两个图书馆相比,它有自己的馆址,就是在迎宾西路3号。如今已经退休的很多老职工们都还有印象,当年曾经捐款两块或者三块钱支持工人图书馆买图书、办起来,工人图书馆在儿童公园的西南角上,明亮的黄色外墙,层高和开间都很宽绰,书库馆藏多的时候达到了5万册,九十年代工人图书馆还建了一个磁带厅,在当时来说算是引领潮流的一项服务了。这个当时很受工人们、以及学生、市民欢迎的图书馆,后来萎缩得只剩下几间办公室,主楼先是办公室出租,我还在当时楼上一间电脑公司里帮过忙,后来,这里变成了舞厅,这里变成了火锅饭店,这里变成了洗浴宾馆,这里变成了私营医院……

平城旧曾谙之前世今生(1):葄枕图史

在新“市图”里,我看过书听过讲座,还曾经主持过几场和知名摄影家、青年音乐家的分享会,我已经渐渐习惯了新“市图”现在的模样。享受当下,但是不应该忘记过去,图书馆六十几年的历史在沧海桑田里不算长,但是就这短短的一须臾,我们对它的方式都几经改变。在和图书馆曾经的几位馆长闲聊时,他们都提到了这样一句话:“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只要看这个城市的三馆建设如何就知道了。”这“三馆”指的就是:图书馆、博物馆和展览馆。图书馆在这三馆中排在第一位,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它是向大众传播知识的机构,是丰富大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是全体人民终生学习的基础设施。在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既是信息中心,又是知识中心、知识宝库和知识源泉。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知识,当然也离不开图书馆。

平城旧曾谙之前世今生(1):葄枕图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