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我收到一位宝妈这样一条私信:
“邻居家孩子才5岁,都会给妈妈讲故事了,我家大宝已经6岁了,却一看书就犯困,这该怎么办?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很多家长可能都有类似的烦恼,对孩子喜欢看电视、玩玩具,单单不爱阅读这件事非常头疼,似乎喜欢读书的总是“别人家孩子”,自己孩子对阅读就是没兴趣。
事实上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很大概率是错过了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家长没有为其培养好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孩子才会不喜欢读书。
什么是“阅读敏感期”?
所谓“阅读敏感期”,就是指孩子对看书产生浓厚兴趣的时期,一般紧随“书写敏感期”,在孩子4岁半至5岁之间出现。
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已经6岁了,还是对阅读提不起丝毫兴趣,那么就要仔细想一想了,当初是不是错过了孩子的“阅读敏感期”?
一般来说,孩子来到“阅读敏感期”后,会有以下这些表现:
1.对书籍感到空前好奇,每当看到书时都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反复观看;
2.喜欢到有书的地方,比如当带孩子逛商场时,孩子会主动要求前往书店、图书角等等;
3.比原来更喜欢听故事,也开始自己编一些故事讲给家长听,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4.有一定独立阅读的能力,虽然往往“不求甚解”,但是很有兴趣。
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上这些表现中的一种,或者是几种,那么就要多多注意了,对于这段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丝毫不容马虎。
如果我们没有抓住机会,孩子就会因为没有前期的积累,也不认识字,自行通过一些其他方式来度过这段时期,比如读广告、背诵各种各样奇怪的口号、读产品包装等等,白白浪费了大好机会。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当孩子来到阅读敏感期后,激发其阅读兴趣,引导建立阅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如何抓住“阅读敏感期”?
1.找到孩子的阅读兴趣
所有习惯的养成都是由兴趣开始的,孩子的阅读习惯也不例外。
当孩子来到“阅读敏感期”后,我们首先要找到孩子的阅读兴趣,很多家长之所以发现孩子不喜欢看书,其实孩子只是不喜欢图书的内容而已。
记得当初有次我给儿子读一册绘本时,别提激起儿子的阅读兴趣了,我读的时候都感觉昏昏欲睡,完全没有念下去的欲望,最后忍不住半途而废,那册绘本也一直扔在家里吃灰。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时,找到阅读兴趣很重要,比如小男孩大多会喜欢具备冒险精神、故事性比较强的图书,最好还要含有恐龙、交通工具、机械等元素,小女孩则对公主、可爱、小动物等相关图书感兴趣,我们要结合孩子的兴趣,来进行图书的选择。
2.营造阅读氛围
与成年人相比,孩子的专注能力比较差,会更容易走神,所以阅读氛围的营造很重要。
除了要营造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外,我们还可以多多和孩子进行互动,根据书中内容加一些个人的演绎,与孩子进行一定的交流,比如针对图书中的剧情发问,或者是进行引申,使孩子保持对内容的好奇,将阅读坚持下去。
另外在一开始对孩子进行阅读启蒙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专门选择一些互动性比较强的书籍,让孩子一边玩耍一边阅读,像洞洞书、涂画书、三维立体书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注意由简到难
孩子们刚刚进入阅读敏感期,能力大多十分有限,连很多字的基本意思都搞不清,所以注意由简到难非常重要。
我们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时,可以先选一些图画内容较多,词汇简单易懂的图书,随着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再去适当增加难度,选择那些内容型比较强,字也比较多的图书,帮孩子认识更多词汇,提升表达能力。
4.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阅读
等孩子来到“阅读敏感期”一段时间,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我们要适当放手,给予孩子更多关于阅读的自主权。
比如书籍的选择、朗读、演绎,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决定自己要读的书籍,试着独自朗读、演绎,有更深的参与感,掌握独立阅读的能力。
歪妈结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孩子能够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对未来发展大有好处。
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抓住孩子的“阅读敏感期”,为孩子建立阅读习惯,而且这样的亲子阅读过程,其实也是高质量陪伴孩子的一种方式。
今日话题:你有注意帮孩子抓住“阅读敏感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