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刘心中:二踢脚(散文)

二踢脚 (散文)

文/刘心中

青未了|刘心中:二踢脚(散文)

年关快到了,不用我嚷,父亲在集上又为我买回几个二踢脚。多好玩呀!用红红绿绿的纸裹着,把它正直地摆放在地上,用手轻轻拨一拨捻子,拣个冒烟的烟头一点,“呯——叭!”一声在地下,一声在天上,简直像火箭升天,惊天动地,震耳欲聋,好不过瘾!我高兴的又蹦又跳,姐妹们吓得用手捂着耳朵,双手沾面的母亲倚在门旁边笑边叮咛快跑快跑……

这是我儿时一年仅有一次的最大享受。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童年的记忆任凭岁月无情的冲刷,依然是那样清晰、难忘。

在我的故乡,二踢脚也叫“两响”。它是一种传统民俗用品,常用于节日、婚庆等诸多场合,逢年过节大人小孩都喜爱这种爆竹。尽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俺村都吃着国家统销粮,但每年的春节,有心的父辈都忘不了多花几毛钱,赶年集给孩子买几个两响。听老人们讲,过年放两响能驱妖赶邪,迎来吉祥,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青未了|刘心中:二踢脚(散文)

记不清是哪年春节了,父亲花了三毛五分钱买回七个二踢脚。当我分给弟弟时,由于“分配不公”惹得弟弟嚎哭起来。父亲正从大队部办公室回家,问清原因后,从未打过我的父亲却实实在在地给了我一巴掌。我使劲用被子捂上头,泪水打湿了枕头。“知道这样往后谁也不能再买,还不如省下钱来买二斤盐!”挨了父亲的打,还受着母亲的数落,我心里很委屈。半晌,我才从床下恋恋不舍地取出那个悄悄藏起来的二踢脚,任凭泪珠扑籁扑籁的往下落,还是极不情愿地把它退还给了弟弟。可是,炮捻子被泪水打湿了,怎么也没点着……

打这以后,过年时父亲没有再给我们兄弟俩买二踢脚。我懂得,父亲是因为我们争抢生气了。后来才得知,就是这天中午,担任多年大队会计的父亲,因为没有违规给一村民开一封什么证明信,那人骂父亲“死板”并吵起架来。脸色气得蜡黄的父亲,从此便经常胃痛。

又是一年春节,那是我当兵第三年回家探亲。当我正在甜蜜的梦中时,我被“呯——叭”的声响惊醒。原来,父亲听说我回家过年,特意为我买好了十多个二踢脚。刚刚凌晨四点,还没等母亲煮上饺子,父亲就放起了两响。也许是父亲带了个头,不一会儿,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小小山村很快沉浸在喧闹喜庆的气氛中。

回家过入伍后的第八个春节,我再也没有听到院子里父亲燃放二踢脚的声音,再也没有见到父亲那慈祥的面容。由于长年累月的日夜操劳,父亲积劳成疾,多方医治无效,那年秋天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每逢佳节倍思亲,难忘那个大年除夕,我们全家是怎样熬过的……

星转斗移,岁月如梭。如今,虽然自己快近退休的年龄了,玩的雅兴不足了,但每当听到农村年集上那五花八门、声音脆响的鞭炮时,总忘不了童年时代父亲给我买的二踢脚。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国家治理大气污染,保护碧水蓝天,许多地方实行“禁燃”。我庆幸自己赶上了祖国高科技的新时代,一种声光同步、仿真发声的电子鞭炮,了却了我喜欢放两响的情结。每年春节,我都要从超市买回两串“燃放”。

青未了|刘心中:二踢脚(散文)
青未了|刘心中:二踢脚(散文)

作者简介:

刘心中(曾用名刘新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新华社、人民图片网、中国新闻图片网等媒体签约摄影师,菏泽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摄影师。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近四十年,曾在原《菏泽市报》社任文字编辑、记者,有数十万字的稿件被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发表。1995年专职从事摄影以来,至今有3200余幅(组)新闻和艺术照片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公安报》、《大众日报》、《中国画报》、《中国摄影报》等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刊发,其中8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影赛中获奖或入选。知命之年过后深感时光宝贵,工作生活之余喜欢忙里偷闲写点散文小说之类,重拾年轻时的记忆。虽属心血来潮有感而发,但仍乐此不疲坚持为大脑“充电”。

青未了|刘心中:二踢脚(散文)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 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