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研究的深入,习近平一直关注着澄潺的黄河、连绵起伏的长江、祖国的大河。新华社""学习的持续时间"原创品牌专栏"Workshop"推出一篇文章,与您分享习近平的河情。
20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访了山东营市黄河口,走访了黄河航道水情和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
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河。母亲河的保护一直触动习近平的心。
河上之旅 - 全覆盖,坚实的步伐
习近平一直非常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访问了大河南北和河下游的调查足迹。他先后来到长江的上、中、下游,举办了多次座谈会;
2021年5月,习近平访问河南省期间,来到陶叉渠工程第一枢纽,现场检查水闸运行情况,然后乘船前往丹江口水库听取相关报告,并检查现场采集的水样。他强调,从守卫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出发,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
2020年5月,习近平在山西省渭河流域生态修复与城市环境建设考察时,强调要有效保护和管理渭河,再现古晋阳河晚渡的美丽风光,让清澈的水进入黄河。
2019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黄河生态保护和河南省堤防建设时表示,要坚持对山林湖泊进行综合治理、系统化管理和源头管理,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调,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并开创黄河合唱团的新时代!
2018年4月,在湖南省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期间,习近平强调,长江的生态环境不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继续恶化,必须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干净美丽的长江!
......
无论你在哪里做,都要广泛地看待它。有很多事情需要考虑。
江河政策——把握保护,推进大治理
习近平曾经说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算太严重。谈起黄河,他深刻地指出:"外表在黄河里,根在流域里。"在一个又一个的研究中,习近平多次咨询长江和黄河。
201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明确表示,在当前和未来的长期内,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处于压倒性地位,总保护大,不是大规模开发。2019年9月,习近平在郑州主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山林湖泊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调,共同抓大保护,共同推进大治理。
基于这一发展思路,习近平重点关注沿海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他一再强调,经济发展不能靠资源和生态环境而枯竭,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不是放弃经济发展而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使绿水绿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长江、黄河和河流支撑着该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困扰长江和黄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
习近平的河流政策是着眼于一江全流域的发展,谋求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爱河——为了子孙后代,为了长远发展
浩瀚的黄河和连绵起伏的长江,孕育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习近平指出,保护母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规划。
2018年,习近平在湖南省岳阳市的君山华龙码头仔细拍摄了两张照片。之前的污水流动图像,看不出哪里是沙子,哪里是河岸。后者,芦苇铺成绿色,清水清澈的河水,海豚跃起。如果不是岸上的同一艘桅杆,它就不会是同一个地方。
这两张照片形成鲜明对比,是生态恢复的缩影。
习近平一再强调,要好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服务子孙后代,谋求长远发展。
习近平在2021年6月访问青海期间强调,保护三江源头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保护"中国水塔"这一重要使命应得到考虑。
习近平在2020年11月访问江苏省期间强调,生态环境投入不是不必要的投入,也不是无效的投入,而是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根本性战略性投资。
习近平在2019年8月访问甘肃期间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快生态产业发展,在西部地区筑起生态安全屏障。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对长江流域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以保护而不是大开发,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和高质量发展。他强调,这是一项全球性和长期性计划。
正如总书记所说:"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手里拿着多少真钱,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做。这些都被写进了历史。要取得成功,不一定要在我心目中,真正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不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名字。"
爱的深度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
奔腾河,滔滔不绝的长河,见证了总书记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赤子感情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