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跟随卫星,感受总书记参观的"大河岛"

跟随卫星,感受总书记参观的"大河岛"

从卫星角度看黄河口。

  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访黄河航道水情和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

  九曲黄河蜿蜒数千里,在山东,从泸泽市的东明县进入鲁,最后到达东营,奔腾入海。

  由于河口河道的缓缓和沉积物的沉积,现代黄河三角洲逐渐形成,在江海交汇处,大面积的新湿地蕴藏着上千种物种。

跟随卫星,感受总书记参观的"大河岛"

  1989年至2020年黄河河口变化地图。

  黄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区作为退坡土地,陆基时间短,盐碱土地少,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自2002年以来,黄河委员会一直在实施水沙调和,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修复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黄河三角洲共恢复了188平方公里的湿地,回归湿润,回滩72.5万亩。从2017年开始,当地水质稳定在II类。

跟随卫星,感受总书记参观的"大河岛"

  河流沼泽湿地(左)和盐沼湿地(右)生态恢复的比较。(由陆新宇提供,中央电视台记者)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保护区是以黄河口新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万公顷,已成为中国暖温带最大、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跟随卫星,感受总书记参观的"大河岛"

  从卫星视角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卫星图像 来源:天空地图

  1992年,保护区内有187种鸟类,迄今为止,在保护区内已经观察到370种鸟类。其中,红冠鹤、东方白鹳等国家级保护的24种鸟类,天鹅、灰鹤等二级保护鸟类64种,38种鸟类占全球总数的1%以上。

跟随卫星,感受总书记参观的"大河岛"

  在自然保护区拍摄的一群豆鹅(档案照片)。

  湿地恢复,鸟儿和鱼儿跳跃,一幅蓝绿色、清新明亮的生态图景正在黄河三角洲缓慢蔓延。

跟随卫星,感受总书记参观的"大河岛"

  这是2019年3月无人机拍摄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场景。新华社记者 王南正

  策划:刘伟

  制片人:李晓云

  编辑:郭建伟、于立军

  卫星技术:艾薇佳博文

  校对:马玉忠

  卫星技术支持:

  长光卫星科技有限公司

  大功率

  卫星数据来源:

  日地图

  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

  Xinhua.com

  新华网5G富媒体实验室

  联合产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