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随衛星,感受總書記參觀的"大河島"

跟随衛星,感受總書記參觀的"大河島"

從衛星角度看黃河口。

  10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走訪黃河航道水情和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态環境,了解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情況。

  九曲黃河蜿蜒數千裡,在山東,從泸澤市的東明縣進入魯,最後到達東營,奔騰入海。

  由于河口河道的緩緩和沉積物的沉積,現代黃河三角洲逐漸形成,在江海交彙處,大面積的新濕地蘊藏着上千種物種。

跟随衛星,感受總書記參觀的"大河島"

  1989年至2020年黃河河口變化地圖。

  黃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區作為退坡土地,陸基時間短,鹽堿土地少,植被少,生态環境脆弱。自2002年以來,黃河委員會一直在實施水沙調和,為自然保護區的生态修複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黃河三角洲共恢複了188平方公裡的濕地,回歸濕潤,回灘72.5萬畝。從2017年開始,當地水質穩定在II類。

跟随衛星,感受總書記參觀的"大河島"

  河流沼澤濕地(左)和鹽沼濕地(右)生态恢複的比較。(由陸新宇提供,中央電視台記者)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保護區是以黃河口新濕地生态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濕地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5.3萬公頃,已成為中國暖溫帶最大、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生态系統。

跟随衛星,感受總書記參觀的"大河島"

  從衛星視角看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衛星圖像 來源:天空地圖

  1992年,保護區内有187種鳥類,迄今為止,在保護區内已經觀察到370種鳥類。其中,紅冠鶴、東方白鹳等國家級保護的24種鳥類,天鵝、灰鶴等二級保護鳥類64種,38種鳥類占全球總數的1%以上。

跟随衛星,感受總書記參觀的"大河島"

  在自然保護區拍攝的一群豆鵝(檔案照片)。

  濕地恢複,鳥兒和魚兒跳躍,一幅藍綠色、清新明亮的生态圖景正在黃河三角洲緩慢蔓延。

跟随衛星,感受總書記參觀的"大河島"

  這是2019年3月無人機拍攝的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場景。新華社記者 王南正

  策劃:劉偉

  制片人:李曉雲

  編輯:郭建偉、于立軍

  衛星技術:艾薇佳博文

  校對:馬玉忠

  衛星技術支援:

  長光衛星科技有限公司

  大功率

  衛星資料來源:

  日地圖

  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

  Xinhua.com

  新華網5G富媒體實驗室

  聯合産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