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张芳华:年夜聚会

年夜聚会

文/张芳华

青未了|张芳华:年夜聚会
青未了|张芳华:年夜聚会

一入腊月,便悄然进入了春节的倒计时,尤其是喝了腊八粥,再吃了祭灶糖,那种馥馥的年味更是一浪高一浪地扑面而来,正所谓“腊八祭灶,年下来到”也!此时此刻,人们除了紧锣密鼓地开始张罗年货之外,还有一件至关要紧的事情,那就是亲友间的年度感情大盘点和大交流。如此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弥足珍贵的亲情和友情,还可以营造一个欢悦和谐的节日氛围。

进行这种年度感情盘点和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除了亲友间的相互走访以及电话、短信、微信、贺卡、单位团拜等各式各样的拜年,再一种经久不衰和让人流连忘返的形式便是“年夜聚会”了。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家庭、邻里及友朋之间,“年夜聚会”的时间一般安排在除夕之夜或者临近春节的某一夜晚,大家藉此机会交流思想,畅叙胸臆,彼此寄托浓浓的情愫,相互表达美好的祝福。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每逢大年三十晚上,父母亲都会把我们兄弟姊妹叫到一起,除了说些喜庆、祈福之类的过年话,还要每人发给几毛钱的压岁钱,那时候家里虽穷,但过年时腰是不能空的——“穷年不穷节”呀!而就在那一刻,却倏然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父爱母爱的温暖。那一时刻的那种感受给我留下的烙印和影响是镂骨铭心的,以至于父母亲的那种做法让我至今都在执著地继承和效仿着。多少年每到除夕夜,我们家都要摆上美味的菜肴、糖果、点心、瓜子和红酒之类,全家人边吃、边喝、边谈、边欣赏央视春晚,我在向孙子孙女发放压岁钱的同时,总也不忘给健在的老母亲送上早早换好的崭新人民币,不仅以此来报答那永远也报不完的养育大恩,也使她老人家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对孙辈、重孙辈的融融爱意,以饱享过年之喜和天伦之乐。 然而,自从四年前老母亲仙逝之后,我们就再也无法继续这种全天下最最高贵的孝爱之心了,取而代之的只能是在父母亲的遗像前虔诚地叩拜,并献上祝福的纸钱和丰盛的祭礼。写到此,我的心中禁不住又涌起了一阵又一阵倍加怀念父母的思亲之情。

除了家人和亲友,邻里之间亦历来十分看重“年夜聚会”这种情感交流的形式。记得当年除夕夜,待家里的事情安排完毕,父亲便要出去与邻居们聚会了。那时,母亲会早早地做好一个肴盘,或凉拌、或炒制,让父亲连同事先准备好的那瓶白酒一并带上前去赴宴。而当轮到我们家做东时,父母亲更要精心操置一番,尤其是母亲做的菜肴,虽然用的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原料,但经过她的那双巧手,立马变得味鲜可口,每每都会赢得众人的啧啧称赞。如此邻里们轮流做东,自带菜肴酒水,既简便易行,又其乐融融,大家围在一起畅所欲言,开怀畅饮,那种气氛、那种陶醉是不言而喻的。

“年夜聚会”这一习俗,也不知历经了多少年、多少代,至今依然在广为延续着。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聚会”的品位和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疾速发展之今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大大加快。不论是家人,还是邻里,平时各自或工作,或学习,或立身创业,或外出打工,大家四处奔波,经常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能够聚到一起,因而人们便倍加珍视 “年夜聚会” 和春节团圆这一良机。我们重堂兄弟十三人,再加上十余个已成年的晚辈,如今分布在各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农村等各条战线。为了弥补常年离多聚少的缺憾,增进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兄弟们便轮流召集,每年腊月二十七左右,大家聚在一起,各自的收获、相互的激励、大人的期望、孩子的憧憬,更有对日月轮回的感怀、对沧桑巨变的赞叹、对至爱亲人的祝福、对殷殷乡情的眷恋,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觥筹交错和欢声笑语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时光的流转,“年夜聚会”这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愈来愈彰显出了它的无穷生命力,如今不仅家庭及邻里之间对此乐此不疲,就连一些亲朋好友也颇为看好之,春节前夕大家聚一聚,彼此拜个早年,既交流了感情,又免去了相互串门的俗套与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青未了|张芳华:年夜聚会

作者简介:

张芳华,笔名清泉,山东省菏泽市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菏泽市作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作品见诸《中国检察》《中国纪检监察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青海湖》《作家报》《当代散文》《西部散文选刊》《菏泽日报》《牡丹晚报》等报刊;曾荣获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奖、首届“蔡文姬文学奖”、《齐鲁文学作品年展》优秀奖、《时代文学》年度散文奖、首届“牡丹文学奖”等奖项。著有散文集《心灵的放歌》、《仰望与飞翔》、诗文集《情怀依依》。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 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