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子家语】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以什么礼节为孔子服丧呢?

微国学

演播:张正伊

终记解第四十

【原文】

既卒,门人疑所以服夫子者(注1)。子贡曰:“昔夫子之丧(注2)颜回也,若丧其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今请丧夫子如丧父而无服。”于是弟子皆吊服而加麻(注3)。出有所之(注4),则由绖(注5)。子夏曰:“入宜绖可居(注6),出则不绖。”子游曰:“吾闻诸夫子:丧朋友,居则绖,出则否;丧所尊,虽绖而出,可也。”

孔子之丧,公西赤(注7)掌殡葬焉。唅以疏米三贝(注8),袭衣十有一称(注9),加朝服一,冠章甫之冠(注10),珮象环(注11),径五寸而綦组绶(注12),桐棺四寸,柏棺五寸,饬庙置翣(注13)。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旐,夏也(注14)。兼用三王礼,所以尊师,且备古也。

【注释】

(注1)门人疑所以服夫子者:原脱“疑”字,句子不完整,据四库本、同文本补。

(注2)丧:服丧。四库本、同文本此前无“之”字。

(注3)吊服而加麻:吊服,吊丧之服。麻,指丧服中用的麻带。

(注4)之:到。

(注5)由绖(dié):由,用。绖,古代丧服中的麻带,扎于头上或腰间,在头上的叫首绖,在腰间的叫腰绖。

(注6)居:四库本、同文本作“也”。

(注7)公西赤:孔子弟子。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赤,原脱,据四库本、同文本补。

(注8)唅(hàn)以疏米三贝:唅,古时纳珠、玉、贝、米等入死者口中。四库本作“含”。疏米,王肃注:“疏,粳米。《礼记》曰稻、曰嘉疏。”贝,四库本、同文本作“具”。

(注9)袭衣十有一称(chèn):袭衣,全套的衣服。称,量词,指配合齐全的一套衣服,《左传》闵公二年杜预注:“衣单复具曰称。”

(注10)加朝服一,冠章甫之冠:朝服,周代玄冠服之一,专门指玄冠、缁衣、素裳的服饰。第一个“冠”是“戴”的意思,第二个“冠”是“帽子”的意思。章甫,商代的一种帽子。《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孙希旦集解:“章甫,殷玄冠之名,宋人冠之。”由于孔子喜欢戴,后世用“章甫”特指儒者之冠。

(注11)佩象环:佩,通“佩”,佩带。象环,象牙环。

(注12)径五寸而綦(qí)组绶:綦,苍艾色。组绶,古代玉佩上系玉用的丝带,这里指系象环用的丝带。王肃注:“綦(四库本作“组”),杂色。组绶,所以系象环。”

(注13)饬庙置翣(shà):庙,停放灵柩的地方。翣,古时出殡时棺木的装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谦部》:“《世本》:‘武王作翣。’汉制,以木为匡(即框),广三尺,高二尺四寸,衣以画布,柄长五尺。柩车行,持之两旁以从。按如今之掌扇,疑古本以羽为之,与羽盖同,后世以布,或以席。”庙,四库本、同文本作“棺墙”。

(注14)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tāo)练、设旐(zhào),夏也:王肃注:“披,柩(原作“枢”,据四库本改)行夹引棺者。崇,崇牙,旌旗饰(四库本此后有“也”字)。绸练,以旌之杜(此句四库本作“以练绸旌之杠”),于(四库本作“此”)葬乘车所建也。疏练(疏练,四库本作“旌之旒缁布”)广充长寻曰旐也(也,四库本无)。”披,《礼记·檀弓上》郑玄注:“柩行夹引棺者。”即用布帛做成的丧具,先用它栓着棺木,再结于柩车两旁,供送葬的人或牵或挽,以防倾侧。崇,《礼记·檀弓上》郑玄注:“牙,旌旗饰也。”即崇牙,旌旗四周的齿状装饰物。绸,通“韬”,缠裹,套。练,白色的布帛。旐,旧时出丧时为棺柩引路的旗,俗称魂幡。

【通解】

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不知道该为先生穿什么丧服,子贡说:“从前先生为颜回办理丧事,如同为儿子办理丧事一样,但不穿丧服,对子路也是这样。现在请大家为先生服丧就如同为父亲服丧一样,但不必穿相应的丧服。”于是孔子弟子们都穿上吊丧之服,系上麻带。外出的时候,就只系麻带。子夏说:“在家里系上麻带,出门时就不必系了。”子游说:“我听先生讲过:为朋友服丧,在家时系麻带,外出就不必系了;为自己尊敬的人服丧,即使系着麻带出去,也是可以的。”

在办理孔子的丧事时,公西赤负责殡葬事宜。孔子的遗体口含粳米和三贝,穿着十一套衣服,外加一套朝服,头戴章甫之冠,佩戴着象牙环,直径五寸,用苍艾色的丝带系着。桐木做成的内棺四寸厚,柏木做成的外棺五寸厚。停放灵柩的宫室作了装饰,棺柩外也设了翣扇。设置了披具,这是周人的礼仪;设置了崇牙,这是殷人的礼仪;用白帛缠绕旗杆、设置了魂幡,这是夏人的礼仪。兼用三代君王的礼仪,是为了尊师,同时也是为了保全古礼。

出处:《孔子家语通解》

作者:杨朝明 宋立林

作者简介/Profile/

杨朝明

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

宋立林

师从杨朝明教授学习儒学,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孔子与中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什么是家风

...........................

一个钢筋水泥的房子里驻进了人,有了温度称之为家,家里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心愿,互相提醒、彼此督促,就是家教;为了言之有效、辅助家教顺利推进而彼此约定,就是家规;将向善、向上的心愿总结成精炼的话,是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人的大家训。把家里、家族里更多人的名字写在本子上,就是家谱。

在家庭里,为一个向善、向上的心愿,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进行的家教、提炼的家训、建立的家规、制定的家谱的过程统称为家风。

——张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