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 尔 福
据说,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有这样一句话:"伙计,了解你自己。
世界上更难的事情是了解自己,但比了解自己更难的是做你自己。
天才里普利
美国作家帕特里夏·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的黑人犯罪小说《天才里普利》(Genius Ripley)证明了做自己是多么困难。
书中的主角里普利是一名钢琴调音师,过着不被关注的贫穷生活。但像大多数人一样,他渴望过富人的生活。他也曾多次梦想摆脱自己的身份。
机会终于来了,一位有钱人关注他,尽管只是因为他更诚实,并且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也许富人永远不会知道这个身份是假的。
富人派他去意大利找他整天无所事事的儿子,并要求把他带回来。
迪克
如果你只是从远处看那些诱惑,你可能只是暗中羡慕,但有一天你走进去,它就在你眼前,你的身边:喝最好的酒,看最美的风景,听着喜欢的音乐......
那个试图被里普利锁在地下室里,躲起来不想被人看到的人,渐渐被唤醒了。这是弗洛伊德在1923年的《自我与自我》中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冲动,是人格中最容易触及和极其原始的部分之一。它包括人类本能的内在驱动力和被压抑的倾向。各种本能冲动不懂得任何逻辑、道德,只能靠"幸福原则"的支配,盲目追求满足。
里普利精心呵护的自尊心一次又一次地被迪克羞辱。最终,冲突在游艇上爆发,在此期间,里普利杀死了迪克。不管是因为爱恨,还是取而代之,Ripley的Ben I终于占了上风,心满意足。
抱着死去的迪克,他仿佛抱着自己的想象,一个他期待成为的人,是理想自我的投射。
自我是真实的自我,是可以有意识的部分。自我的功能是寻求"本和我"的冲动相遇,同时也受到"超我"的限制,以保护整个身体免受伤害。自我坚持是现实的原则。它特别忙,有时特别累。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自我"完成的,如果完成不好,也就是说,在"自我"冲动和"超自我"的限制之间没有平衡,人们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
里普利在试图取悦迪克后杀死了他,然后伪造了他,并欺骗了他的遗产。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他矛盾而犹豫不决。他也想找到心爱的人,把钥匙给他,打开心锁。但里普利做不到,他太爱自己了,他想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人。他厌倦了汤姆·里普利的身份。
他对所有人撒谎,除了迪克的朋友弗雷迪。弗雷迪从一开始就没有看里普利,每一个轻蔑的眼神和轻蔑的微笑都刺激了里普利敏感的神经。后来,弗雷迪在发现自己的身份是迪克后被里普利杀死。
里普利将整个事件伪装成迪克杀死了他的朋友弗雷迪,然后不堪重负,最终自杀。他再次欺骗了迪克的父亲和私家侦探。
两起杀戮证明了里普利的完全胜利。他无法忍受道德的谴责,他想把这本黑暗的书留在心里,但命运却跟他开玩笑: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了正确的人——温柔的彼得。
然而,里普利无法回头,他不能放心汤姆·里普利就是迪克。他不能像迪克那样舒适地生活,因为他是汤姆·里普利。
他说:"我不能把自己的心给别人,因为我的心态是黑暗的,隐藏的恶魔,不想让人看到它的丑陋。最终,里普利在犹豫着保护自己之后,在彼得温柔的低语声中一点一点地失去了呼吸。从那以后,它也切断了里普利幸福的机会。
作者描写这种极低的自尊心和敏感度,被欲望折磨,与心灵的恶魔搏斗,但最终被黑暗吞噬。
他并不真正爱任何人,包括他自己,他只爱他想成为的幻觉。
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能爱别人呢?
一个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自己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