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君子三思,贵在君子,荀子之“君子有三思”不止是叫人不要心急

文|颜小二述哲文

当我们做事呈现一种“冲动”,亦或者是“不理智”的情况的时候,我们身边的“好友”可能会和我们说上一句“三思”。但是,儒家思想中的“三思可不仅仅只是叫人不要心急,而儒家荀子强调的“君子三思”的内涵,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君子三思,贵在君子,荀子之“君子有三思”不止是叫人不要心急

我们知道“三思”是告诫我们做事谨慎,当“三思”之前加上“君子”二字的时候,其含义就远远不止“多反思、多谋划、多考虑、勿冲动”这一单纯内涵了,这之中其实蕴含着儒家先哲对于一个人不同时期修身养性叮嘱,是一种处世智慧。这种处世智慧简单来说,就是年少时要远见,年老时要想得全面,而富有时,则需懂得施舍。

下面,我们就从儒家荀子对“三思”的议论入手,来具体谈谈“君子三思”。

1、荀子之“君子有三思”

说起儒家,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孔子、孟子,儒家的荀子虽然没有孔孟那般名气大,但是作为稷下学宫的老先生,确实也是一身才华,他的思想观点,亦让后人受益无穷,其中“君子有三思”就非常发人深省。

关于“君子有三思”,在《荀子.法行》中有相对全面的记录,是这么说的: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荀子此处是在借孔子的口告诉世人,君子有三件必须考虑的事情:第一件事是在年少的时候,要为未来的发展考虑,所以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学习;第二件事是就是,当人老了以后,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后人产生的影响,要教育好下一代;第三件事就是,在富裕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施舍,乐于帮助贫穷的人。

君子三思,贵在君子,荀子之“君子有三思”不止是叫人不要心急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荀子此处的“君子三思”虽寥寥数语,但近乎贯穿了人的一生。

首先,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都有自己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年轻时,要专注于未来发展,而当我们油尽灯枯时,我们就要懂得用“余光”为后人指明后面的路。

君子三思,贵在君子,荀子之“君子有三思”不止是叫人不要心急

其次,人的一生,要么富足,要么匮乏,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富足的时候懂得施舍,这种时候,贫困之人或许能够更快走出困境,继而帮助更多的人,善意传递之下,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或许就能获得他人的援手。这其实是一个“善意闭环”。

2、荀子之“三思”,贵在“君子”

其实,此处荀子之“三思”的可贵之处在“君子”二字。荀子这里的“君子有三思”,且此处的“三思”属“不可不思”,实际上是荀子在讲“君子”所必须具备的品格。

对儒家思想有一些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君子”近乎是儒家的理想人格,无数文人雅士,包括孔子本人,一生都在追求“君子之道”,期待成就自己的“君子品格”。

君子三思,贵在君子,荀子之“君子有三思”不止是叫人不要心急

孔子曾以“仁”高度凝练概括君子之德,而孟子也从多方面展现过君子之德的特征,这里,荀子则以“三思”一语双关一般,一方面展现君子之德的特性,一方面在以“君子之德”为标榜,告诫世人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修习与修行的重心要转变,合适的时候合适作为,才能求仁得仁、成人成己。

3、荀子之“君子三思”给我们的启发

下面,来理一理荀子之“君子三思”给我们今人带来的启发。

首先,我们对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我们何时应该“志于学”、何时应该注意培养后人、何时可以帮助甚至接济他人,这都需要我们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的定位。如果定位不清,要么“少年老成”,要么“打肿脸充胖子”,轻则“头重脚轻”,重则就“贻笑大方”了。许多时候,“判断力”确实是决定人和人分水岭的一种能力。

君子三思,贵在君子,荀子之“君子有三思”不止是叫人不要心急

其次,年轻人要培养自己的规划能力,要有一个长远的目光。年轻正是积累的年纪,而荀子眼里的君子,在年轻的时候一定会思考自己要走的道路,并明白自己需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需要去学习些什么。有时候,让我们“无视起跑线”差距的“实力”,在于我们年轻时理智而长远的规划与思考。

最后,长者为晚辈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是职责,也是成人成己的智慧。长者意味着人生阅历、人生智慧的积累,阅历不能继承,但是智慧可以延续,而要让年轻人延续自己的智慧,那么长者于“个人品牌”下的威信力和影响力就很重要。换句话说,长辈注意为年轻人树立榜样,一来是惠及后代、传递智慧,二来,受到自己良好影响的年轻人在“乌鸦反哺”之时,长者也能得“天伦之乐”。各位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颜小二言尽于此,希望可以给各位带来一些启发,如果您有所触动,可以将文章分享给您珍视的人,传递先哲智慧。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君子三思,贵在君子,荀子之“君子有三思”不止是叫人不要心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