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前言

欣闻中国中央电视总台cctv 2022新年艺术台历,隆重刊登大陆著名旅欧诗人画家王枕美先生艺术简介和四幅作品:巨幅名画《忆江南》、巨幅名画《江南雪》、名画《始信人间有仙境》(横披)、名画《名人诗意山水书法组合四季图》(条屏,每幅条屏含书法和画各一幅斗方)。

王枕美先生的诗、书、画都已经炉火纯青,都已经达到了艺术升华的最高境界,堪为传世名作 。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农历正月初一日到正月二十八日和公历2月1日到2月28日的日子是同一天,这在中国的日历上是很难遇上的,这种日子的重复,中国历史上先人的智慧者们(天象专家们)都定位吉祥和祥瑞的象征!如二月二为龙抬头、三月初三为上巳节(黄帝诞辰)、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纪念屈原)、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更值的一提的是:央视cctv 让王枕美先生的作品定位农历二月份,正值春节(正月初一),当中国14亿老百姓们翻开农历第一天,第一眼看到了王枕美先生的美照、艺术简介、名画《忆江南》,心情定然非常欢愉和特别激动!

让我们一起祝贺2022年春节!让我们一起祝贺王枕美先生!让我们一起祝贺中国中央电视总台!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王枕美先生,大美堂堂主,著名旅欧诗人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王枕美先生艺术简介

王枕美先生,大美堂堂主,著名旅欧詩人画家,国家一級美术师。

王枕美出生在浙江温州,一个东海沿岸的村庄,东海、雁荡山、楠溪江造就了他诗情画意、知山乐水的品格。自幼师从国画大师傅抱石、黎雄才,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著名旅欧诗人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欧洲保卫世界和平艺术家联谊会主席,德国与中国学者与学生联合会主席,德国与中国商业中心董事局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特聘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修班导师,浙江量子大学诗词和美术教授。中国书画艺术大师数据中心中国最具投资艺术家、中國好品牌书画艺术名家,中国国礼艺术家、国礼艺术家网当代最具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艺术家,中國現代文人山水画非遗创始人,中国邮政名人邮票当代载入史册影响力人物,功勋艺术家网、中华水墨报中国实力派书画家,美丽中国媒体联盟、华艺书韵文化研究院最美艺术家,艺术家查询中心2021全国艺术楷模,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华夏国墨书画院、中国人民书画研究院人民艺术家,2021《百年巨匠——新中国艺术大典》特邀艺术顾问、入编现代艺术名家,2021《中国近现代美术年鉴》大型美术文献典藏特邀艺术顾问、入编现代美术名家,2021《中国美术》入编中国美术家,师蕫会(北京)特聘导师,中国萧军研究会中央工美联合会专家組成員、浙江工作站站長,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委会副会長,中国人民艺术网特聘艺术顾問,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全国主任委員、建党百年长卷创作系列活动组委会书画評审委員会主任委員,中国作家书画院浙江分院特聘画家,中华夕阳红艺术研究院理事艺术家,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会员,杭州大美堂现代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王枕美现代山水画既有傅抱石大开大合、气势磅礴气度,也有黄宾虹、李可染恢弘格调,皴、擦、点、染又十分工整,从气韵生动、经营位置、传移摩写方面体现着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敬畏和传承;然而就骨法用笔而言,则属于田园诗般的青绿、浅绛、重彩、水墨艺术程式;画面是气韵的和谐统一,在和谐中又体现着雄厚的現代逸性笔墨和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

他以自己艺术创作实践为依据,在国内首先提出了“要正确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论现代中国诗画的艺术升华”、“重在写心和重在现代”、“懂历史、知文化、悲天怜人的文人情怀”,“走出小我、走向大我、为中华民族文艺复兴而奋斗的家国精神”等王枕美现代诗画艺术的美学思想理论体系。

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致力于中国画的耕耘和创新,对中国诗歌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和实践,他的作品“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无论诗歌和书画都已经炉火纯青,达到了诗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旅欧多年,深得西画艺术精微,在笔墨探索中,在水、彩、墨艺术的传统程式基楚上,典雅、自由、优雅地以诗逸化的青綠、淺绛、水墨山水給予中國山水画艺术注入了新鮮的生命感受和鮮明的時代特色,並借鉴西方現代主义和写实主义艺术融入中国传統浪漫主义傾向的绘画中得以实現,从而使他的山水画笔墨形式和艺术語言即不同于古代设色山水画、也不同于当代山水画,加上他独特的诗人气质和文人情怀,使他的作品呈现用笔精妙、用墨老辣、水墨彩交融、气势宏大又极富诗情画意的大气派。

他的书画代表作:《忆江南》、《雁荡山览胜图》、《夏日山居图》、《江南雪》、《漫捲烟霞丽人行》、《春山如黛绿染衣》、《起看云湧时》、《始信人间有仙境》、《惟见丽人画中行》、《秋山秋水听秋声》、《万类霜天竞自由》、《山如金屏水如歌》、《江山览胜图》、《名人诗意山水书画组合四季图》《四季山水图》等现代山水画系列作品,是中国现代文人山水画的经典杰作!

从欧洲回国后,他游览了祖国大好河山,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生动的现代语言全新解读历史、激情歌颂自然。所到之处写下了颇具新意的诗歌、散文、游记,随笔,为中国现代文学在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完善和提高做出了建设性的探索。

他的诗歌代表作:《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百山峥嵘》、《百水奔流》、《百帝飞扬》、《一百个女人的情歌》、《一百个历史的歌谣》、《一百个圣经的故事》八部现代诗集,是中国现代诗的精粹杰作!

2015 年、2017 年、2018 年,他连续在浙江博物馆西湖孤山馆区学术报告厅“武林文博讲坛系列讲座”主讲:《也谈黄宾虹兼论如何评价现代中国画》、《从西湖诗词谈中国诗歌传承之路》、《论中国现代诗画的艺术升华》,对中国现代诗画领域的现象做了全面的论述,并对中国现代诗画的艺术升华提出了自己的历史性思考。

他说:“中国现代诗没有达到艺术升华!基本上是用散文的句子排列成诗行;中国现代画没有达到艺术升华!普遍只停留在写生的层面。”

他用两句话总结了中国近三十年以来诗歌和书画两个领域的艺术认知和真实现象,已经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王枕美先生精通经史,学贯中西,诗、书、画三绝于世,有雄心和壮志,也有魄力和担当去完成自己所追求的宏大目标。他在当代书画艺术界独树一帜、开宗立派,开创了中国現代文人山水画的新画派,创建了王枕美現代山水画的美學新思想。

2021年,由杭州大美堂出品、由他为总编辑的《王枕美现代诗集系列》即将陆续出版,此系列共八部诗集,每集一百首诗,是为《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百山峥嵘》、《百水奔流》、《百帝飞扬》、《一百个女人的情歌》、《一百个历史的歌谣》、《一百个圣经的故事》。

洋洋大观!叹为观止!

宏大的构想和杰出的实践,敢为天下先!

诗颂百鸟、百花、百山、百水、百帝和百个女人情歌、百个历史典故、百个圣经故事。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第一人、第一次面世的。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王枕美是在中国近一百年以来被称为著名诗人画家第一人!

王枕美的诗画作品当属于中国现代诗和中国现代文人山水画的代表作!

王枕美把中国现代诗和中国现代山水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正当中国人都在全力以赴地进行着现代的经济建设,王枕美先生以最大的勇气描绘艺术家精神追求的美学根本——人与自然的和谐,创作了千余首语言清新又饱含哲理的现代诗和近二十个大主题气势磅礴而笔墨生动的现代文人诗意山水画,更是对祖国家乡热爱的赤子之心,深深吸引中国文化艺术界与中国文化艺术品市场和世界文化艺术界与世界文化艺术品市场的目光。

王枕美先生现代文人山水画系列

忆江南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夏日山居图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雁荡山揽胜图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江南雪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名人诗意山水书法组合四季图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始信人间有仙境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王枕美先生现代书法系列

黄河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此书法写于2015年。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而“东方白”则是王枕美在当时用于qq的网名。

衡山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洽逢中国南方遭遇特大雪灾,大雪封路阻塞南北交通。

雪霁,雪后放晴。

衡山在湖南南部地区,潇湘指长江在湖南区域的两岸江畔。

王枕美先生现代诗系列

百鸟争鸣·海雀

王枕美/著

哦,海雀,你也喜欢漂泊吗?

你踏过了多少崎岖、多少平坦?

又有多少自豪、多少遗憾?

归来时你竟两袖清风、一襟月光!

海雀啊,为什么你只钟情中国温州?

不管山有多高、水有多远,

你总匆匆赶回去、赶回去,

在海天一碧的情怀里,缠绵缱绻!

2006.11.1

温州

海雀,全身羽毛黑白二色,翅窄而小,尾也短。善潜水,捕捉鱼类为食。喜欢飘泊,栖息于大海,繁殖时飞回海岸边岛屿或陆地。

这首诗写我自己。

百花齐放·晚香玉

又见美人晚香玉,

美人美人何其多,

晚风吹得月朦胧,

美人美人呼之出!

呼之出,来姗姗,

花未开时似玉簪,

花开之后扑鼻香,

花色更比玉色鲜!

2006.12.11

晚香玉,原产地墨西哥。盛夏之花,有清香,入夜香更浓郁,花开前其形如玉簪,花开后其色如白玉。

百山峥嵘·綉山

綉山园中大秀色,

悠然自得逍遥客。

嚣尘远去始宽余,

一片幽声在两耳。

2007.11.9

綉山在温州,原有一座小山,今劈山为公园,仅存一高坡,坡下有小院,多植竹,一片幽声充耳。

百水奔流·汾河

汾河有约过清明,

杏花村里卖花声。

花芬芬哦雨纷纷,

谁家小妞弹古筝。

2009.11.5

汾河在山西太原,因杜牧《清明》诗而使汾河名声更著。我家族原籍山西太原,北宋南渡时定居温州永强。

这首诗是我的现代版清明诗。

一百个历史的歌谣·舜

历山的风雨还在倾诉他少年的故事,

但人却已经老了啊!

拄一根湘竹竿,一路走到苍梧九嶷山,

两耳都是他的歌:“南方吹来的风啊……”

那两个美女呢?女英和娥皇!

也一路悲悲啼啼走到苍梧九嶷山。

但人却已经去了啊!

美人的泪,滴成了永远的湘竹泪迹斑斑。

2007.9.20

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大首领。相传他的少年是在济南历山度过的,尧传位给他,并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他,是为舜的二妃女英和娥皇。舜懂音律,喜欢弹琴和唱歌,写了一首《南风》,表达他对百姓的牵挂之心。

九嶷山,在湖南。湘竹,也叫斑竹,传中国只在湖南出此竹,竹杆上有斑痕如泪痕,是为二妃的泪所致。

一百個女人的情歌·你是那荷

怎么看你都是那荷,

越是夏天的烈焰,

越把自己开成烈焰!

且把春愁那百寻柔肠,

与夏天一起燃烧,

快让你冲出世俗浑浊之牢!

你也快去告诉那一枝残荷,

那一枝昔日枯萎的残荷也快来,

快告诉她就在夏日熊熊烈焰中槃涅!

如果不能爱得灿烂,

那就爱得悽烈,

一池荷花一池旖旎!

你是那荷——

风清月朗时一幅荷塘清趣!

风狂雨骤时一幅泼墨惊艳!

抱月光之贞哦佩爱神之剑,

美目盼盼哦遥望苍天,

孤独的心早已充溢着那甘烈荷香!

碧涟涌处,莲藕依依,

骄阳当头,激越飞扬,

你就是那荷,开不败的娇红莲!

2008.7.12

槃涅,应是涅槃,出于凤凰的传说,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這是我的愛情觀

一百個歷史的歌謠·七夕歌

当七夕歌又唱起时,

是谁站在岸边,

遥望天上的那条河?

是谁揣着两颗星,

两颗星是永远解不开的心结,

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藏着!

黄河、长江、瓯江,

泰山、黄山、巫山,

都留不住五千年的云雨飘过,

但风却在两耳倾诉,

倾诉着一个梦,

一个很古老、很古老的梦,

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这个黄皮肤的大民族,

五千年也走不出的民族梦啊!

牛郎、喜鹊、织女,

交织成一曲七夕歌,

也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等到满天星斗坠落时,

热泪也定会坠落,

而这一曲七夕歌,

交叉着欢愉或是忧伤,

和两个不同的旋律,

在一夜之间奏鸣,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唱白了头!

唱白了头啊……

2007.8.22

七夕歌,七夕的歌,七夕之歌也。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古代称七巧节,天上喜雀飞聚为桥,牛郎和织女双星相会。

這首詩是我對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的思考。

一百個聖經的故事·创世纪

当天地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那时,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神说:

“要有光!”

“要分开昼和夜、分开天和地、分开地和海!”

“要生长万物(植物、动物、昆虫、鱼、鸟)!”

“要按神的形象用土造人!”

于是哦——

太阳升起来了,

月亮升起来了,

地球悬在空中……

“耶和华!耶和华!耶和华!”

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很近、很近,

——啊直到永远!

2009.2.24

神七天创造天地万物,第一天用光分出昼和夜,第二天用空气分出天和地,第三天让地和海分开,让地上生长植物,第四天让太阳和月亮运行,第五天造了海里的鱼和天上的飞禽,第六天先造动物和昆虫,最后用土造了人,第七天累了休息一天(星期日教会称安息日或礼拜日)。

这是神的巧妙设计,神是人类世界最伟大的设计师。

王枕美生活照系列

小时候在温州永强三甲,背景大罗山和沙河。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旅欧时在意大利威尼斯河桥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在浙江博物馆西湖孤山馆区学术报告厅主讲《从西湖诗词谈中国诗歌传承之路》,和演讲工作团队合影。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王枕美工作室揭牌仪式现场。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在杭州图书馆展览中心主持岁在丁酉 临安风度 ——全国传统艺术提名展《师徒情深》展区接受杭州日报记者采访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在济南艺术博览会,和山东师大附小同学们讲“从小要立志。”

致敬时代 中华风采人物——王枕美名画登上cctv2022台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