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一段铁路迷在老火车城庆祝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47辆老火车"头带、车进博物馆、亭阁、排、街",形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老火车公园,瞬间将人们带入了上个世纪老蒸汽机车的工业场景。
在这里,老火车不仅变得"活",在喷洒着白雾的铁轨上跑上去,还进了一列亭子,"肚子"里满是珍贵的时候很难找到旧铁路物品,人们的头舱上爬下,高兴得心动。不少网友纷纷喊出上瘾,"看铁路收藏的天花板"。
中国收藏家协会铁路文化收藏委员会秘书长赵向红告诉《北京青年报》,这段视频备受关注,是在第二届全国铁路收藏博览会上拍摄的,当时老火车是由宁夏钢铁集团收藏的。今年6月,赵向红得知宁港有这样一座老火车城,于是多次乘坐绿化车厢往返北京和宁夏中卫,从全国30多个省区铁路采集员提供3万件收藏,进入宁港收藏的36列老火车。
让赵向红感到高兴的是,老火车秀唤醒了大家对历史的记忆,老铁路物件背后的故事也感动了很多人。
让沉寂多年的老机车,
在白烟中奔跑
为什么宁港现代工业园区里有这么多稀有的旧火车?旧列车是如何与国家铁路收藏相遇的?宁港集团总经理王黎明坦言,早在唐山举办首届全国铁路文化收藏博览会时,他就深受感动:"没想到全国有这么多铁道迷,世博会真的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唐山。我们宁刚已有60年的历史,那么多老机车自己就像一个历史博物馆啊!于是,王黎明来到北京,找到赵向红,"一谈爱情,一拍即合"。
"我只是在想,两个多月后,我们怎么能这么努力地战斗!"赵向红说,"社团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靠志愿者无私奉献来完成的,这次我们都跑起来了,用短时间做了很多事情。大家白天特别忙,晚上要说具体的事情,比如袖标、海报都是在晚上敲定的。"
最后,36辆旧火车车厢被改造成不同主题的展馆,以中国铁工运动,中国铁路信号灯,中国钢铁年画,中国铁路火车票,中国铁路火车路线等展览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铁路客车专用瓷茶杯、三色手持信号灯、计数机、铃铛、油泵、帽徽、尺子、蒸汽机车汽笛、铁路工人服务证等老旧铁路物品,犹如老酒,吸引着人们走进历史的光影。
回顾几个月前的展会经历,从开始收集展品,制作展板,设计纪念印章和收藏品包装到中央卫士,到各地到宁冈集中动手布置展览现场,最后的30,000件收藏品在30多辆绿色皮车首次亮相的时刻, 志愿者说:"直到现在,很多场景还在脑海中,令人难忘。"
不少网友好奇,究竟是让那些久违的老机车,再一次喷洒白烟在铁轨上奔跑的场景?
"复活"的老蒸汽机车,是宁刚的老工人张宁。从2013年到现在,张宁和蒸汽机车工作了8年,他对机械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出生于1963年,十几岁时在大河机床厂工作,当工人,机床修理。然后我制造了几十年的摩托车。所以,维护和修理这几十辆蒸汽机车,对我来说,是一项情感上的工作。"
修旧火车,对于张宁来说,有点"玩票"的性质。"我的日常工作是生产九台铁拉内燃机车。这不能含糊不清,也不能拖延生产。但他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熟悉旧火车的集合:"蒸汽机型号'前进','建造','上游'。施工'用于铁路主干线,这次冒烟在上游。"上游"功率较小,一般用于工矿、分线。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蒸汽机型号几乎被淘汰了,我知道现在能动了,新疆三达岭有一台,可能很快也要投入使用,年底开不开。宁钢乘坐这么多旧火车,几乎都是在1980年代,这是一个奇迹。一个是地方很大,另一个组长对旧的工业遗产有感情。"
张宁印象特别深刻,有一天晚上他去保养蒸汽机车,和王黎明聊了聊,看着夜里静止的火车,两人都有着难以形容的遗憾,不要同时感到一个念头:我不能只是把保养完毕,让它动起来,别让它浪费。于是,他们开始设想蒸汽机的完全恢复,他们越兴奋,他们就越直接进入半夜。"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天晚上风吹过我脸上的感觉,那天晚上的星星在我的记忆中非常明亮。
经过仔细研究,要彻底修理所有机车,机车需要符合正规的轨道标准,"那个工程,就像一辆机车的改造,而我们没有设备来测试压力容器。张宁和王黎明想着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地方:"我们有铁轨,最好建一条小轨道,至少让机车运起来。"
真正开始的时候,张宁越来越有信心,"但让它跑吧,对我们来说并不算太难。最关键的技术点在机械传动系统上,蒸汽机可以通过曲轴曲轴箱连续运行。"在那段时间里,他一有空,就和一个学徒一起去,里面和外面都小心翼翼地收拾好。三个月后,沉寂多年的"上游",终于能够移动,可以点亮,还能喷射,我们特别高兴,"它活着!"
参观过展览的火车爱好者说,在一天之内感觉就像是60年的跨度:"感受工业现代化的高度,同时感受旧工业和旧火车的质感。"
穿梭在这样的场景中,我们说的最多就是"珍惜"。"每个时代都值得我们尊重和回忆。这次展览可以说是保留了一个时代的特色。"
"我认为赵小姐已经70多岁了,一位老太太,对试图呈现历史充满热情和热情,这就是激励我们这样做的原因,"王说。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藏家来了,我们很兴奋,很和谐,也让更多的人喜欢并尽量保留旧的东西,我也非常被感染。我们可以亲切地交流,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启示,一种精神营养。"
想从文化的角度出发
更深入地挖掘旧事物
"我从小就喜欢铁路,我喜欢在铁路的边缘,看着云雾拉着各种汽车的蒸汽机车。王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西北人,他对家乡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看来,宁夏中卫市是"被火车拉动的城市"——没有铁路和火车,宁冈的其他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不能运出去,外面的乘客、货物都不能来。成年后,王某走进宁港和老火车,他越来越下定决心要收集、收集旧蒸汽机车和绿车,"让我们,也让大家记住,记住以前的宝兰铁路,曾经的中央警卫火车站,并运行这些老火车。"
大学毕业后,王全璋被分配到军校当老师,正是在那段时间里,他读到了影响他一生的《钢铁是怎样炼制的》,"我真正接触钢铁后,经常在想,炼钢的过程是怎样的?"第一个加热,第二个除去杂质。铁是硬的,但它是脆的;从铁到钢,我觉得这也是人锤炼的过程。那段时期的记忆对我来说意义深远。我想如果你想给它留下一个独特的符号,那就是旧火车。"
宁刚的前身是中国冶金铁厂,大约在2014年拆除时,王黎明看到很多旧机器会变成废钢,感觉特别难过。"我没有想太多,所以我把它们拉回来,放在宁刚的工厂里,总觉得在这里是一段历史和存在。后来,在整理旧机器的同时,安装了两台机车进行装饰。嘿,你看起来越和谐!"确实,像我们这样出生于1960年代的人对旧火车和旧工业机器充满热情。就像我们的董事长在火车上爱一样,曾在乌鲁木齐铁路上工作过的秘书说,这些老工业时代的物品,我们看到了兴奋。所以这是旧火车博物馆的一大动力。"
后来,宁港公园里收藏的老火车越来越多,越来越珍贵,形成了独特的工业景观。工人们也喜欢旧的工业遗产,愿意花时间去维护,去改造。
在放置藏品越来越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两节车厢中间自然形成了一条街道,于是它们设置了多个棚子,形成了"四街十亭(火车头)"露天博物馆的原型。
这次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藏家聚集在老火车城,吸引了无数铁路爱好者的目光,也让王黎明感到自豪,"虽然老火车社区不是我个人的收藏,但宁刚的收藏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我为此感到自豪。这些老火车中的每一列都有一段历史,比如我们收藏的雷锋,这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还从焊枪下救出了不少珍贵的第一代老机车,它们本来很小,如果不收,最终的命运基本是报废了。能够完整地保存它们,赋予它们生命,在历史上留下一些印记是有道理的。
在王先生看来,收藏这些旧物不仅仅是怀旧,"我特别珍惜这些旧物件,也非常想把它们从文化的角度保留得更好,挖掘得更深。当他们出生时,有一种特殊的属灵之光。所以我把旧火车所在的研究基地命名为"时间发光"。这就是"光",我想就是我们的前辈那种勤奋、自我完善的精神。"
王某觉得,在老火车前,不仅要"记住苦涩",更应该让年轻人看到一个"坚强":"不像现在,有电脑,有立体建模,但你看,那些用铁和水砌成的部件是多么复杂,多么准确!我希望更多的孩子能从这里受到启发,保持这种自我完善的精神。"
铁路工人
"抢救"您收藏中的珍贵标记
赵向红是一个从火车段走出来的老人,对铁路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收藏方面,她选择了"毛泽东与中国铁路"的主题。在展出的藏品中,有两封是赵向红本人最看重的:"这两封关于天台源的委托书非常有价值,现在被广泛引用。一个是1949年1月10日中国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颁布的任命令,任命滕代元为中国民主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另一个是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9日发布的任命通知书, 任命滕代元为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部长,毛泽东主席的签名清晰可见。"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非常重视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他不仅亲自规划了铁路发展的蓝图,而且作为移动办公和"家"。赵向红说:"毛主席已经坐了72次专列,我仔细数着日历日复一日,1949-1975年,26年,毛主席在专列上工作和生活了2148天。"
在收集藏人的过程中,她发现鲜为人知,京九铁路和青藏铁路的建设是毛主席的生生愿望。1934年,当中央红军被迫从中苏地区撤军时,当第五次反围攻行动失败时,毛泽东说:"将来革命胜利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小火车和小太阳(电灯)给这里的人民。"多年来,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铁道部正式提出了京九江(小京九)铁路的建设计划,直到1996年9月1日,从北京到九龙的2,536公里长的"大井九铁路"通车,途经禄门山,大别山和井冈山。
1954年,毛泽东会见了铁道总队司令王震,谈到新中国铁路建设的长远规划:"要修好通往巴山、天山、昆仑、一直到喜马拉雅山的铁路。2006年7月1日,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开通。
铁路收藏家温彦才收集了"铁路证书",在展会上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1991年,温彦才毕业于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被分配到中央专线,现任中铁摊铺事业部三局经理。他已经在铁路线上工作了30年。"我感到非常幸运,不仅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也踏入了铁路收藏的大门。因为要铺好公路桥,还要遍布祖国,清末30年来收集了各种铁路车票5万多张,其中近1万张铁道学校毕业证书、毕业证书,是填补铁路机构收藏的空白。"
本次展览中,温彦才精心挑选了200多份证书展出,而且证书背后还包含了新中国铁路发展的细节,比如几张简。他指着一张泛黄的证书哀叹道:"这对反美援助时期来说是个好消息,背景是反美援助的朝鲜物资运输列车通过上河口大桥。你知道,在朝鲜作战的铁路部队最多有15万名士兵和铁路工人。面对美军每天数以千计的轰炸,他们正在用鲜血和生命来保护一条破碎的、被轰炸的钢铁运输线。
陈列柜里有一个茶壶,是温岩在2015年才偶然相遇的,"仔细一看,它其实是第一个授予劳动模范大会的奖,铜胎捏线,制作非常漂亮,而且数量很少,而且还配备了劳动模型装配证书, 章节,会议纪念册。我非常热衷于收集它,但直到2018年我才终于得到了茶壶。"在温彦才看来,无论是证书还是其他铁路物品,都见证了中国铁路建设初期的艰难岁月,'我是铁路人,我觉得我有责任留住他们。"
温/本报记者李伟为图/翟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