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发掘研究进展:城门的毁坏与火有关

日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发掘进展,确定了外城东门属于夯土台基式建筑,且城门的毁坏与火有关。1月24日,南都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项目已入选“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发掘研究进展:城门的毁坏与火有关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发掘全景。

南都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陕西开展了234个考古发掘项目,新出土文物2.4万余件。其中,西安太平遗址、周原先周建筑与西周城址、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西汉帝陵霸陵遗址、咸阳洪渎原墓葬群和西安新小寨元代赵氏家族墓地等六个考古项目,入选“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

南都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位于秦始皇帝陵封土正东约200米,南北长77米,东西宽22.4米。为了给秦始皇帝陵园外城垣展示复原提供可靠资料,促进秦始皇帝陵园的考古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院于2021年对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发掘研究进展:城门的毁坏与火有关

门道及其石构件。

该项目负责人邵文斌介绍,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共发掘1000平方米,约相当于遗址的二分之一。主要发现外城东门夯土台基,门道遗迹1处,瓦块和红烧土等建筑堆积。出土石质建材5件、铁器1件。“此次考古发掘确定了外城东门属于夯土台基式建筑,为一门一道的城门结构,门道经过抹泥整平,残存有彩绘。门道的边缘以及高台式平台的拐角处均有人工石质建筑材料,柱洞遗迹,可以确定城门除城墙墙体外,还存在附属建筑。”

邵文斌表示,本次发掘还厘清了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的营建与毁坏过程。“从存在红烧土和碳屑的情况看,城门的毁坏与火有关,之后还经过流水破坏形成自然冲沟。”

当天下午,在“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表示,作为中国第一位皇帝陵园的正门,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堪称“帝国第一门”,其发掘收获为秦始皇帝陵建设理念、规划布局、陵墓制度的深入探索,为中国古代“门阙制度”起源的追溯,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采写:南都记者 刘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