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球限量一台,仅面向中国发售,图解宾利专属定制Ice GT车型

[资讯-牛车网]

牛车网讯:近日,为庆祝入华20周年,宾利品牌开启全年的周年庆祝活动。2021年,宾利品牌在华取得出色业绩表现,年销量实现同比增长40%。即便受到“疫情”和“芯片”的双重影响,包括兰博基尼和保时捷在内的超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都是不降反增,利润率也是逐步提升,不得不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这些超豪华品牌全球市场最具购买力的组成部分,甚至有机会成为最大的单一市场。

全球限量一台,仅面向中国发售,图解宾利专属定制Ice GT车型

除此之外,宾利汽车个性化定制部门Mulliner基于欧陆GT V8专属定制了一款Ice GT车型,以此致敬宾利汽车于2007年及2011年打破的冰面行驶速度纪录,彰显在冰雪环境下的强劲性能表现。

#新车核心信息汇总:

1.宾利Ice GT车型全球限量一台,仅面向中国客户发售。

2.宾利Ice GT搭载4.0升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达550马力,峰值扭矩770牛·米。

全球限量一台,仅面向中国发售,图解宾利专属定制Ice GT车型

#新车解读

宾利Ice GT车型的定制灵感源自一台曾于2020年在奥地利征战冰雪大奖赛的欧陆GT赛车,两车拥有一脉相承的车身涂装,以及内饰和外观细节均饰以翠鸟蓝配色。

全球限量一台,仅面向中国发售,图解宾利专属定制Ice GT车型

Ice GT车身外观采用宝石黑和欧陆炫黑套件,并搭载辅以翠鸟蓝装饰的风格套件和22英寸亮黑喷漆轮毂。车前侧翼子板处的Ice GT专属定制图案则进一步增强该车辨识度。

全球限量一台,仅面向中国发售,图解宾利专属定制Ice GT车型

宾利品牌为Ice GT融入独特的Mulliner内饰配色方案。其中,座椅侧面皮革采用醒目的翠鸟蓝配色,与其同色的对比缝线则应用于座椅靠背、门板装饰和方向盘。座椅头枕处饰以Ice GT专属定制图案,其由“ICE GT”字样和雪山刺绣图案组成。车辆踏板与带有高亮设计效果的碳纤维内饰面板相呼应,均可见Ice GT专属定制图案。

全球限量一台,仅面向中国发售,图解宾利专属定制Ice GT车型

Ice GT车型搭载的一系列定制化配置均采用手工打造而成,符合极为严苛的公差标准。备受客户青睐的风格套件包含前扰流器、后扩散器、后扰流板及饰有金属宾利徽标的侧裙下边梁。每个部件均选用带有高亮设计效果的碳纤维材质,并辅以翠鸟蓝装饰细节。

全球限量一台,仅面向中国发售,图解宾利专属定制Ice GT车型
全球限量一台,仅面向中国发售,图解宾利专属定制Ice GT车型

碳纤维部件与座舱内的木饰面板一样,采用“镜面镶嵌”工艺打造,以此成就精致的感官体验。碳纤维材质采用2x2斜纹设计同向交织,呈现和谐统一的视觉风格,同时选用多层堆叠方式,不仅实现了部件的轻量化设计,更实现了出色的强度和耐用性。该套件能够确保欧陆GT车型拥有最佳空气动力学表现。

全球限量一台,仅面向中国发售,图解宾利专属定制Ice GT车型
全球限量一台,仅面向中国发售,图解宾利专属定制Ice GT车型

除了宾利品牌双飞翼“B”字徽标之外,欧陆炫黑套件的所有抛光外观饰件和散热格栅均呈现黑色设计。此外,采用暗色设计的翼子板出风口、排气尾管和更低的前格栅。

全球限量一台,仅面向中国发售,图解宾利专属定制Ice GT车型

总结:

Ice GT车型可以看作是宾利回馈中国市场的一件礼物,由Mulliner部门操刀的专属定制车型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收藏价值。全球仅面向中国市场险量一台,这台车的收藏意义不言而喻。Mulliner部门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Mulliner是宾利汽车个性化的一个定制部门,聚焦于以世代传承的精湛手工技艺,以及甄选材质,匠造奢华座驾。通过这一部门,宾利品牌能够确保从过去到未来,旗下所生产的每一台座驾都可以得到出色的保养与维护,让客户真正感受到艺术之作所蕴藏的底蕴。

Mulliner部门涵盖全新三项业务范畴:

经典车型:复刻宾利品牌历史中的经典车型,重现一代传奇,以此打造极富收藏价值的经典车型。

Mulliner车型:基于宾利汽车现售车型,推出尊贵专属的个性化定制车型,例如推出特别版车型;或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个性化选择,例如专属车身漆面、真皮、缝线等设计细节,以此将客户的定制梦想化为现实。

车身定制:为客户打造具有独特车身设计的高度定制化产品。

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电动汽车的车辆电子架构与传统燃油车完全不同,这让我们意识到,宾利品牌每一代车系的零部件都是非常宝贵的遗产,储存这项工作的确意义不凡,而负责这项工作的部门是宾利汽车个性化定制部门Mulliner的重要部分。

据此前宾利发布的汽车计划,截至2023年,为旗下所有车系推出混合动力车型选择,并在2025年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在2026年为所有车系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或纯电动车型,并于2030年实现全系产品纯电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