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也就是过春节,年,对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都是一个盛大的、最隆重的节日。且不说全国各地过年的过发、吃法、玩法,这里单表陕西西府宝鸡地区的过年的习俗就非常有意思。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年味渐浓,俗称“小年”,西府人称作“祭灶”,也就是祭祀灶神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便早早发面制作圆形的烧饼——宝鸡人称“灶干粮”,相传是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太过辛苦,回府的时候要带在路上吃。一年有12个月,当然至少要制作12个“灶干粮”。
赶年集
西府地区腊月二十年集就开了,此后天天便是集。街道封闭,车辆绕行,卖东西的排成长龙,街道上两边、中间都排满了摊贩,商品云集,琳琅满目。吃的穿的、贴的用的、看的玩的应有尽有,街上人山人海,行人接踵摩肩,好不热闹。
除夕
岁末最后一天是除夕。西府人过除夕要在中午12点前贴对联,贴各路神仙,称作“封神”。各家在大门上吊一个大红灯笼,将电灯装进去,此后从除夕到十五,天天晚上“长明灯”。然后放炮,“神封好”之后吃中午饭,中午饭必是岐山臊子面。
除夕夜的团圆饭就更有意思了。按照老例,父母健在便在父母住处团聚,父母不在就在兄长家。年夜饭由各家共同准备,每家做两三个菜,老大家端一盘花生米、一盘酱牛肉,老二家端一盘猪肉炖粉条,老三家……这样就拼凑成一桌好饭,家人们吃吃喝喝,分享心得,分享收获,分享喜悦,吃着饭,喝着酒,看着春晚,开开心心过年。这个习俗与贫富无关,是取团结互助、团结一致,团团圆圆之寓意。
走亲戚
“走亲戚”的风俗在正月里各地都有,但西府宝鸡“走亲戚”的风俗绝对是关中地区传承千年、去伪存精,维系着家族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化积淀和不二法宝。
“走亲戚”咸阳一带也叫“游亲戚”,而西府宝鸡除过春节的时候要“走亲戚”,其他传统节日诸如端午、中秋也是要“走亲戚”的,而且西府人的老祖宗则把每个传统节日“走亲戚”的风俗固定下来,每个传统节日的主题不一样,“走亲戚”时候拿的礼品也是不一样的。亲戚间走动的多了就大大消除了彼此间的陌生感,这些习俗里面蕴含的西府人的智慧与亲情关爱是无穷无尽的,每个传统节日亲戚相互走动的时候也是小孩子聚集玩耍嬉戏的好时节,从而成为童年美好回忆的源泉。
〖春节走亲戚〗
在过去,西府人大年初一是不出远门的,基本上都是待在各自家里,就连污水——泔水都不能往外倒,大有“聚财、敛财”之意。不过随着社会变迁,现在也移风易俗了,初一的时候可以看望自己亲近的朋友,也可以去“朝山”、“揽胜”,即游山玩水。因而到初一的时候我们西府境内很多旅游景点是免费开放的,游人可以自由出入。
在西府人的老黄历中,正月初二至初四是要拜年的,也叫“拉礼”是走最亲近、最尊贵的亲戚,例如拜外公外婆、舅舅以及丈人等。
而初五至十五这个时间则是回访的阶段,即外婆外公、舅舅走外孙外甥家,丈人回访女子女婿家。
这个时段就是小孩子家最盼望外公外婆、舅舅来自己家的时候,因为元宵节将至,是马上要收获灯笼和花炮的时候了。
作为周礼之乡、秦人祖先的发迹地,西府宝鸡地区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经去繁存简,但就现在保留的如此细腻的民风民俗对西府古风周礼足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西府宝鸡的小朋友该有多么幸福啊!因为他们的元宵节的花灯都是由自己的外公外婆或者舅舅来买的,这是固定下来的风俗。倘若你已经长大成人,不再“挑花灯”,而来自外公外婆、舅舅的关爱就会顺延至你的孩子,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与延续,生生不息。
周礼文化、秦人文化有多细腻?一言以蔽之,要多细腻有多细腻。
正月初五在西府地区叫“破五”,意即初五开始破除一切禁忌,集市恢复如常,一切活动正常开展。而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花灯就上市了。
倘若谁家新媳妇进门头一年还没有孩子,则能收获夫妻各自的外婆外公、舅舅送来的花灯,可能是莲花灯或者是“火蛋”灯笼,象征着夫妻如莲子般多子多福,又如火蛋一样红红火火。
倘若是新得小孩的家庭,而小孩又不足一岁,则会收获夫妻各自的外婆外公、舅舅送来的“纱灯”,用薄纱包裹的灯笼,呈倒立的长方体形,有四个腿,四面上被美丽的花纹装饰,影影绰绰,非常好看,把这个花灯挂起来,吸引着小孩子的注意力。
倘若小孩子已经两三岁,能跑能跳,则会收获“兔子灯笼”,灯笼的主体像兔子,有着长长的耳朵,底下就是一个小车,四个轮子,小孩子可以拉着跑。
当然其他再大一点的小孩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收获各种不同的花灯。
倘若是家里的孩子都大了,没有人挑花灯,则不需要太多讲究,可以拿任意款的灯笼,只要有送花灯的仪式即可。
元宵节
元宵节到来的时候则“走亲戚”已经到尾声了。孩子们早已经收获了各种各样、形态万千、色彩艳丽的花灯。
元宵节的当日,一般政府都会组织大型的集会和社火表演,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云集县城,由社火队的表演者将一个个角色还原出来:有《西游记》题材的,有《水浒》题材的,有钟馗伏魔、有魑魅魍魉,更有头上顶一把大刀,而大刀劈入头骨的血淋淋的装扮……而宝鸡陇县的社火文化尤为出名,已经形成产业。
〖灯笼会〗
正月十五晚上的“灯笼会”是最热闹的。巷子里所有的小孩都会挑着花灯,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比亮度、比美度、比奇形怪状度,还有比玩的蹊跷度。
有的机灵鬼小孩会把自己挑的花灯在空中抡几圈,但里面的蜡烛不会掉落和熄灭,而花灯也安然无恙不会点燃。而涉世未深,拙劣的,不会玩的小孩就会如法炮制,则会点燃自己的灯笼,然后哭着喊着跑回家里央求大人,大人则再重新给挑一盏花灯才能平息小孩子的哭闹,反正花灯是烧到了,玩到了。
〖篝火晚会、放烟花〗
元宵节的夜晚自然少不了篝火。各家门前早早的架起一堆柴火,一般是高高地玉米杆,加上油松的树枝,点燃后高窜的火苗腾空而起,待火势变小,大人们便带着小孩从火堆上跳过去,大人们则念念有词,大意是祛除百病,祛除灾祸。小孩子则主要是玩,也有将新衣服烧个窟窿的,自然要受到家长的谴责。
下一步就是放烟花了,各家把所有的烟花都摆上阵来,次第燃放的烟花此消彼长、此消彼起,天空中的黑暗被划破无数次,直至把所有的烟花都放完,这个年也就过舒坦了。
〖吃汤圆〗
户外的活动耍着、跑着、看着,人也累了,饿了。然后进屋去吃一碗汤圆,一颗颗圆圆的、糯糯的、热气腾腾的汤圆下肚,收获了圆满,来年一定又是团团圆圆、圆圆满满的。
元宵节过完之后,这个年才算真正过完,第二天就是正月十六,活路紧的外出打工的人则在十六就开始准备行囊,踏上奔波的道路,这新得一年的奋斗就开始了,又是一年汗流浃背奋斗不息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