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能否拯救中国楼市?
时寒冰
在楼市成交低迷,大调整渐渐逼近之时,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一个瘦弱的汉子壮烈地高呼:“我不涨价谁涨价!”
北京震动了,神州大地震动了,整个世界震动了。远在美利坚的布什总统在洗手间惊恐地提起被震落的裤子:“谁,谁在喊?”
除了潘石屹,没有第二个人。在其他开发商降价之时,他逆势而行,勇敢地祭出了涨价的大旗。
尽管“SOHO宣布涨价的第一天售楼处就全员放假”,但这一涨价事件,仍给彷徨中的众多开发商送去了希望的火种,许多人不禁喜极而泣,直至泣不成声。当然,在此前,潘石屹也曾发出“百日巨变”的惊天预言,把众多开发商吓得魂不附体,担心自己因“巨变”含恨而死。
原来,“百日巨变”的惊吓只为这一天的涨价做铺垫。
从这两个细节,不难看出,潘石屹在中国地产界的影响,的确已经达到了“牌位”级(一篇题为《潘石屹的贡献》的评论写道:“建议建筑业内的朋友们——在家里给潘总立个牌位,天天焚香三柱来感谢潘为你们解难、替你们挡箭。”)
在央视新闻会客厅做节目的时候,主持人李小萌问我:“你对潘总涨价怎么看?”
面对坐在对面的潘总投来的期许的目光,我动情地说:“一个人裸奔不代表他永远不穿衣服(指涨价的持续性),也不代表其他人都不穿衣服(指涨价的普及性)。其实,就连潘石屹先生自己也说,单个项目的热销并不代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困局有所改变。您是这样说的吧?”
潘石屹先生默然。第一次面对面坐到一起,配合就如此默契,我感到非常欣慰。
潘石屹的涨价只是一个个例,或者说,是一次行为艺术。潘石屹宣称涨价的是商业地产,而不是住宅。实际上,潘石屹的公寓销售情况也远逊于商业地产。8月29日的《新京报》就报道称:“据记者了解,6月23日该楼盘获准预售的156套公寓,目前仅售出3套……7月12日批准预售公寓目前登记售出58套,销售人员表示还有将近400套可供选择。”
潘石屹的涨价,原本并没有救中国楼市的想法,他要救的首先是自己。在大调整日益迫近时,谁能以最快的速度销售出房子,谁就能挺过去。王石的万科冒着退房的压力,依然坚定地降价售房,就是一种战略选择。
牛刀在博客中撰文指出:“如果潘石屹涨价成功,北京楼市还将持续观望;如果潘石屹涨价失败,北京楼市将迎来又一轮狂跌……北京现房存量已经到达146227套,期房167457套,均已是历史高位,依靠现在日均200套左右的成交,无法维持楼市正常的运作,原本引而不拔的降价狂潮,终于被潘石屹的涨价失败而激发……”
如果牛刀的推论成立,那么,潘石屹的涨价给其他开发商带来的,更像是一种感情上的伤害。
但对潘石屹本人而言,逆势涨价,吸引了全国数百家媒体的关注和热炒,铺天盖地的报道和评论,让站在聚光灯下的潘石屹先生,已经完成了化蝶的全过程。这种广告效应绝非一般人所能操作得了的。
房地产本身早已经走到了表演时代。潘石屹先生曾经说过:“北京楼盘宣传推广费用占楼盘销售的百分之二三,而我花在推广宣传方面的费用只是相当小的数字,可是效果却很好。说我善于表演,其实质是商业的需要。你不出去表演没人知道你,房子就卖不出去了。”——引自2006年8月4日《中国新时代》。
当潘石屹高举起手臂,作出擎天之状,这种充满技术含量的高难度动作绝非一般人所能效法,明智的开发商是东施效颦,还是顺势而为,尽快把房屋销售出去?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清醒的人都明白:面对相当于股市六千点时的房价,面对严重透支的楼市,面对日积月累的楼市泡沫,没有谁能够真正救得了。
潘石屹和王石都是业内的智者,这个时代已经多次领教过他们的聪明。透过表面的现象,潘石屹涨价、王石降价,其实都是为同一目标:尽快将房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