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诵读:王海霞作者:玉生烟 白光炜
一大早,俺妈就开始泡酵蛋儿起面呢
她把和好的面放进洋瓷盆子
捂到火炕的火焰头上
转过身对俺爸说
你一会儿上集去
给咱屋请上一张灶火爷
回来顺便儿到塄塄底下菜地里
给咱再拔上几根长得敦敦儿的喔蒜苗子
今黑咧要祭爷呢么……
从我记事起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
俺妈都要烙灶爷饦儿祭灶呢
俺妈说
灶爷灶婆要背上干粮
到天上给娃搬粮呢
从那时候起,灶爷饦儿就在我心里
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我还在被儿窝里睡懒觉
听见俺妈跟俺爸说话呢
我一轱辘拾起来
急忙忙问俺妈
妈,今儿得是二十三咧,能吃灶爷饦儿
俺妈笑着把棉褂褂给我撇到炕仡佬
然后故作严肃地说
你看俺娃喂嘴的
一天光应心个吃
赶紧起,把衣裳一穿
到场里给咱纳一笼柴去
平时叫我纳柴,我总不愿意去
今儿个我却兴得咋个梅花鹿
比拾咧五毛钱还开心
比吃咧酸梅粉还高兴呢
我拿着挠钩背着笼
唱着红星闪闪放光彩
一路蹦蹦跶跶来到场里
你说怪不,今个娃们家咋都变勤快咧
我的好几个碎伙计都在麦秸集子跟前
拿着挠钩扯柴呢
纳柴回来,把麦秸往灶火一搁
我问俺妈
咋还不烙灶爷饦儿呢
俺妈笑着说
瓜娃,要到黑咧才烙呢
我说,就不能早些儿烙嘛
俺妈说,灶爷灶婆晚上才回来呢
敬爷要献热馍
烙得早了馍就搁冷了
听了这话
我真嫌时间过得太慢
恨不得把东塬上刚刚升起的日头爷
一蹦子给拽到西坡去
天刚麻擦黑
都等不得鸡上架
我就守在灶火跟间
等着俺妈烙的头一锅子馍出锅呢
俺妈在案上撒上面蒲
把发起的面反反复复揉了几十儏
俺妈说,这面,要揉到才筋
烙出来的馍才爨,才香,才有嚼头
她把面揉得白光白光的
又擀成又大又圆的大片张
给上头抹上菜油
撒上调和面儿
再撒些蒜苗末末儿
再撒些葱末末儿
昏暗的灯光下,朦朦胧胧中
我突然觉得
案板上是铺了一天底的星星
好像还有银河、月亮
还有牛郎担着他俩娃去见织女呢
等俺妈把面卷成卷卷儿
再切成一轱辘儿一轱辘儿的剂子
我闻见葱油和面香混在一起的味道
咽着涎水忍不住伸手
拿指头把馍压了一下
俺妈说,俺娃嫑拿手
妈给咱把馍做得圆圆儿的
叫灶爷灶婆吃得香香儿的
我问,那灶爷灶婆能吃上不
俺妈说,能,灶爷灶婆吃咧
给俺娃搬粮去呀
他们吃得香香儿的
把粮搬得多多儿的
叫俺娃来年都吃白馍
说着,俺妈就给锅壳廊里搭咧一捏捏儿麦秸
然后,从风匣板儿底下
拿出一盒洋火
“呲儿——”擦着一根儿
一丝淡淡的火药味飘来
锅头底下就冒出了一股儿青烟
“烘——”火就啸起来了
俺妈说,你听,火啸呢
火一啸财伯就来咧
来年麦子就丰收咧
俺妈把做好的灶爷饦儿
一个一个都贴到锅底上
嘴里念叨着
三翻六转九挪挪
灶爷饦儿在俺妈手里
极其听话地翻转腾挪
就像一群被管教得服服帖帖的碎娃
锅底下的麦秸火文文儿地烧着
不长时间
一锅金边儿虎背
爨香爨香的灶爷饦儿
就烙熟咧
俺妈把这头一锅的灶爷饦儿
一下子拾到洋瓷盆子里
堆得冒尖高
我的涎水
都快滴到脚面咧
俺妈却把馍放到灶爷板前头
不叫我
还说要让灶爷灶婆先领个鲜气儿
俺妈还说
让灶爷灶婆领气儿
孙子跟上吃味呢
我知道
这是给灶爷灶婆准备的干粮
得让灶爷灶婆先享用
灶婆灶爷领了鲜气儿的灶爷饦儿
才是我们娃们家的美味
在那个年代
灶爷饦儿的香
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是我们一年到头的盼望
祭灶后,家里日子再紧张
俺妈都要连着上几天集
买菜买肉办年货
直到很多年后,我才领悟
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
给我们搬粮的,不是灶爷灶婆
而是我们辛勤节俭、任劳任怨的妈爸
他们在灶爷灶婆身上寄托的
其实是对我们都能过上好日子的美好向往
后来,我们长大了,离开家乡了
俺妈每年都会把她烙的灶爷饦儿
给我们抬上一份
再后来,俺妈也离开家乡进了城
没有了麦秸火、大铁锅
俺妈学会了用电饼铛烙灶爷饦儿
俺妈烙的灶爷饦儿越来越多
儿子媳妇、女儿女婿
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
每人都有一份儿
每一份儿灶爷饦儿
都是俺妈对儿女孙辈的一份儿牵挂
一份儿关爱
一份期盼和祝福
俺妈时常说
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
城里这高科技
还是没有咱老屋的大铁锅用着解馋
我知道,俺妈这是想屋呢咧
其实,我也一样
又是一年腊月二十三
我已依稀看见
老屋灶台上的洋瓷盆子里
堆着冒尖高罡着热气的灶爷饦儿
锅壳廊里的麦秸火不紧不慢地烧着
风匣轻打着节拍
舒缓着岁月的节奏
炕洞里涌出来的青烟
在老屋里悠然弥散
俺妈正围着围腰儿
躬着腰,在锅头前,
忙活着烙第二锅子馍呢……
这一刻
我觉得
任何美味都抵挡不了
我对灶爷饦儿的想念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方言散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