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纪实:那年,因为家里穷孩子多,我们差点被父母送人!

文:李东平

图:来自网络

我的父母如今已七老八十了,我隔上十天半月去看他们,一见面,老母亲准会半嗔半怪说:“你们大了,翅膀硬了,离开爹娘行了。真是小麻嘎,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早知道你们这样,还不如那年把你们送人算了”。

纪实:那年,因为家里穷孩子多,我们差点被父母送人!

这时本来健忘的父亲,就会伸出他松树皮的老手,马上抓着我,恐有人会抢走似的。

望着已经风烛残年的父亲,我想起自己和小妹的一些陈年往事。

我是家里的老五,前面有四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有一年,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爹娘看着一堆孩子,愁得真想上吊。

这时邻家大奶奶悄悄来和娘商量,她说:“我家有一个在城里的亲戚,生了几个小子,如今一心还想要个女孩。如今计划生育严格,不允许生了,一直让我帮忙,看看能不能在农村要个女孩。”

邻家大奶奶还对我母亲说:“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把小一点一个闺女送给我那个亲戚,以后孩子在城里,日子也会好过不少!”

老实的爹一听说要把自己的孩子送人,一下子从破板凳跳起,连忙说:“瞎胡落落,那可不行,被乡邻们知道的话,还不被人笑话死!”

二奶奶讪讪地笑着说:“这么一堆孩子,都养不好,送给别人家或许能享福呢”!

我那时也就四五岁,听说到城里能吃好的,穿好的,便说“俺去,俺去”。

也许二奶奶嫌俺瘦,准是看好两岁的小妹长的长得俊俏,只好撇撇嘴走了。后来还是听别人说,我家里孩子多,也有其他人来牵线搭桥,母亲倒有送人的想法,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最终才留下我们。

为此,我还哭闹一会。

又一又一年,姥娘家不远有一户邻居多年没有孩子,他们老两口都是傻子,自己都照应不了自己。但人家祖辈是地主,家里有的是粮食,他们本家的一个姐姐就出主意,说给他的兄弟抱养一个孩子,到他百年之后,将来能有人养老送终。

傻子夫妻本家的姐姐也许诺,只要送给他们一个,孩子父母便可得一百斤的陈麦子。这回爹娘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更是不同意。

不过以后,我们再不听话,娘就拿这事吓唬我们,说,谁再犯事,就把你送给你姥娘那庄上的那对傻子夫妻,吓得我和小妹脸色大变,气都不敢出了。

那时,我们小孩子们懂事晚,七八岁了挺相信别人说的话。爱开玩笑的二大娘对我说,我是母亲捡来的,我的亲生父母一对要饭的小两口,我居然就信了。

因为母亲待我们太严厉,有好吃的,都留给我弟弟,如果做错一点事,就会被打得落花流水。

那时我心里就盼啊盼啊,盼望自己的亲爹亲娘会来找自己,让我脱离苦海。

现在想想有多么可笑,我父母家里有这多孩子,养还养不起,就差送给别人了,哪里还有能力再收养别人家的孩子。

纪实:那年,因为家里穷孩子多,我们差点被父母送人!

当时,我也很难理解,家里这么穷,父母为何还要不停地生孩子呢,生了又养不起。然而,我又哪里知道,在当时的农村,大家都被这样的思想裹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且女儿迟早都要嫁出去,迟早都是人家的人。

我的小妹,童年的时候对父亲的依赖很深,父亲也很喜欢这个最小最可爱的闺女,她经常骑在爹的背上。娘经常说,要不是你父亲,小妹指不定真会送了人。

如今,父亲一有点病,小妹就忙前忙后,特别有孝心,也真不枉父亲疼她一场。

现在父母老了,也显示出儿女多的好处,家里隔三岔五,总有孩子前来探望。他们或许忘了困难时期把孩子送人的历史。我时常开玩笑,那时你们干吗不把我送人啊,那样的话,我或许真的就变成了城里人呢。

母亲说,狗生的狗疼,猫生的猫疼,自己生的当然自己疼。你们又不是小猫小狗,说送人就送人。

纪实:那年,因为家里穷孩子多,我们差点被父母送人!

说真的,当年在我们村,把孩子送给别人的,有好几家。我很感恩父母,宁愿宁愿承受贫穷,也依然含辛茹苦的抚养我们,让我和妹妹有机会生活在这个有爱的大家庭当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