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實:那年,因為家裡窮孩子多,我們差點被父母送人!

文:李東平

圖:來自網絡

我的父母如今已七老八十了,我隔上十天半月去看他們,一見面,老母親準會半嗔半怪說:“你們大了,翅膀硬了,離開爹娘行了。真是小麻嘎,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早知道你們這樣,還不如那年把你們送人算了”。

紀實:那年,因為家裡窮孩子多,我們差點被父母送人!

這時本來健忘的父親,就會伸出他松樹皮的老手,馬上抓着我,恐有人會搶走似的。

望着已經風燭殘年的父親,我想起自己和小妹的一些陳年往事。

我是家裡的老五,前面有四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有一年,家裡實在是揭不開鍋了,爹娘看着一堆孩子,愁得真想上吊。

這時鄰家大奶奶悄悄來和娘商量,她說:“我家有一個在城裡的親戚,生了幾個小子,如今一心還想要個女孩。如今計劃生育嚴格,不允許生了,一直讓我幫忙,看看能不能在農村要個女孩。”

鄰家大奶奶還對我母親說:“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把小一點一個閨女送給我那個親戚,以後孩子在城裡,日子也會好過不少!”

老實的爹一聽說要把自己的孩子送人,一下子從破闆凳跳起,連忙說:“瞎胡落落,那可不行,被鄉鄰們知道的話,還不被人笑話死!”

情婦奶讪讪地笑着說:“這麼一堆孩子,都養不好,送給别人家或許能享福呢”!

我那時也就四五歲,聽說到城裡能吃好的,穿好的,便說“俺去,俺去”。

也許情婦奶嫌俺瘦,準是看好兩歲的小妹長的長得俊俏,隻好撇撇嘴走了。後來還是聽别人說,我家裡孩子多,也有其他人來牽線搭橋,母親倒有送人的想法,但是父親堅決不同意,最終才留下我們。

為此,我還哭鬧一會。

又一又一年,姥娘家不遠有一戶鄰居多年沒有孩子,他們老兩口都是傻子,自己都照應不了自己。但人家祖輩是地主,家裡有的是糧食,他們本家的一個姐姐就出主意,說給他的兄弟抱養一個孩子,到他百年之後,将來能有人養老送終。

傻子夫妻本家的姐姐也許諾,隻要送給他們一個,孩子父母便可得一百斤的陳麥子。這回爹娘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更是不同意。

不過以後,我們再不聽話,娘就拿這事吓唬我們,說,誰再犯事,就把你送給你姥娘那莊上的那對傻子夫妻,吓得我和小妹臉色大變,氣都不敢出了。

那時,我們小孩子們懂事晚,七八歲了挺相信别人說的話。愛開玩笑的二大娘對我說,我是母親撿來的,我的親生父母一對要飯的小兩口,我居然就信了。

因為母親待我們太嚴厲,有好吃的,都留給我弟弟,如果做錯一點事,就會被打得落花流水。

那時我心裡就盼啊盼啊,盼望自己的親爹親娘會來找自己,讓我脫離苦海。

現在想想有多麼可笑,我父母家裡有這多孩子,養還養不起,就差送給别人了,哪裡還有能力再收養别人家的孩子。

紀實:那年,因為家裡窮孩子多,我們差點被父母送人!

當時,我也很難了解,家裡這麼窮,父母為何還要不停地生孩子呢,生了又養不起。然而,我又哪裡知道,在當時的農村,大家都被這樣的思想裹挾——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且女兒遲早都要嫁出去,遲早都是人家的人。

我的小妹,童年的時候對父親的依賴很深,父親也很喜歡這個最小最可愛的閨女,她經常騎在爹的背上。娘經常說,要不是你父親,小妹指不定真會送了人。

如今,父親一有點病,小妹就忙前忙後,特别有孝心,也真不枉父親疼她一場。

現在父母老了,也顯示出兒女多的好處,家裡隔三岔五,總有孩子前來探望。他們或許忘了困難時期把孩子送人的曆史。我時常開玩笑,那時你們幹嗎不把我送人啊,那樣的話,我或許真的就變成了城裡人呢。

母親說,狗生的狗疼,貓生的貓疼,自己生的當然自己疼。你們又不是小貓小狗,說送人就送人。

紀實:那年,因為家裡窮孩子多,我們差點被父母送人!

說真的,當年在我們村,把孩子送給别人的,有好幾家。我很感恩父母,甯願甯願承受貧窮,也依然含辛茹苦的撫養我們,讓我和妹妹有機會生活在這個有愛的大家庭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