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阿尔法,贝塔,伽玛,三角洲...还没完?

作者:上观新闻

资料来源:Lookout Think Tank;作者: 王毅轩

最近,新冠肺炎的变种Delta已经蔓延到世界各地,一些国家受到新一波疫情的打击。

在澳大利亚冬季,由于出现本地感染病例,一些主要城市已经关闭,高度传染性的Delta毒株是澳大利亚新一波疫情的罪魁祸首;

据俄罗斯防疫司令部称,过去一个月,俄罗斯新确诊病例数每天都在上升。莫斯科副市长拉科娃本月2日表示,莫斯科市疫情依然严重,该市主要流行三角洲毒株;

同一天,法国卫生部长Jean-Yves Veron表示,法国确诊的三角洲毒株病例现在占新确诊病例的近三分之一,"绝对而言,感染三角洲毒株的人数在一周内增加了近75%";

罗伯特·科赫疾病控制和疾病控制研究所所长洛塔尔·惠勒(Lothar Wheeler)最近表示,据估计,德国每两例新确诊病例中就有一例感染了Delta菌株。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罗谢尔·沃伦斯基(Rochelle Volensky)表示,Delta菌株极易受到"超级传播"的影响,尽快接种疫苗对于疫情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过去一个月,中国也一直在与台达"抗争",三角洲毒株在广州和深圳引起社区传播,使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另据报告,第三次局部暴发发生在云南边境小城市瑞丽市,阳性样本测序结果显示,基因组序列与Delta菌株高度同源,与邻近的海外流行菌株高度同源。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传染性、风险和症状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证实,Delta是已知传播到超过98个国家/地区的传染性最强的新型冠状病毒,使其成为加剧当前全球疫情的主要致病菌株。就在Delta肆虐之际,该菌株的新变种Lambda已经悄然蔓延到27个国家。

从Alpha,Beta,Gamma(Gamma),Delta(Delta),到Delta Plus,Lambda...病毒突变会无休止地持续下去吗?当病毒说它改变了时,我们该怎么办?

1 哪些变异病毒需要警惕?

目前,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新的冠状病毒。截至6月15日,官方网站显示共观察到11个变体,其中4个被归类为"关注变体"。科学界的几项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这四种变体可能更有能力传播和致命:

·阿尔法(Alpha)变异菌株(B.1.1.7)最初在英国肯特郡发现,已传播到50多个国家;

·最初在南非发现的Beta变体菌株(B.1.351)已传播到至少20个其他国家;

·最初在巴西发现的γ(Gamma)变异菌株(P.1)已传播到其他10多个国家;

·三角洲变异菌株(B.1.617.2)首先在印度发现,已传播到90多个国家。

注:世卫组织使用希腊字母来命名首先在英国、南非、巴西和印度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变种。希腊字母不仅被重新命名为去污,而且还简化了突变菌株的名称。】

阿尔法,贝塔,伽玛,三角洲...还没完?

关注的变体,更新于 2021 年 6 月 15 日。资料来源:世卫组织网站。

其他七种变体被归类为"待观察变体",这意味着它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风险评估。其中,变异病毒Lambda引起了世卫组织和国家专家的关注。它曾经被称为"C.37",并于去年年底在秘鲁首次被发现。

据媒体报道,当医学界首次注意到这种病毒时,每200个样本中只有一个已经传播到27个国家。据世卫组织称,秘鲁5月和6月新增确诊病例中有82%感染了Lambda病毒,这一数字在邻国智利也达到了近三分之一。

现有研究表明,Lambda携带许多具有可疑表型意义的突变,这可能导致遗传的潜在增加或对中和抗体的抗性增加。这意味着需要进一步研究现象效应,并验证疫苗的有效性。

阿尔法,贝塔,伽玛,三角洲...还没完?

有待查看,更新于2021年6月15日。资料来源:世卫组织网站。

在四种更危险的"关注变异体"中,α,β和γ变异具有称为"N501Y"的突变,该突变增强了病毒对细胞的吸引力并使其更容易传播。β和γ突变菌株也有一个关键突变,即E484K,这可能使病毒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抵抗。

Delta 变体是不同的。印度阿尤旺大学特里维迪生物科学学院院长Shahid Jameel在接受《西伦敦时报》采访时表示,Delta变体总共包含15个突变,其中六个发生在突出蛋白上,其中三个更关键:

L452R提高了病毒侵入细胞的能力;

E484Q有助于增强病毒的免疫逃逸;

P681R还允许病毒更有效地进入细胞。

注意:Delta变体是2020年10月发现的首批B.1.617变体后代谱系之一,最初被认为是"双突变"病毒。B.1.617变种现已在三个后代系中被发现,除了Delta之外,还有"剩余变种"Kappa和另一个尚未命名的变种(B.1.617.3)。】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Soumya Swaminathan表示,由于其传播能力显着增加,Delta变体正在成为世界领先的新型冠状病毒株。

更糟糕的是,Delta继续变异。6月11日,英国公共卫生部首次报告了一种在印度被称为"Delta Plus"(B.1.617.2.1/AY.1)的病毒变种。据CNN报道,在11个国家/地区发现了约200例Delta Plus感染病例。

2 突变病毒更致命吗?

需要明确的是,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突变是正常和不可避免的,并非所有突变都有实质性的影响。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突变是否会导致病毒功能的变化,例如增加传染性,增加致病性或降低药物或疫苗的有效性。

让我们从病毒的传播开始。

R0值是比较病毒传播能力的最重要指标,是指病毒携带者在缺乏免疫力和没有防疫措施的情况下感染的人数。

在爆发之初,新冠状病毒的R0值在2-3之间,即1名患者可以感染2-3名新患者。首次出现在英国的Alpha变体将R0提高到4-5,并变得更具传染性。新的研究表明,Delta变异的R0为5-8,这意味着平均一名患者可以在没有任何疫苗接种干预的情况下继续将病毒传播给5-8人。

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R0值能升到多高,虽然学术界没有统一意见,但普遍认为病毒的传播能力在未来几年内会跃升。

例如,自4月份以来,Delta在英国的新感染率有所增加。从5月5日至12日,三角洲毒株在七天内占英国新病例的20%以上,超过2,000例;

三角洲菌株在美国,德国,荷兰和其他国家也很猖獗。据美国媒体CNBC报道,该研究发现,Delta菌株的传染性比首次在英国发现的α变体高60%,而Alpha比新冠的原始菌株更具传染性。

除了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外,变异病毒也更加"复杂"。

在最近广州暴发的疫情中,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三角洲菌株暴发的关键传播参数和传播动态,发现三角洲的平均潜伏期仅为4.4天,比2020年武汉报道的5.2天短(发表于2020年3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人员还发现,64.7%的传播发生在症状前阶段,这表明它们的传播仍然以某种方式隐藏。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总结了三角洲的特征:一是与野生普通菌株相比,δ菌株感染体内的病毒负荷要高出100倍;"从我们在广州的观察来看,病毒在体内转阴性的时间是13-15天,少数可以达到20天以上,远远长于正常毒株的7-9天,几乎是两倍的时间。

美国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Ashish Jaha博士说,该校的公共卫生学校"非常Ashish Jha说,Delta变体"比我们在新的冠状动脉肺炎爆发期间看到的任何其他变体更具传染性"。

传播增加是否意味着毒性更大?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Delta患者住院的可能性比α变异患者高出约85%。然而,毒性是一个难以衡量的特征,突变病毒的疾病致病性是否仍然不确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撰写了一篇关于目前英国疫情的分析文章称,虽然病毒发生了变异,但致病性没有明显增加。由于英国的疫苗覆盖率很高,疫情已得到控制。从致病性角度看,回顾性研究分析了12,383例Delta菌株感染,共有126人住院,表明需要住院的病例数仅为1%,严重程度不高,死亡率当然远低于1%,这表明尽管英国目前被这种Delta菌株打破, 并成为主要的流行毒株,但临床压力没有增加,无论是严重还是致死率都没有增加。"这表明,最近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死亡率上升都与疫情失控后医疗资源的挤兑有关,而不是因为病毒的突变,"张说。"

《大西洋月刊》的作者凯瑟琳·吴(Katherine Wu)引用了耶鲁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和病毒学家保罗·特纳(Paul Turner)的话,解释说,高度传染性的病毒乍一看可能更致命,因为它们更容易和紧密地附着在宿主身上,导致它们生病和崩溃。这并不排除"传染性和毒性力量可能同时增加"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利用这一假设将其与患者的住院率联系起来。

特纳认为,这些分析模式尚未确定。换句话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已经变得更加"有毒"。"病毒变异传播,毒力的激增通常是偶然的,这是传染性增加的代价,"他说。"

"Delta的传染性显着增加,可能增加50%,但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其致病性的增加,"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公共卫生教授,英国医学杂志高级临床研究编辑,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唐金玲说。"

如果Delta的致病性增加,死亡率增加,那么一个地区和一段时间内的死亡人数总数将显着增加。"在印度,总死亡人数确实显着增加,但总死亡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这是致病性增加的结果,这可能完全具有传染性并导致更多感染,这反过来又导致更多死亡,"唐说。"

对于目前各国变异病毒引发的疫情,唐金陵提出了三个令人担忧的事实:一是目前对新冠疫苗的保护可能只持续一两年或更短的时间,之后疫苗接种人群将失去保护;第三,新的冠状病毒继续变异,这些新菌株可以在接种疫苗的人群中重新产生流行病。

如果风险持续存在,我们该怎么办?

3.疫苗导致病毒"免疫逃逸",错了!

目前,迫切需要推进疫苗接种。但甚至有人对疫苗提出了质疑,许多人担心:病毒是否继续变异,疫苗是否有效?

对此,5月14日,国务院联合防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作出回应:

该病毒在整个传播过程中一直发生变异,并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进行了追踪。我们可以大致将新冠变种病毒分为两类,一类是去年上半年流行的早期变异体,结果表明,这些毒株不会影响我国疫苗的保护效果。第二类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的,如英国毒株、南非毒株、巴西毒株等,针对这些毒株的临床试验数据、交叉中和抗体保护数据,更重要的是,千百万人规模的现实世界研究表明,我国的灭活疫苗和国外的mRNA疫苗、南非毒株、英国毒株、 巴西菌株仍然具有保护作用。

张文红表示,在英国的12,383种Delta毒株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表明,对新型冠状病毒株的疫苗保护,特别是在严重病例中,仍然保持乐观。对126名住院患者的分析发现,其中83人没有接种疫苗,只有3人接种了2剂疫苗。这表明,只有2.3%的住院患者完成了两次注射,绝大多数(97.7%)在患有Delta菌株的住院患者中没有接受全面疫苗接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子健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一些突变的病毒会降低现有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但仍然具有保护作用。至于针对冠状病毒变种新菌株的疫苗的开发路线,可用于处理各种变种的第二代疫苗,以及改进疫苗的加速生产。

除了疫苗的有效性外,关于它是否"适得其反"的问题也出现在各种谣言中。此前,"接种疫苗导致病毒'免疫逃逸'的谣言一度让人疑惑:"免疫逃逸"是什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免疫逃逸"可以理解为病原体试图逃避身体免疫系统的攻击。病原体反复而持续地发生突变并给自己"整容",使体内建立的抗感染免疫抗体无法识别自己以避免攻击,或者病原体隐藏在细胞中"睡觉",从而避免受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体的攻击。

"疫苗可以阻止突变菌株的出现,而不是促进其出现,"国务院联合防控机制疫苗研发专项专家组成员严一鸣说。

他解释说,即使没有疫苗,免疫系统也会在身体感染新的冠状病毒后对病毒施加免疫压力,从而导致病毒株的出现。但如果提前接种疫苗,对新型冠状病毒有基本的免疫力,即使感染了病毒,人体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病毒,使病毒复制的次数多,病毒变异的几率就少了。因此,疫苗仍然需要战斗。

在国际上,疾病控制专家也呼吁尽快接种疫苗。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月4日报道,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传染病教授威廉·沙夫纳(William Schaffner)表示,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可能成为该病毒的"突变工厂"。突变的新冠病毒继续复制并感染更多的人,最终形成新的变异。专家警告说,未接种疫苗的人为病毒的复制提供了机会。

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研究证实,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地保护未接种疫苗的人群,通过监测177个社区并分析所有16岁以下未接种疫苗人群中新冠状动脉感染的发生率,未接种疫苗人群的阳性检测率下降到每20%人口的1-0秒。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有效的疫苗接种不仅可以提高个体对病毒的抵抗力,还可以帮助提高整个人群对病毒的抵抗力,显著减缓病毒的传播。

4 一个重要的"障碍"

除了疫苗,我们还要做什么?

唐金陵认为,有效的控制策略不是简单地通过疫苗建立人群免疫屏障,而是通过健康措施和疫苗接种联合,建立屏障,阻止病毒传播,将病毒挤压路径推向最窄。防御越严密,病毒就越难逃脱。

此屏障如何工作?唐金陵告诉邹叔:新冠病毒R0的传染性在5.0左右,传染性很强,疫苗的效果和接种率很难达到100%,假设只有新冠病毒R0可以降低65%,卫生措施可以使新冠病毒R0降低90%以上,然后假设卫生措施的易用性只能使R0降低45%。因此,疫苗接种和卫生措施可以将新冠状病毒的R0降低到0.96,即5.0x0.35x0.55。当R0低于1.0时,病毒不能继续传播,我们可以阻止大流行。

广州和深圳三角洲疫情的成功控制表明,疫苗(疫苗接种率一定,但尚未达到最高结果)和NPI(非药物干预措施)可以迅速控制病毒流行。

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总结了广东在控制疫情方面的经验。根据变异病毒的特征,广东采取了一些创新的科学管理措施:

首先,快速锁定感染源,识别传播链。在5月21日收到报告后,广州当天下午锁定了感染源。同日,深圳市疾控中心病原研究所新冠溯源团队接到溯源任务,在短短27小时内成功确定了首例无症状感染者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其次,对于变异病毒,改变秘密接收者的概念。Delta菌株病毒负荷高,感染者呼出病毒浓度大,感染强度增大,导致过去紧密连接的概念不再适用。过去,密切接触者是发病前两天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办公室的同事、在1米内进食和开会的人。对于Delta菌株,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物和感染者在发病前4天一直密切接触。

第三,广东首次在全国建立"黄码"制度。通过大数据的通信,获取去过重点地区的人员流动情况,并给予"黄码",并与公安部门密切合作。"黄码"人员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结合"三天二检"、"七天三检"等措施,在某种意义上实现更准确的监测。

第四,广东采取措施防止溢出效应。5月31日和6月2日,广州佛山市发出通知,要求广东、斯派克和佛教人员72小时核酸阴性,加码后核酸阴性48小时。深圳采取重点区域"只能不能进入"的印章管理。

第五,在封闭区域开展动物监测。广州爆发的渭湾西关是老城区,老鼠特别大,居民也喜欢养猫。有一项外国实验证明,新的皇冠菌株可以遗传给猫。因此,正在对猫和狗进行核酸检测,以找到所有可能的感染源。

5 和平"征服"病毒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疫情仍在空气中,就会出现变体更新,并且可能比Delta更具传染性菌株。

上帝似乎仍然没有给人类完全消灭新冠病毒所需的全部力量,这是一个狡猾而危险的敌人,但它留下了一扇逃离病毒的门。除了天花,人类还没有用疫苗消灭另一种病毒。

唐金陵认为,是"神的意志"让新冠病毒逃逸,决定了新冠病毒在世上停留的方式,为人类最终和平征服病毒做好准备,即为人类打开逃生之门。"像其他人类疾病病毒一样,新的冠状病毒可能会永远留在世界上。

它将以什么方式留在地球上?

还记得上面分析的联合防御吗?"高传染性菌株往往会排挤和抑制较低的传染性菌株,成为主要或唯一的地方性菌株,"Tang解释说,"如果菌株的R0高达7.0,那么它的R0可以在联合防线下被5.0切断,实际传播能力大大降低。

在卫生措施和疫苗的双重"压迫"下,只有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才会成为地方病,而这种毒株的致病性可能较低。为了生存,他们必然会在逃亡过程中失去盔甲,失去一定的战斗力,最后变成像一个温和的很多病毒,留在世界上,和人类和平相处。

资源:

"天与人:关于新冠疫情大结局的猜测"|唐金陵.临床研究与循证医学.2021.06.09

什么是三角洲病毒|知识分子.2021.06.25

您需要了解的有关病毒形态的几个问题|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版.2021.06.22

新冠肺炎:Delta变体带来的挑战和挑战|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版.2021.07.01

最近流行的"Delta"变体有多"凶猛"?|中央电视台新闻.2021.06.2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周报:目前广东疫情三角洲变异株的潜伏期仅为4.4天|健康时代.2021.07.05

接种疫苗导致病毒"免疫逃逸",接种疫苗时没有核酸检测...另一波新的冠疫苗谣言即将来临!|科学技术日报.2021.05.13

传染性新病毒变种!科学家不明白|华尔街故事

中国在应对新冠病毒三角洲毒株的社区传播方面取得了重大里程碑|南方日报.2021.06.26

美国传染病专家警告:未接种疫苗的人或进入病毒的"突变工厂"|科学技术日报.2021.07.05

三角洲毒株在全球蔓延 疫苗接种正变得越来越紧迫|新华社

为什么没有人确定Delta是否更致命。|凯瑟琳·吴大西洋.2021.06.29

苏格兰SARS-CoV-2 Delta VOC:人口统计学,住院风险和疫苗有效性|The Lancent.出版日期:2021年06月14日

专栏编辑:秦红 文字编辑:宋辉 片名:Instagram 照片编辑:严凯

来源: 作者: Lookout Think T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