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擦鞋匠,一支“鞋童”军,书写了怎样的抗战篇章?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擦鞋匠,以擦鞋为掩护,组织了一支声势浩大的“鞋童军”,进行抗日救亡运动。一个成年人,带着一批小孩,书写了怎么样的抗战篇章呢?

江民声,山东人,早年在日本人开的矿场中做工,目的日本所做作为之后,暗中加入了秘密抗日团体“国民救国会”,还加入了“哈尔滨民国救国自卫军”,后来由叛徒的出卖,被迫逃亡上海。

来到上海之后,举目无亲,于是找到“救协”借了15块钱,来到杂货铺购置了一些鞋油,擦鞋的工具,外加一把藤椅,就在闹市区开业了。江民声也没有闲着,一边帮助主顾擦鞋,一边宣传抗战道理。没有想到竟然一炮而红,一个竟然也有30多块钱的收入。

一个擦鞋匠,一支“鞋童”军,书写了怎样的抗战篇章?

听说一些病童子,无钱医治,就将所有的钱捐献出去,只留下5元作为基本的生活保障。上海这个十里洋场,江民声的义举,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很多记者慕名前来采访。“救协”负责人在发表演讲时说:江先生是难民中的佼佼者,自立谋生,还仗义疏财。

然而应邀参加采访的东北军将领朱庆澜,插话说道:江先生不是一般人,他是东北义勇军的英雄!

记者立即打起精神,询问道:江先生,在军中担任什么职务,有军衔吗?

朱庆澜回答:江先生担任过参议,军衔至少是少将。

第二天,报纸上报道,江民声是少将军衔,这让其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朱庆澜解释到:你在宪兵队逃走不久,东北就成立了抗日救国自卫军第四路军,大家并未忘记你,花名册上第四名就是你,为参议。

有了这样的头衔,江民声态度更加的积极,主动协助“救协”工作,在华东、华南募集捐款,接济流亡的东北难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江民声来到武汉,建立了几个难民收容所,专门挑一些半大不小的孩童,组成了一个“擦皮鞋”大队,每一个摊点上,都插着一些小彩旗,上面写着“自救救国”“团结抗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口号,十分的醒目。

一个擦鞋匠,一支“鞋童”军,书写了怎样的抗战篇章?

武汉的民众,本来就同情这群孩子,听说他们现在为前线募捐,都愿意慷慨解囊,不管鞋子脏与不脏,都会照顾他们的生意。孩童们也凭着自己的劳动,赚一口饭吃,工作起来也十分的卖力。

少将擦皮鞋,不断登上武汉各种报纸,导致很多难童慕名而来,很快队伍就扩充到100多人,小旗帜也越来越多,口号也越来越响亮。

1938年,中国空军两架重型轰炸机,飞到日本本土,洒下10万份传单,并安全返航,振奋人心。江民声立即组织一个“擦皮鞋劳军周”,军人免费,军人家属五折。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更多的难童加入其中,成员最多之时,高达2000余人。

1938年,武汉吃紧,很多人都纷纷迁移到四川,但是“鞋童军”寸步不移。但是,随着日军的轰炸,“鞋童军”也只能转移,抵达万县,盘缠就已经用完,万般无奈之下,江民声只能找到“万州日报”寻求帮助。

尽管,报纸对“擦皮鞋大队”进行了宣传,也有了一定的生意,但是根本比不上武汉,还是解决不了困难。这个时候,江民声灵机一动,将大军分为几个小分队,分别在忠县,云阳等地活动,除了擦皮鞋,卖报纸之外,还演出一些抗日宣传剧。

一个擦鞋匠,一支“鞋童”军,书写了怎样的抗战篇章?

但是,这些活动引起了国民党万县党部的疑心,这些口号可是非常“左倾”的,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万县局长以“账目不清”“扰乱治安”为由,下令取消“擦皮鞋大队”,并对江民声实行监视。

1939年,江民声离开万县,经过打听之后,才知道国民党对一些社会团体把控得很严,动不动就扣上一定帽子,将其解散。在上海可以公开活动的“救协”,来到重庆之后,已经名存实亡。

最后,江民声,只能用辞职,来保全这群难童。

尽管如此,“擦皮鞋大队”还是保存了下来,依旧是插着小擦起,书写抗战标语,很快有关部门竟然收到了难童们的零星捐款。闻名武汉的“鞋童军”在重庆,又打开了名气。

一家报纸上曾这样书写:一些大腹便便发国难财的阔佬们,对捐献义卖一毛不拔,而这些成天与“鞋子”打交道的难童,却把自己的劳动所得,慷慨捐助前线,他们才是最高贵人。

江民声的遭遇,就不是很好了!

一个擦鞋匠,一支“鞋童”军,书写了怎样的抗战篇章?

重庆卫戍司令部,给他罗织了两个罪名:操纵幼童滋事,与共党遥相呼应。

江民声不得不在重庆开明书店,隐居起来。但是,他没有闲着,还经常为学生进行抗日宣传。中统得知江民声的下落之后,碍于他的名气,没有直接下手,派人将其监视起来。

一直到,1949年,重庆解放,江民声,再也不需要躲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