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蒋介石派大批部队到徐州,想扩大战果,李宗仁为何说“迟了”

滇军赶到徐州进行大战之时,李仙洲的第92军,刘汝明的第68军,冯治安的第77军,李延年的第2军,董钊的第22师,都赶过来了。这还不止,还有很多的部队在路上。

李宗仁非常的纳闷,就打电话询问白崇禧:蒋委员长派这么多部队来干嘛?

白崇禧的回答也很干脆:蒋委员长想让你扩大台儿庄的战果。

蒋介石派大批部队到徐州,想扩大战果,李宗仁为何说“迟了”

李宗仁却回答道:太迟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李宗仁的回忆录,说4月20号左右,他就判断出日军合围徐州的新战略,因为不可重演上海的覆辙,于是在5月初就安排了大军的撤退计划。

这种情况是否属实呢?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看。

台儿庄战役之后,刘斐就回到武汉,向蒋介石复命。难得的胜利,让蒋介石非常的高兴,毕竟振奋了民心士气,但同时他也保持了警戒。

对于刘斐来说,他最担心的问题是:如何使用徐州的各路部队。

中国增加兵力的同时,日本也在增兵,根据拿到的情报显示:当时集结于徐州南北的日军已经接近20万人,而中国放在徐州的部队已经高达50万人,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当时中国有战斗能力的野战部队的一半。

蒋介石派大批部队到徐州,想扩大战果,李宗仁为何说“迟了”

刘斐认为,台儿庄大战之后,日军必定会返反攻。对于中国部队来说属于内线作战,想要保持主动,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机动部队,对于一些不重要的阵地,应该主动放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运动中自己的姿态。

因此刘斐认为,增援徐州的部队不可以全部投放在第一线。具体的来说,就是在鲁南地区有处强大的机动兵团,在徐州西面放置足够的预备队,警备从安徽北面而来的日军,和鲁西迂回的日军,并时刻准备对津浦线上的日军进行侧击。

因此刘斐回到武汉不久,就给李宗仁打了个电话,让其在运河以北只留少量的部队,主力全部撤回运河以南和徐州以西。

但是这条建议被李宗仁轻视。

也不是说李宗仁反对刘斐,只能说一个代表军令部,一个代表战区,两者处于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立场也不同,李宗仁没有完全跳出战局来回望。

蒋介石派大批部队到徐州,想扩大战果,李宗仁为何说“迟了”

那么蒋介石是怎么想的呢?

蒋介石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他必须要考虑刘斐的意见。最后蒋介石表示,虽然应该从一线抽调一些部队下来作为机动。但是按照现阶段的战况来说,还无需把部队调到运河以南和徐州以西。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4月21日,虽然军令部把这个方案下达到了第五战区,但是刘斐还是不放心,害怕执行得不彻底,天天和徐祖贻联系。得到的消息让他大吃一惊:徐州前线,不仅没有把预备队和机动部队冲下来,而驰援徐州的一个新部队也被调到了前线。

按照徐祖诒的说法:许多人想通过包抄的方法,从日军的侧翼加以攻击。

然而日军也是这种想法,如此一来,中日军的侧翼,不断的开始延长。

刘斐轻易不发火,而这一次勃然大怒,直接训斥道:李长官糊涂啊,徐祖诒你应该知道战局的厉害,50万大军都顶了到一线,西起微山湖,东到郯城,光阵地正面就达到了300多公里,于是竞赛漫无边际的占领阵地,意义何在?一旦日军迂回包围徐州,我们的几十万大军如何转移?

蒋介石派大批部队到徐州,想扩大战果,李宗仁为何说“迟了”

后面的结果就像刘斐想的那样。

5月中旬,日军第13师团,放弃津浦线正面,直下徐州。日军第10师团,横渡微山湖,向鲁南地区迂回。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从菏泽南下,向豫东而去。

5月10日,苏北日军和郯城南下的日军,成功会师,也就是徐州东面的中国军队侧背,已经被日军捉到,这是一个很非常危险的信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