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29年,上海一位女房东资助一落魄青年,再见时对方已是兵团司令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的时候,在上海郊区的美华里有一个“女房东”,她曾经慷慨资助过一位落魄的乞丐。

谁料二十年之后,这个乞丐竟成为了著名的军事理论专家。他就是第九兵团的司令,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的名将宋时轮。

1929年,上海一位女房东资助一落魄青年,再见时对方已是兵团司令

资助过宋时轮的这个“女房东”,她一生的故事更加传奇。

她的经历,远比《沙家浜》的“阿庆嫂”来得更加曲折,

她就是“锦江饭店”的老板娘董竹君。

董竹君、宋时轮这二位传奇人物在上海的碰面,看似是一次历史的巧合,但是其实也属于历史的必然。

因为他们二人,在差不多的时间里,以不同的形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他们又分别在各自的战场上倾尽所能,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传奇英雄在最落魄的时候相遇

宋时轮1907年8月出生在湖南农村,早年的时候上过几年私塾,跟父亲学过中医和武术。12岁进入了“洋学堂”,接触到了新思想,因此很早就想参加革命。

1926年,仅仅19岁的

宋时轮和朋友一起,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五期。

1927年,宋时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四·一二”爆发之后,国民党在上海滩发难,很多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被逮捕杀害。

宋时轮因有共党嫌疑,被关进了广州的“石头监狱”。

1929年,上海一位女房东资助一落魄青年,再见时对方已是兵团司令

宋时轮坐了一年多的牢以后,

在朋友的帮助下,于1929年被释放出狱。

当时国民党大搞“白色恐怖”,宋时轮想要找到组织非常困难。

那一年,宋时轮流浪到上海的时候,身上只剩了几毛钱。幸好遇到了

一个四川的同志,介绍他到上海美华里找“二房东”董竹君帮忙。

董竹君是上海本地人,9岁的时候因为父亲生病,家中经济困难,所以家人把她以300大洋的价格押给了上海五马路的一间书寓当“清倌人”。

14岁那一年,董竹君在书寓碰到了革命党人夏之时。当时夏之时正被袁世凯通。二人一见钟情,随后夏之时带她去了日本。

董竹君到了日本以后,努力求学、上进,后来重返上海之后,就在一家洋行里与夏之时举行了“新式婚礼”。

不料

夏之时后来回到了四川,当上了军阀,思想和生活作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且染上了大烟瘾。

1929年,上海一位女房东资助一落魄青年,再见时对方已是兵团司令

董竹君和夏之时二人,后来在子女教育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于是,

董竹君就独自带着4个女儿,离开了四川,回到了上海。

当董竹君第一次见到宋时轮的时候,正是她初到上海的那一年。当时的董竹君,还没有开纱厂,更不要说后来的“锦江饭店”了。

因为生活困难,董竹君在朋友的帮助下花光了积蓄,租了别人一幢二层楼房,再以转租的形式当上了“二房东”,再用这笔收入养活自己和四个女儿。

董竹君早在四川就和地下党有接触,所以回到上海开出租房以后,也会经常免费收留共产党人。不过,她自己当时的生活也很困难。

当二房东赚的钱不够养家,于是董竹君就只能安排自己大女儿周末不上课的时候,到歌舞团参加表演打工,而演出戏服都是租借来的。

1929年,上海一位女房东资助一落魄青年,再见时对方已是兵团司令

在白色恐怖盛行的上海,一个二十出头的乞丐前来寻求帮助,董竹君当时还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给了对方资金。直到解放以后,他们二人再重逢,她才知道没有帮错人。

二、看似偶然的必然

常言说得好,一文钱难死英雄汉。

宋时轮找到董竹君的时候,假如后者拒绝帮忙,宋时轮虽然未必会饿死,但是后来肯定会遇到很大的波折和麻烦。

宋时轮拿到了董竹君的那笔钱以后,决定回到家乡,自己拉起一支队伍闹革命。他一路上省吃俭用,舍不得乱花一分一毛。一直走到当年的秋天,才回到家里。

后来,宋时轮在当地组织了一支专打白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游击队”。因为声名卓著,才引起了当地组织上的注意。最后,这支部队就被收编入红六军。

当时在农村拉队伍,主要靠发动群众的革命热情,但是也不可能完全不花钱。

想必初创队伍的时候用到的启动基金中,就有董竹君的那一份。

历史总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的,这一点对于董竹君来说也一样。

董竹君在四川的时候,为了给女儿找家庭教师,结识了共产党员兼作曲家沙梅

1929年,上海一位女房东资助一落魄青年,再见时对方已是兵团司令

在沙梅的鼓励下,董竹君才开始支持自己的几个女儿去学音乐。后来,又因为教育问题与丈夫闹翻。1929年,董竹君重返上海的时候,生活困难时也得到了共产党人的帮助。

因此,董竹君

当上“二房东”后,立刻毫不吝啬地反过来资助共产党人。

因为她性情慷慨,上海地面儿上三教九流的朋友有困难,都爱上门找她帮忙,结果她结交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1937年,董竹君终于跟夏之时离了婚。后来

她开了锦江饭店,生意越做越好,全国闻名。夏之时得知后,心中不服,于是买通了“哈儿师长”范绍增,想把她推进湖里淹死。

范绍增将要动手之前,遇到了董竹君的朋友杨虎。在杨虎的一番劝说之下,范绍增才终于打消了这个念头。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那些年里,宋时轮在正面战场上杀敌,董竹君就在地下战场上传递情报、救人。他们各自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演绎着各自的传奇。

1929年,上海一位女房东资助一落魄青年,再见时对方已是兵团司令

直到胜利之后,二人再一次相遇,才惊讶地看着彼此。彼时,他们二人,一个已经成为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兵团司令,而另一个也已经成了传奇的“红色”女商人。

结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名人跟名人,总是比较容易凑到一起的。

董竹君和宋时轮的碰面,既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必然。

当宋时轮在上海需要找组织帮忙的时候,董竹君正像“阿庆嫂”一样,开着“客栈”,打开着大门,等着他这样的人到来。宋时轮恰好就去了,这或许也是一种巧合。

但是,宋时轮和董竹君这样的人,在那个年代和情况下,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因此他们的碰面,也就成了必然。他们都那么特别,所以后来都有惊人的成就,也就不稀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