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刚青",西域蝴蝶变迁的一所普通学院

"把志向青海发,月亮曾经是两乡"

"清刚青",西域蝴蝶变迁的一所普通学院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副院长董国(左三)带学生采集草标本(9月25日图)。向受访者提供地图

秋天,73岁的清华大学教师白永毅再次来到青海大学。走在整洁的校园里,老人脸上带着笑容,不时与身边的人——"快乐、惊喜、变化多"是她高频的话语。

2001年,在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项目下,清华大学率先为青海大学提供全方位对口支援。

20年来,一批教授和专家在高原上扎根,把青海大学的发展视为一项义务责任。

千里眶望,青海大学也从西部地区的普通高校,逐渐成长为全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省级联合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

白永毅去过高原50多次,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青海大学。2001年9月3日,白永毅作为清华大学原党办主任,协调清华大学对口支援工作。先到青海看"校舍、图书馆、实验设备都落后",白永毅心重,任务深重。

从此,白永毅就对青海情无旁观。设计支持计划,向青年教授小组推荐候选人,设定课程目标......没有什么是那么详细,爱付钱。

清华大学有4名知名专家学者以青海大学为校长,19名高级专家教授为教员组长,10组教授指导专业学科建设,1000多名专家任教。

在白永毅看来,"正气"是清华教师的特质。

2013年,正在出差的清华大学水电工程系教授王光谦接到电话,询问送他去青海的建议。"我觉得我适合这个组织,所以我会去的。王光谦毫不犹豫地成为清华大学第四任派往青海的校长,也是青海大学、青海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位院士。

青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短缺,教师流动性高。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退休教师侯承源在校园里遇到了白永毅,他同意了在青海大学任教的请求,什么也没说,"好吧!我只是想为西部教育的发展做一些贡献,所以我会去青海大学。"

青海大学设立了计算机应用与技术系,但学校没有计算机专业人才。清华大学立刻想到了刚刚退休的周立柱教授:"帮青海大学成立计算机系,我想请你当系主任。白永毅张开嘴,周丽珠很高兴答应了。迄今为止,清华大学已选定五位教授继续担任青海大学计算机应用与技术系主任。

北京与西宁相距1600公里,支持清华大学的教师也有科研项目和教学任务。晚上降落在西宁,第二天早上飞回北京,有时甚至在一天内来回飞行,成为同行支持教师的常态。"飞行校长"和"飞行教授"成为他们的共同标签。

2013年,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梅胜伟也来到青海。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的专家,他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安全控制和新能源高效利用的研究。

"东西电输是国家的一个大工程,青海是一个清洁能源省,如何有效利用它们,不仅是青海的课题,也是国家的大问题。青海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高地,在这里我们将大有作为。"梅胜伟说。

2021年中秋节,正好是梅胜伟的生日。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忙碌之后,梅胜伟一夜之间飞往青海。中秋家庭团聚,梅胜伟经常与家人失散。今年是他支持青年的第八个年头,与一般三年援助青年干部相比,他已经"长期服务"。但梅胜伟说:"青海有一片袤璨的天空,我们是离太阳最近的做生意的地方,离月亮生日最近的地方。"

"房子里有桉树,凤凰是它的家。

"过去,牧民在分娩后四到六个月断奶;我们的研究使断奶60天,泌乳时间缩短了三个月,并减少了绵羊对草原的依赖。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教授、青海省绵羊产业研发孵化平台首席专家侯胜珍说。

秋天的雨和感冒。薄雾笼罩着金阴滩广阔的草原,侯圣珍带着她的学生收集藏羊群补品的数据。

青海省藏羊数量超过1200万只,约占我国藏羊总数的46%,藏羊产业是青海牧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

"清华大学给我们带来了人才和资源,让我们享受到跨学科的红利,现在我们正在考虑如何将高原农牧业与力学和计算机相结合,为青海藏羊打造大数据平台。侯圣珍说。

青海位于地球的"第三极",气候条件特殊,生态地位极为重要。高海拔、日照充足、寒带干、病虫害少、种子质量好等比较优势,为青海建设生态有机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然而,长期形成的传统落后生产方式,也制约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为青海大学的品牌特色,畜牧学科往往被封堵。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副院长董说,在畜牧业研究中,牛羊各个阶段的生长数据都是基础研究,在畜牧学科的各个领域都非常重要。"我们过去获取数据的方式是通过手动测量,这严重影响了效率,牛和羊的攻击使这项工作变得危险。

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后,董某结识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陶品。"淘品老师一年从西宁300多公里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跑了46次,研究智能称重系统如何适应青藏高原的冬季,经过不断的组装和改造,原来套25万元的设备现在只需要9万元。董说,在积累牛羊生长过程的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开发建设高寒草原生态畜牧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让科技为牛羊赋能,也让青海大学畜牧学科在信息技术上"高速",开辟了更广阔的天空。

2006年,清华大学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携手西北农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组成团队,全方位推动青海大学发展。在配套院校的积极支持与合作下,青海大学在优势特色学科和区域地理位置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大学联合支持、联合服务区域和国家战略、共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传统的学科优势开辟了视野,拓展了"朋友圈"。董的团队目前正在进行退化草原的恢复研究,他说:"现在我们的研究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共同在青藏高原为中国高原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学科依托青海特色资源,初步建设瞄准"头纪律"力量。2013年,梅胜伟团队在青海大学建立了新能源学科,成立了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和新能源产业试验基地,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太阳能前沿技术,为青海省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青海大学光伏产业研究中心,现已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功能最齐全的研究中心。

家里有桉树,凤凰是另一棵桉树的家。在青海大学,优势平台一个接一个地吸引着各方人才齐聚一堂。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我们过去支持同行,现在我们可以改为'同行合作'。"

青海大学也在回馈和帮助清华大学等大学及其教师取得更高的成就。清华大学教授魏家华、钟德川、黄月飞、李铁教授围绕三江源节水生态保护、空气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重要成果,为政府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建议。

"20年来,通过清华大学对青海大学的全方位支持,青海大学聚集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导入。通过大力搭建平台,青海大学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社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使青海大学取得长足进步。"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于洪贤说。

"黄沙百战通过金甲,不破楼兰花就不归来"

"黄沙百战通过黄金铠甲,不破楼兰花就不归来了。在青海大学,这是一首被许多老师引用为座右铭的诗。

援助20年来,青海大学实现了质的飞跃,办学的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突破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学发展的新模式,青海大学一步一步,一步一个脚印,稳步迈向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大学。

2004年,成为青海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省部"大学,2006年成为博士授权单位,实现了青海省高等教育博士零的突破。2016年,三江源生态高地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行列,2018年成为"部省联建"中西部地区14所高校之一,2019年被批准为国家五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之一。

"'志必昆仑,学会争江而来',我觉得青海大学的校纪确实符合它的地理位置,也有着深刻的意义,所以我祝愿我们的青海大学越来越好!""白永毅说。

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实现青海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支持高校和青海大学的共同话题。

青海正在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全国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牧产品出口。在此背景下,青海大学积极推进产业深度融合、研发,使专业学科设置与国家和青海省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光伏新能源等相关特色传统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紧密相连。

梅胜伟最担心的,就是培养一支青海本地人才队伍。经过八年的建设,目前的球队在他眼中是"朝气蓬勃、跨学科、优势互补"。梅胜伟很荣幸能够吸引到这些愿意为西部大开发建设而努力奋斗、充满激情的年轻人,为青海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组织和清华赋予我的使命应该是为西部大开发做出长期贡献,而不仅仅是暂时支持西部大开发。在梅胜伟看来,只有把握青海的优势,才能为青海大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西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双丰收",这不是侮辱使命,是胜利。"未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要努力在高原上发光发热。

"对口支援青海大学是一项政治任务,肩负光荣使命,责任重大。在对口支援的过程中,双方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实现了援助和前进,共同完善。配套高校将紧紧围绕青海大学服务高原特色需求,精准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创新对口支援制度和机制,优化和深化长期合作,提升工作成效,积极助力青海大学办学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不断谱写对口支援工作的新篇章。"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说。(张龙,顾玲,章子琪)

来源:新华社每日电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