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铁树开花了

作者:三哥陈5102976059028

小时候,经常缠着奶奶给我讲故事。

有一次奶奶说:很久以前,东海龙王敖广之子---睚毗,最爱到人间惹祸,把人间搅乱就是他最大的快乐。有一天,他再次来到人间欣赏美女,没想到他突然动了凡心,非要把那个让她心动的美女带回龙宫,自己享用。没想到的是那小女子非但不从,还同家人一起反抗,结果把睚毗给惹火了,一气之下,水漫山村,淹死了很多人。

消息传到敖广那里,敖广很是生气,于是在海边种了一棵铁树,严厉地对睚毗说,等铁树开花哪天,你便可以到人间走走,看看风景,其余时间一律不准到大陆上危害百姓。从次以后,再难见到睚毗到人间。

没想到若干年后,有一农民干完农活,顺手把衣服和草帽挂在早已死去的铁树干上,跳到海里去洗澡。还没等他洗完澡,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海水奔腾、巨浪滔天,瓢泼大雨随之而至,把那个农夫吓得半死,爬上海岸,抱起衣服就跑。没跑多远,风消雨散、海浪平息、云开日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农夫纳闷了好长时间。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睚毗以为铁树开了花,急需到人间看看,后来发现花没了,就退了回去。

我问奶奶铁树多少年开花?奶奶告诉我,千年一开花,千年一结果。后来我又问爷爷,爷爷却告诉我,铁树是不开花结果的。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爷爷和奶奶说的答案不一样呢!到底哪一个答案正确?

直到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因为铁树从生到开花结果,需要两千年,在两千年的时空隧道里,世界上大部分事物很难以原来的面目存在,包括铁树也是一样,经历不起千年雪雨风霜的折磨早已死去。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的寿命只有几十年,哪能看到千年铁树的开花,两千年铁树的结果。看不到,不代表铁树不开花、不结果。爷爷和奶奶的答案都有道理。

教育和种树一样,我们可以在学生心中种下许多种子,拔去许多草,但并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发芽,拔去的许多草还会再生。只有心中有梦想、有自制力、有资质、有潜力的学生才能将那枚种子捂出芽来!哪些芽苗能长成大树?那就要看谁敢于战天斗地,愿意经雪雨风霜的洗礼,穿越时空岁月而痴心不改,方能成才。哪些树能开花结果,就要看谁能吸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方能结晶沉淀出果实。

孔子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修己以安人”。支撑别人的生命,让别人过得更安心,同时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普通的精英教育真能让每一个人达到这样的效果吗?尤其是工业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人们接触自然并感知自然、融入社会并感知社会的机会大大减少,人们亲身感知自然界、融入社会而形成认知的知识越来越少。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书本、网络媒体、户外广告或游戏获得。

不少学生对24节气的时令变化都分不清楚,各种植物的分类、生活习性、地域分布、生存的土壤、湿度、温度一无所知,各种蔬菜播种及收获的季节一塌糊涂,更谈不上对蔬菜营养价值的认知及饮食的搭配。

对各种动物同样缺乏接触和感知,更不了解它们生活习性和生老病死。很少参加社会实践与社会发生真正接触。怎样与人交往?怎样处理遇到的难题?怎样通过现象看本质?怎样精准地猜透别人的心理?都是借用书本原有的案例生搬硬套,往往弄巧成拙,何况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许多知识的本源因时空变换、城镇化、工业化而不复存在,不少人像生存在真空里的机器人一样,很少甚至不能感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实际上已由理性认知再到实践中去感性认知,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认知规律被倒过来使用,从而大大削弱了人们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增大了学习的难度和高度,没有感知的认知是无聊的,更是空洞、枯燥、无味的,是空中楼阁,容易坍塌。

职业教育的应运而生,恰好填补了普通教育认知的这一空白。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践,提供了人们接触、了解、感知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机会,为人们准确认识自然和社会提供了依据和支撑。也为学生的成才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职业教育主要针对普通教育长期以来追求精英人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疏于德、弱化体、音、美、缺于劳的问题开辟的一条教育新思路。职业教育主要就是在思想教育中主动帮学生换脑子变思维,在实践教育中帮学生换思路找方向、在技能教育中帮学生换方法找位置,在创业教育中练就自己适环境的能力,在就业教育中改变赛道达目标。

职业教育关键点是帮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的同时,精准找到人生定位,培养能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提升情商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对应的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实习、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感知中学习,在学习中认知自然和社会。职业教育开启了学习即生活、生活即成长、成长即社会的教育新模式。

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教育并不能改变所有人,只能改变自己想变的人,教育不是万能的,可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教育必须有持久战的耐心和游击战的灵活,教育是人类经历过长途跋涉之后的反思。

教育虽然不能让每一个学生成才成人、开花结果。却能让孩子开口、开心。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实习教育真的让千年的铁树“开话”了。下面是涉外学院学生实习、实践座谈会学生记录,大家可以窥出端倪:

郑盼盼:通过劳动实践,提升了对社会的认知,有了团队精神,有了感恩意识,知道自己平时发钱来之不易,学会了知恩、感恩、报恩,特别是感恩父母。

李文玲:认识到疫情无情人有情,公司在防疫方面的重视和人文关怀令我很感动。经过三个月的实习磨合,自己的个性经改变了很多,脾气改变了不少,学会了工厂管理的经验和方法,知道了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怎样搞好人际关系。

张苗苗: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创造出产品的不易,有了成功的幸福和收获的喜悦。坚定了自己做事的理念,只有坚持才可能有收获,不坚持不付出,一定没有收获。也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在工作中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的生活。

戴雨萌:知道了目标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团队合作,共心共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每个岗位都很重要,岗位不同需要的能力不同,在任何岗位上都要有目标,有耐心,能胜任岗位才能够成就人生。人文管理是激发人潜能的催化剂,岗位和平台比能力和努力更重要。明白了要想工作好,必须时刻努力学习。

刘文龙:每天上班打上百个电话做广告宣传,有时遭拒绝甚至挨骂,虽然非常辛苦,却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靠自身的实力找工作却实不易,在没有经济实力、没有人脉的情况下自己创业难上加难,感觉到学历真的很重要,学历不同干的工种就不相同,工资待遇更不一样。既有文化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公司需要的人才。

杜旭阳:在生活中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要敢于大胆的改变自己,不仅让生理适应环境,更要让思想适应环境,工作虽辛苦,收获却很幸福,乐于助人,善于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是不匹配的,只有在实践中去更新。

杨学宇:工作强度大,技术难度高,工作时间长,很长一段时间没能掌握生产技术,被处罚并扣了工资,还遭到了老员工的嘲笑和刁难,开始满肚子的委屈,恨不得放弃工作,或骂他们一顿,可最后还是学会了忍让和包容。只有向老员工学习技能,才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益。只有融入集体中去,才能进入角色。

刘一格:真正理解了做人比做事难,学会了帮助他人,团结友爱,吃苦耐劳的团队精神。学习的是知识,社会需要的是智慧和技能,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你是否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细心的观察,细心的领会,细心的重复,才能做好事情,才能在实践中成才。

陈月雨:因自己的疏忽,给工厂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逼迫我学会了细心,遇事沉稳,主动沟通,细心解决的能力。认识到“认真”的重要性,学会了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安全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

张戈:我做的是补位和补台的工作,感觉自己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虽然很累但也很充实。开始时这也不懂,那也不会,出了很多问题,通过问和学掌握了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积累了很多经验。只有自己优秀,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同。只有学好本领才有心仪的工作,同学们,好好学习吧!

刘梦睛:初涉人世,与人沟通的成败,对人成才很重要,慢慢涉入,慢慢体会,慢慢走入社会,才会更好适应社会。怎样与人沟通并表达出自己的问题?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世界,对待工作,对待人生?是我们真正的体会。所有的经历都是成长的养分,只有消化吸收才能学会自己成长。战胜困难的实质,就是要战胜自己。

谢佳涵:第一次离开父母,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有经历了,才能收获新感受,形成新知识,产生新技能。在社会中闯荡,不能一味依靠父母,学会用汗水和泪水浇灌自己的成长,只有自己成熟了才会变得强大。

实践是一种手段,让学生获得许多书本学习不到的东西,实践让学生不断的向社会靠拢并最终走向社会。让这些平躺着连“责任”二字都不知道怎样写的学生说出了上述如此动人的话语。不能不让我们感叹这是实践教育的魅力,这是职业教育放出异样的光彩。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职业教育就一定能让“拙孩子”们开出自己的花。

只要人性不变,种子不变,我坚信岁月一定能让种子孕育萌发,虽然我们不能用自己的生命看见铁树的花,但我相信铁树一定会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