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剪纸”奶奶李文玲:只要有剪刀,心里就不慌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24日讯 李文玲从包里拿出一把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文具剪刀,接过红纸,就行云流水地剪了起来。“眼睛一定要有弧度”“给它加上嘴巴,它就笑了”“再给它剪上些皮毛”,没过几分钟,四只造型生动的兔子就整整齐齐地趴在了桌子上。

“剪纸”奶奶李文玲:只要有剪刀,心里就不慌

今年69岁的李文玲是青岛市市北区民间剪纸非遗传承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剪纸”奶奶,一头卷曲的华发是她标志性的特征。从六岁那年拿起奶奶给的那把剪刀至今,她剪纸已有六十余年。如今的她已不再是彼时那个连剪刀都拿不好,经常刺破手指需要奶奶用嘴嘬一嘬的小姑娘了。她带着小小的剪刀,跟随青岛市政府代表团外出日本、德国、法国......漂洋过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剪纸;带着小小的剪刀,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现场,为参观者送上青岛地标剪纸;带着小小的剪刀,在青岛民俗博物馆、社区、学校悉心授课,她说剪纸给她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剪纸”奶奶李文玲:只要有剪刀,心里就不慌

不同于刻纸,李文玲剪纸采用的技法是放刀直剪,纸上不需要提前描画线条,全靠熟练运用剪刀对头脑中所见形象进行再现。她见什么便可以剪什么。在她手中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剪纸,每一张剪纸都是一个新的作品。要做到这般,也绝非易事。一是要靠勤练习,在手上形成肌肉记忆。她用钝的剪刀已经满满装了一盒子。2008年,她花费一年的时间创作了长21米,宽1.06米的大型剪纸作品《奥运之路》。为了创作这一作品,她手里那把剪刀磨去了足足有1毫米。二是要重细节。每一刀下去都要有严谨的考量,是直是弯,是圆是角,都不是心血来潮。剪出灵动的作品全靠深厚细微的功底。三是要善观察。李文玲讲道,观察的时候,不能光看图案,要看本质。有的作品还需要进行“拟人化”的加工。观察、创作剪纸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神”的抓取。数十载的观察学习、经验积累,才成就了今天的她,一位“剪纸艺术大师”。如今,像她这样可以放刀直剪的剪纸艺人已经少之又少了。

“剪纸”奶奶李文玲:只要有剪刀,心里就不慌

李文玲用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剪出自己生活中的无限精彩。谈起在德国应外国友人之邀,现场剪猫头鹰,让外国友人震惊不已;在学校开设的剪纸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她便流露出幸福的微笑。她谦虚地说道:我就是一个剪纸老太太,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通讯员 马艳 刘羿红 青岛报道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