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世纪最完美的好莱坞女星,她的传奇堪称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

作者:名流Sir

奥黛丽·赫本于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父亲叫约瑟夫·赫本,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是荷兰贵族后裔。

20世纪最完美的好莱坞女星,她的传奇堪称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

奥黛丽·赫本

好莱坞的美丽公主

奥黛丽·赫本(1929——1993),世界影坛上难得一见的瑰宝,她的容貌清秀,不俗艳,而且耐看。她的身材苗条修长,她的气质永远那么高雅纯洁。

奥黛丽赫本是20世纪最受到崇拜与争相模仿的女性之一,她鼓励女性去发掘与强调自己的优点,不仅改变了女性的穿着方式,也改变了女性对自我的看法。自从为《龙凤配》试装时遇见法国时尚设计师休伯特·德·纪梵希以后,赫本就成为了纪梵希的“缪斯女神”和灵感源泉。

成长过程

赫本6岁开始在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读书,但不久就遭遇家庭变故——父母离异。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生活。

10岁时进入安恒音乐学院学习芭蕾舞。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因此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抓入集中营,母女俩被迫过着贫困的生活。在战争的饥荒期间,赫本经常靠郁金香球茎以及由烘草做成的“绿色面包”来充饥,并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停地跳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

1944年,此时16岁的奥黛丽成为一名志愿护士。战役期间,很多盟军伤兵被送到了赫本所在的医院,其中一名受伤的英国伞兵在赫本和其他护士的帮助和照护下康复,这名伞兵就是后来的导演特伦斯·杨,他在1967年执导了赫本主演的《盲女惊魂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赫本与母亲带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00英镑迁至英国伦敦。她在这里边打工边寻找深造的机会。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学习芭蕾舞。其间曾因没钱缴学费返回荷兰,并在一部荷兰影片《荷兰七课》中饰演一位空姐——一个跑龙套的角色。经过数月训练后,赫本被告知她不适合当芭蕾舞者。为了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兼职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同年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纽扣鞋》的合唱团员。

20世纪最完美的好莱坞女星,她的传奇堪称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

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国电影《天堂笑语》露脸,正式成为电影演员,并在一些电影中扮演较次要的人物。之后她在电影《双姝艳》里施展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电影《蒙特卡罗宝贝》。为了拍摄后者的法国翻拍版《前进,蒙特卡罗》,奥黛丽到法国出外景,期间演出意外被坐在台下的法国著名女作家高莱特夫人一眼便认定她是自己作品《金粉世界》中“姬姬”一角的化身,便邀请她到纽约好莱坞出演音乐剧《金粉世界》的女主角,进而开启赫本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还被《双姝艳》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其新影片《罗马假日》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金粉世界》的演出。她在其间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并因此获得世界戏剧大奖最佳女主角。但为赶拍《罗马假日》,她在《金粉世界》里的演出被迫在巡回8个月演出后结束。

影视巨星之路

1953年,她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正式上映,由于成功刻画剧情,该片放映后迅速风靡世界。

赫本在片中扮演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表现出公主高贵、优雅的气息,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一头黑色短发,在金发性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尤其剪成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赢得多数人的赞赏,“赫本头”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

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据说英格丽·褒曼在意大利观看《罗马假日》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里尼问她:“你为什么叫喊?”褒曼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

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一头钻进一辆出租车。在一名警察护送下直奔颁奖现场——世纪剧院。她感到体力不支,加上希冀、盼望、焦虑、恐惧,那天晚上的一切对她都好像是一场梦,一切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

赫本步入会场时,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远在墨西哥的主持人贾莱·古柏宣读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名单。赫本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接着看到古柏拆开一只信封,抽出一张什么也没写的纸条,做出宣读获奖者的样子,赫本内心怦怦直跳,她紧咬指甲,紧张地期待着最后的结果。只见世纪剧场的司仪走上舞台,宣布道:“获奖者:奥黛丽·赫本。”

20世纪最完美的好莱坞女星,她的传奇堪称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

赫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欢呼声中,她从座位上一跃而起,跑到舞台侧翼,由于过度兴奋,本应向右,她却向左跑去,司仪赶紧把她招呼到舞台中央来,在抓住奖品的当儿,她差点和司仪撞个满怀。她接过金像说了一句话:“这真有点让人受不了。”又说了几句官样的感激话后,她就逃离了舞台。

然后是到记者招待会去。赫本由于乐极发呆,竟把金像给弄丢了。她记得是放在什么地方来着,但谁也找不着它。这样,她拍照的时候就没法拿着金奖了。有人拿出另一个让她拿着。最后,她的那一个竟在女厕所里找到了。可惜的是,10年后的一天,赫本在外地排戏期间,小偷溜进她的家,偷走了这座金像。

奥黛丽·赫本的婚姻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由于《美人鱼》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休养。不久,接受一同参与《美人鱼》演出的演员梅尔·费勒的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黄昏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还不得不尽快飞往好莱坞,在美国电影学院表彰威廉·惠勒接受终生荣誉奖的仪式上发言。她朗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结果博得满堂喝彩,这使她又惊又喜。接着她又飞往纽约参加首映式。首映式在广播城市市音乐厅举行,赫本一到,约有6000人向她欢呼,用唱歌的声调齐唱到:“我们爱你,奥黛丽!”

赫本对此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被人们的热情感动得热泪盈眶。

然后她再飞往好莱坞,出席该片在西部的首映式,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仪式上担任授奖人。这对电影明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她这回是为当年即第48届最佳影片《飞越疯人院》授奖。赫本息影7年,感触颇深,但她最难忘的是,好莱坞没有忘记她,电影没有忘记她,广大观众没有忘记她。

荣耀伴随一生

她虽然息影多年,但演技并未逊色。继《罗宾汉和玛莉安》后,她又主演了《血统》(1979)《哄堂大笑》(1981)《直到永远》(1989)。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的妇女解放运动日趋高涨。妇女不再满足于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男人一样工作奋斗。近年来不少女演员成功地塑造了这种新女性的形象,很受欢迎。相比之下,赫本复出后仍然跳不出天真无邪、活泼善良的少女形象,这就不能不给人一种落伍、怀旧的感觉,令人感到哀叹、惋惜,这也是她重返影坛后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20世纪最完美的好莱坞女星,她的传奇堪称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

无论如何,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她在电影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向赫本授予Gala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

1993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家中走完人生的最后几步。赫本一生留下20多个经典银幕形象,更以巨大的人格魅力赢得全世界的喜爱。她终其一生保持着谦和温厚,优雅高贵的性格,以仁爱之心应对整个世界。尤其是在晚年,赫本淡出影坛,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致力于慈善事业,多次不顾重病缠身,远赴非洲为饱受战火蹂躏的儿童贡献力量。世纪之交时,权威杂志评选20世纪最完美女星,赫本高居榜首。赫本的传奇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走向永恒。

著名导演比利·怀尔德说:“自从嘉宝以来还不曾出现过这样的人物:导演见了会忍不住再三为她大拍特写镜头——拍她那端庄的大眼睛,拍她那诱人而甜蜜的微笑,拍她那活泼的举止,拍她那炽热的感情。你离开了剧院,但她的音容笑貌,时时出现在你的眼前,挥之不去,欲忘不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