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杰:择一事终一生

作者:成都地铁

从学校毕业便投身于一项事业中,并至始至终专注一项工作的人有很多,史杰算一个。2011年,史杰大学毕业便进入了成都地铁工作。刚毕业的学生有一脑子的理论知识,但缺乏生产线上的现场经验,于是他从最基础的一线工作做着走。

从画螺母的防松线到清洗空调滤网,或者是车下的开箱检查接线,最开始的“学徒时期”,史杰重复做着看似简单的工作。

史杰:择一事终一生

(图拍摄于2014年)

但细心的他在完成既定工作之余,会给自己额外定一些目标,例如完成工作后拿着气路图去车下走一走,认一认管路连接走向,让自己能够尽快将理论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让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现场生产。因为他知道,只有打牢基础,才能走的更远。后来,史杰先后参与了2号线、17号线新线筹备工作,负责电客车从生产出厂验收到正线空载阶段的一系列车辆筹备工作,并牵头编制了一系列车辆大修、均衡修、故障处理指南等检修规程及工艺文件,为一线生产检修提供了众多参考标准。

史杰:择一事终一生

(图拍摄于非疫情期间)

“办法总比困难多”

“不怕嘛,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史杰最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3年,随着电客车检修规程的逐步更新升级,越来越多的检修条目需要更加细化,同时需要更加便捷的检修工装助力一线生产。靠着一股子“钻”劲儿,史杰着手设计帮助一线生产提高效率的工装。例如首款车门丝杆擦拭工装,节省了人力消耗,并且消除了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劳动损伤风险。

史杰:择一事终一生

在发现空气管路单向阀因共振产生大量噪音的问题后,他将原有单向阀进行改进,提高了原有阀件功效及安全性,并且保持产品成本基本不变,用最低的成本达到了最佳的效果。史杰设计的一系列有较强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工装工器具,让电客车检修工作更加安全高效,同时也降低了列车的故障率。自主设计制造的“小型化、一体化、低成本”的各型新装置、工装、工器具共计22项,其中4项获得国家专利。

“学习没有尽头”

在工作之余,史杰会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学习。他考入西南交大国家重点牵引动力实验室,提升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学术素养。随后,在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中,史杰取得了第三名的佳绩,荣获2015年成都市“最尽职的安全操作手”、2015-2016年度“成都榜样·身边好青年”等荣誉称号,以及在2021年被授予“成都工匠”荣誉称号。

史杰:择一事终一生

他不仅在理论上勇于专研,在实际工作中也能做到让人放心,对于接受到的任务总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个十分可靠的人。并且,他专研好学的精神和敬业的作风带动了身边一大批青年员工。

史杰:择一事终一生

大家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凭借着这股团队向心力,让每一个团队人员向着更好的自己前进。这就是“工匠效应”。我们身边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但真正推动历史前行的还是广袤的芸芸众生。能够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专一行,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最难能可贵的事情,这也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

成都工匠,了不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