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城煨汤大王喻少林——人品重于汤品

作者: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林楚晗

视频剪辑 林楚晗

视频加载中...

快到年关了,对于在外漂泊的武汉人而言,一碗莲藕排骨汤总能勾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悠久饮食习俗的沿袭与传承,使得煨汤成为武汉人饮食的一大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喝汤”就是“请客吃饭”的代名词,如果大年三十没有喝上一碗莲藕排骨汤,用武汉人“无汤不成席”的话来说,“冇得意思”,仿佛不喝汤就不叫过年。可以说一碗莲藕排骨汤贯穿了武汉人的生活和灵魂。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碗汤,浓缩了武汉人的所有情怀,喝完汤,一咂嘴,爽。

在武汉,说起煨汤,喻少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012年,喻少林成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汉煨汤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笑眯眯的双眼,温和的话语,63岁的喻少林身上自带一股亲和力。温和谦虚,这是一个半小时采访中,记者对喻少林最深的印象。他说,和美食打交道,亦是和人打交道。

江城煨汤大王喻少林——人品重于汤品

一碗莲藕排骨汤是记忆中最深刻的味道

喻少林的父亲喻凤山,13岁那年初生牛犊不怕虎,只身一人来到武汉闯荡。吃苦耐劳、肯下苦功是那一辈人刻在骨子里的品质,让喻凤山从小桃园的学徒一步步成为后来的大师傅。独具“鼻闻汤香断火候、判品质”的绝技,喻凤山的汤总是需要排很久的队才能喝到。喻少林回忆,“父亲的汤远近闻名,每天来小桃园买汤的人络绎不绝,常常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才可以买到一碗汤。”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李先念、陈毅、贺龙等老一辈中央领导均喝过喻老先生的煨汤,并给予了“煨汤大王,名不虚传”的赞誉。喻凤山用毕生心血成就了武汉“煨汤”,谱写了武汉“煨汤”的历史。

江城煨汤大王喻少林——人品重于汤品

在喻少林的记忆里,汤是伴随着自己一路成长的,儿时,虽然家里孩子多,家境不算宽裕,但是父亲每个月都会煨上一铫汤,给孩子们解馋。“我父母总是说,咱们穿的可能不如人,但是营养一定要跟上,身体一定要养好。”在众多汤中,喻少林最喜欢喝的莫过于莲藕排骨汤。一碗刚出锅的莲藕排骨汤,香气仿佛要钻进人的鼻子里,汤还没喝到嘴里,口水先不争气地流了出来。而这汤入口后,味道浓郁,醇香鲜美,莲藕吃起来又粉又烂。在喻少林少时的回忆里,在数不清的夜晚,一家人围在饭桌旁,能喝上一碗暖暖莲藕排骨汤,聊聊新鲜的趣闻趣事,就是生活最美好的样子。

江城煨汤大王喻少林——人品重于汤品

而每当父亲煨汤时,年幼的喻少林总是睁着大大的双眼好奇地在一旁看着。“其实父亲从没有告诉过我煨汤每一步该如何做,我都是看着看着就明白了。”不光看,喻少林还总是乐此不疲地给父亲打下手,当小帮厨。喻少林回忆起这些童年趣事时,脸上带着笑容,说,“所以算起来,我和汤打交道真的有50多年了。”

喻少林就这样接过了父亲祖传煨汤绝技的接力棒,续写了“煨汤”世家的历史。1996年,已退休的喻凤山与儿子喻少林在汉口球场路开了十五个台位“旺旺煨汤屋”。冲着武汉传统煨汤,餐馆生意火爆,一位难求,15个台位已经不能满足每天的客流量,后来店面升级,就搬到汉口发展大道店。以喻少林为首,喻家几兄妹改掉原来的名字,创办了“望旺煨汤”。

江城煨汤大王喻少林——人品重于汤品

煨汤大王传授做汤小诀窍

当记者好奇地问煨莲藕排骨汤有没有什么诀窍时,喻少林耐心地和记者讲解起煨汤的步骤。任何美食选材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是藕,要选择白莲藕,挑选的时候要掰开看到是白色的,要尽量挑选汁白水分多的,这样的藕淀粉多,煨起来一般也都能煨粉。其次是猪肉,最好用年猪(一年出栏的猪)的排骨中段,质量上乘的猪肉,更能熬得有嚼劲、有回味,达到酥而不烂,烂而不垮的境界。但如今市面上三五个月出栏的猪肉,煨汤时间需要缩短。“在讲到做法时,喻少林讲到,“把排骨清洗干净切成小段,冷水下锅,先焯一下,水开后撇去浮沫,捞出洗净备用。接着在热锅放入少量的油,油热放入姜片和排骨,中火翻炒两分钟,再转入老式吊子里炖煮。”而对于藕的处理,喻少林也告诉记者一个小窍门,“把藕滚刀切好后用少量的盐腌15分钟,再用清水把表面的盐冲洗掉。一铫汤,从生到熟,至少需要小火熬制3个小时。”

为什么有时候煨出来的汤会变黑?对于这一个问题,喻少林告诉记者,由于藕中含有多酚类,能跟铁离子结合形成或紫或蓝的有色络合物,所以切记一定不能用含铁的容器来煨汤,可以用砂锅、不锈钢或者陶瓷、铝等材质,不然汤就会变黑。”此外,煨汤的容器也最好用老式的铫子,而且年代越久远的铫子煨出来的汤越鲜美。

喻少林在传承中开发,其所制“乌龟汤”“喻记土鸡汤”“甲鱼汤”“粉丝肚片汤”等30多个煨汤系列品种,均被评为中国、湖北以及武汉名菜。“我每天都会亲自尝汤,自己喝自己的汤,永远都喝不腻。”

而作为“望旺煨汤”的主理人,即使店面一度扩大到6000平方米,手下员工多达280人,喻少林也坚持凡事亲力亲为,菜品都是亲自挑选,对于隔夜汤,喻少林选择倒掉,不给任何人吃,只为保证将最新鲜最卫生的汤带给大家。

采访中,喻少林告诉记者,父亲给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教他做人,他几十年如一日,总是认认真真煨好每一铫汤,“‘人品重于汤品。’‘做汤先做人’,这是父亲对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说的最多的话,父亲说过煨汤就是和自己比,不是和别人比,安安静静煨汤就好,要选最好的食材给大家,价钱也要合理。清清白白赚钱,做生意要讲良心。”

江城煨汤大王喻少林——人品重于汤品

希望把武汉煨汤这块招牌继续做下去

喻少林告诉记者,由于一直秉承选好料,用心做好汤,老武汉人总是驱车前来,只为喝上一碗记忆里的汤,“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每次都从球场街(老店)过来喝汤,还专门送上礼物,我不肯收,他却说‘谢谢我能让他一直喝到童年记忆里的汤’,还有一个文化公司的老总,从店搬到汉口开始,就一直在店里吃,每年公司的团年饭都在我们店里吃,我们也因此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说起这几年“望旺煨汤”的处境,这位餐饮大咖无奈地摇了摇头。“2019年,因为道路规划问题店一度歇业,后来又遭遇疫情,所以这两年‘望旺煨汤’还处于暂停营业的状态。”不过对于喻少林来说倒也是好事——忙碌了一辈子终于可以休息一阵在家陪陪家人,但老客人的不断来电却让他心里有愧疚,“很多客人都是在我们家喝了十几年的汤,甚至从我父亲那辈就已经开始在喝了,都喝出感情,喝成朋友了,他们总是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开业,大家都欠我的汤了。”

对于未来的规划,喻少林表示还没完全想好,“其实2015年就有人提议我做成罐装汤在网上售卖,但我拒绝了。喝罐装汤就失去了喝汤的初衷了,武汉的汤讲究原汁原味吃肉喝汤,汤喝的是原汁原味,肉也必须是酥烂且香的。罐装的肉是腐的,没有新鲜感,用我们的行话来说,就是肉垮了。”

这些年,想加盟的人也不在少数,喻少林却都回绝了,他说:“我告诉他们‘我不想把明天的饭今天吃了’。”

采访最后,喻少林表示,自己还是会找机会继续为喻氏家族把武汉煨汤这块招牌做下去,“我现在有考虑下一步开一家外卖店,这样可以随做随送。我真的热爱煨汤,愿意为它付出我的一生,为父亲,为自己,也为所有喜欢我们的老朋友。”

(照片、视频资料由武汉市江汉区非遗保护中心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