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柯西金不签字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内幕

作者:历史小博主

前尘隔海,往事如烟。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所带来的悲剧后果至今仍值得人们深思和研究。

1979年12月25日,苏联为谋求世界霸权,悍然入侵阿富汗。苏共中央领导层以为可以轻易地拿下阿富汗,结果陷入了阿富汗战争的泥潭。十年战争的不义之战成了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结果不言而喻,苏联走向了崩溃。

柯西金不签字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内幕

阿富汗优越的战略位置

阿富汗地处亚洲中西部,它自古以来就是欧亚大陆的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十九世纪30年代初,英国入侵阿富汗,开始了其殖民统治的历程。

1919年,阿富汗人民在经过三次抗英斗争后终于恢复了独立地位。此时的阿富汗尚属君主立宪制国家,王权在阿富汗占有重要位置。1963年,阿富汗国王查希尔通过修改宪法迫使其堂兄达乌德辞去首相之职。对此,达乌德心怀不满,找到靠山苏联,希望重新上位。

柯西金不签字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内幕

1973年,达乌德乘国王外出治病之际发动政变,宣布成立阿富汗共和国,随后达乌德就任第一任总统。达乌德上台后,奉行亲苏政策,苏联乘机在阿富汗发展分支机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由于苏联做得太过露骨,以至于达乌德对苏联颇为不满,开始在国内大肆清洗亲苏势力。

柯西金不签字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内幕

1978年4月26日,达乌德突然逮捕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领导人。第二天,在该党另一位领导人阿明的指挥下,军队攻入总统府,打死了达乌德一家,史称“阿富汗十小时的四月革命”。当天,苏联就宣布承认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掌权后,处处以苏联为榜样,在国内建设社会主义。当然,阿富汗清洗活动也在苏联的影响下愈演愈烈。

柯西金不签字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内幕

人民民主党清洗的重点是以卡尔迈勒为首的“旗帜派”。苏联为了保护卡尔迈勒,设法让其留在苏联,这引起了阿明的不满。苏联也没有想到,它所期盼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竟是这样一个充斥着恐怖主义的国家。1979年初,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塔拉基和阿明之间的矛盾日趋白热化,彼此势如水火,都想除掉对方。当然,苏联支持的是塔拉基,勃列日涅夫甚至提醒塔拉基应当注意危险。这些情况都被阿明事先侦知,决定抢先动手。

柯西金不签字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内幕

1979年9月14日,阿明发动政变,将塔拉基开除出党,自己就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总统。阿明当权后,公开地表示对苏联的不满,尤其在阿明秘密处死塔拉基之后双方的矛盾达到峰值。

苏联的决定:不直接出兵

苏共中央一心想除掉阿明,勃列日涅夫甚至因为塔拉基的被害而心怀愧疚,认为没有保护好塔拉基。面对是否出兵阿富汗的抉择,苏共政治局决定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阿富汗的局势。

柯西金不签字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内幕

在会议上,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做了长篇发言,而多数委员只是发表了一些表示同意的插话。此时,同意出兵阿富汗的意见占据上风。讨论到这时,柯西金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必须出兵时我们将同谁作战?为此,同志们必须先做工作,等待事态的发展。”这样,苏共中央要求柯西金与阿富汗政府先紧急联系,看具体情况再做定夺。

经过两天的讨论,苏共中央对阿富汗的局势形成了一致意见:对于阿富汗革命的形势,应当采取武器支持援助,但不能直接出兵。直到1979年秋,苏共中央的方针都是暂时不出兵。

柯西金不签字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内幕

阿明上台:苏联决定出兵

苏共中央对阿富汗从坚持不出兵到悍然出兵,这一关键转折是阿明杀掉塔拉基取而代之。阿明上台后,不顾苏联的反对杀害塔拉基,已使苏联大为难堪。在随后的几个月里,阿明政权又处决了“异己分子”,由此,阿富汗国内陷入了阴森的恐怖之中。

1979年10月10日,安德罗波夫根据苏共中央指示,将卡尔迈勒接到莫斯科,策划取代阿明的计划。12月26日,安德罗波夫、葛罗米柯向勃列日涅夫汇报了出兵阿富汗的问题。12月27日晚,苏军特种部队直接出手,一举击毙阿明,卡尔迈勒在苏联的支持下继任为阿富汗领导人。

柯西金不签字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内幕

1979年12月25日,苏军正式入侵阿富汗。对于苏联的行为,世界各国虽有不同看法,但几乎是同声谴责。美国总统卡特要求苏联立即撤军,并停止干涉阿富汗内政。但苏联并未理会,认为凭借强大的武器装备,一定能迅速结束战争。勃列日涅夫踌躇满志地对苏共政治局成员说:“我们只需在三四周之内结束战斗。”

柯西金不签字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内幕

严酷的战争现实并非如苏共领导人想象的那么简单。阿富汗各地的游击队利用游击战术牵制了苏联的大量军队,而“全民圣战”更是让苏军疲于奔命。在近十年的战争中,苏军的士气日益低落,最终引发了“红色帝国”的崩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