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柯西金不簽字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内幕

作者:曆史小部落客

前塵隔海,往事如煙。前蘇聯入侵阿富汗所帶來的悲劇後果至今仍值得人們深思和研究。

1979年12月25日,蘇聯為謀求世界霸權,悍然入侵阿富汗。蘇共中央上司層以為可以輕易地拿下阿富汗,結果陷入了阿富汗戰争的泥潭。十年戰争的不義之戰成了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結果不言而喻,蘇聯走向了崩潰。

柯西金不簽字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内幕

阿富汗優越的戰略位置

阿富汗地處亞洲中西部,它自古以來就是歐亞大陸的兵家必争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十九世紀30年代初,英國入侵阿富汗,開始了其殖民統治的曆程。

1919年,阿富汗人民在經過三次抗英鬥争後終于恢複了獨立地位。此時的阿富汗尚屬君主立憲制國家,王權在阿富汗占有重要位置。1963年,阿富汗國王查希爾通過修改憲法迫使其堂兄達烏德辭去首相之職。對此,達烏德心懷不滿,找到靠山蘇聯,希望重新上位。

柯西金不簽字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内幕

1973年,達烏德乘國王外出治病之際發動政變,宣布成立阿富汗共和國,随後達烏德就任第一任總統。達烏德上台後,奉行親蘇政策,蘇聯乘機在阿富汗發展分支機構—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由于蘇聯做得太過露骨,以至于達烏德對蘇聯頗為不滿,開始在國内大肆清洗親蘇勢力。

柯西金不簽字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内幕

1978年4月26日,達烏德突然逮捕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的上司人。第二天,在該黨另一位上司人阿明的指揮下,軍隊攻入總統府,打死了達烏德一家,史稱“阿富汗十小時的四月革命”。當天,蘇聯就宣布承認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掌權後,處處以蘇聯為榜樣,在國内建設社會主義。當然,阿富汗清洗活動也在蘇聯的影響下愈演愈烈。

柯西金不簽字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内幕

人民民主黨清洗的重點是以卡爾邁勒為首的“旗幟派”。蘇聯為了保護卡爾邁勒,設法讓其留在蘇聯,這引起了阿明的不滿。蘇聯也沒有想到,它所期盼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竟是這樣一個充斥着恐怖主義的國家。1979年初,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塔拉基和阿明之間的沖突日趨白熱化,彼此勢如水火,都想除掉對方。當然,蘇聯支援的是塔拉基,勃列日涅夫甚至提醒塔拉基應當注意危險。這些情況都被阿明事先偵知,決定搶先動手。

柯西金不簽字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内幕

1979年9月14日,阿明發動政變,将塔拉基開除出黨,自己就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總統。阿明當權後,公開地表示對蘇聯的不滿,尤其在阿明秘密處死塔拉基之後雙方的沖突達到峰值。

蘇聯的決定:不直接出兵

蘇共中央一心想除掉阿明,勃列日涅夫甚至因為塔拉基的被害而心懷愧疚,認為沒有保護好塔拉基。面對是否出兵阿富汗的抉擇,蘇共政治局決定召開政治局會議研究阿富汗的局勢。

柯西金不簽字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内幕

在會議上,外交部長葛羅米柯做了長篇發言,而多數委員隻是發表了一些表示同意的插話。此時,同意出兵阿富汗的意見占據上風。讨論到這時,柯西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在必須出兵時我們将同誰作戰?為此,同志們必須先做工作,等待事态的發展。”這樣,蘇共中央要求柯西金與阿富汗政府先緊急聯系,看具體情況再做定奪。

經過兩天的讨論,蘇共中央對阿富汗的局勢形成了一緻意見:對于阿富汗革命的形勢,應當采取武器支援援助,但不能直接出兵。直到1979年秋,蘇共中央的方針都是暫時不出兵。

柯西金不簽字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内幕

阿明上台:蘇聯決定出兵

蘇共中央對阿富汗從堅持不出兵到悍然出兵,這一關鍵轉折是阿明殺掉塔拉基取而代之。阿明上台後,不顧蘇聯的反對殺害塔拉基,已使蘇聯大為難堪。在随後的幾個月裡,阿明政權又處決了“異己分子”,由此,阿富汗國内陷入了陰森的恐怖之中。

1979年10月10日,安德羅波夫根據蘇共中央訓示,将卡爾邁勒接到莫斯科,策劃取代阿明的計劃。12月26日,安德羅波夫、葛羅米柯向勃列日涅夫彙報了出兵阿富汗的問題。12月27日晚,蘇軍特種部隊直接出手,一舉擊斃阿明,卡爾邁勒在蘇聯的支援下繼任為阿富汗上司人。

柯西金不簽字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内幕

1979年12月25日,蘇軍正式入侵阿富汗。對于蘇聯的行為,世界各國雖有不同看法,但幾乎是同聲譴責。美國總統卡特要求蘇聯立即撤軍,并停止幹涉阿富汗内政。但蘇聯并未理會,認為憑借強大的武器裝備,一定能迅速結束戰争。勃列日涅夫躊躇滿志地對蘇共政治局成員說:“我們隻需在三四周之内結束戰鬥。”

柯西金不簽字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内幕

嚴酷的戰争現實并非如蘇共上司人想象的那麼簡單。阿富汗各地的遊擊隊利用遊擊戰術牽制了蘇聯的大量軍隊,而“全民聖戰”更是讓蘇軍疲于奔命。在近十年的戰争中,蘇軍的士氣日益低落,最終引發了“紅色帝國”的崩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