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济南鹊华烟雨成胜赏!张养浩:星月满湖归路晚

作者: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赵孟頫:抱膝独对华不注

谈到华山艺文,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然是赵孟頫。他的《鹊华秋色》图将有专章论述。此处先谈他的华不注诗。

济南鹊华烟雨成胜赏!张养浩:星月满湖归路晚

摄影:邵凯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代书画大家,浙江湖州人。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生平跨宋、元两个朝代。他“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青年时期仕于南京,为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益自力于学”。

后元廷委派程鉅夫“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当时的赵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元世祖初授其兵部郎中,后迁集贤直学士。因其能力出众,精通治道,元世祖又打算让他参予中书政事,“孟頫固辞,有旨令出入宫门无禁。”此后“孟頫自念久在上侧,必为人所忌,力请补外”,元至正二十九年(1292),赵孟頫被任命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任,赵孟頫得以“独署府事”。

赵孟頫在济南任职共有三年多的时间,但却充分展现了他的从政才能和治理水平。在这一期间,官事清简,社会安静,赵孟頫有着高超的案件审理能力,“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赵孟頫同时是一位文化素养极高的艺术大家,他为发展济南的地方文化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更是卓然可传。他在济期间,“为政每以兴学校为先务”,他改善府学条件,以致“饩廪充羡,生徒来集”,他奖掖文士,提携学子,每遇能为辞章者,即大加赞誉。他夜出巡视,闻有读书声,便记其住所,次日派人送来好酒以示慰问。

济南鹊华烟雨成胜赏!张养浩:星月满湖归路晚

赵孟頫在公务之暇常与夫人管道升到趵突泉、大明湖、华不注等处游赏。赵孟頫在济南的诗歌创作,以《趵突泉》诗最为著名。古往今来,写趵突泉的诗文作品数不胜数,而赵孟頫的这首诗却独占鳌头,享尽风华,所谓“南丰二堂之记,子昂濯尘之篇”是也。赵孟頫诗出,犹如在诗坛上刮起一股飓风,掀起了一个“和诗运动”,王培荀称:“赵松雪一诗,和者千人”(参见《乡园忆旧录》)。足见此诗在诗坛上影响之深远。

据考,赵孟頫的官舍在济南的东仓。另据清代王士禛考证,他在“济南郡城西北十里”的泺口一带名为砚溪的地方建有别墅,其中有泉名洗砚泉。王士禛说:“历下孙氏有别墅在济南郡城西北十里,而近其地四面皆稻塍,与鹊、华两山相望。圃中有泉,相传赵松雪洗砚泉也。一日,园丁治蔬畦,得石刻于土中,洗剔视之,乃松雪篆书二诗……”

这段记述真实可考,书中提到的诗刻石现存于济南市博物馆。这两首诗一为七古,一为七绝。

济南鹊华烟雨成胜赏!张养浩:星月满湖归路晚

下面来看赵孟頫的这两首诗:

抱膝独对华不注,孤襟四面天风来。

泉声振响暗林壑,山色滴翠落莓苔。

散发不冠弄柔翰,举杯白月临空阶。

有时扶笻步深谷,长啸袖染烟霞回。

竹林深处小亭开,白鹤徐行啄紫苔。

羽扇不摇纱帽侧,晚凉青鸟忽飞来。

(据冯云鹓《济南金石志·历城石》)

据诗意,当是在赵孟頫北郊的洗砚泉别墅中,面对鹊华烟雨,荷塘田田,感慨大发。这首诗充满文人雅趣,作者聪明地将自身也写了进来,一个“散发不冠弄柔翰,举杯向月临空阶”的自由自在的文人雅士,一个“有时扶笻步深谷,长啸袖染烟霞回”的山人形象,全诗清邃奇逸,令人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诗作表现了诗人与华山与大自然亲切交流的温馨情怀。

难怪多年后,清代诗人董芸依然为此大发感慨:“清泉白石砚溪村,几度临池渍墨痕。纱帽笼头挥羽扇,风流犹忆赵王孙。”

张养浩:星月满湖归路晚

元代,为华不注作出传神写照的还有咱们的济南老乡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自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济南人。先世济南章丘人,祖父张山奠居济南,遂为济南人。

济南鹊华烟雨成胜赏!张养浩:星月满湖归路晚

摄影:李锋

张养浩17岁时作七律《过舜祠》,19岁作《白云楼赋》,“以才行名缙绅间”。初任堂邑县尹,惠政在民,有口皆碑,去后十年,民众犹为立碑颂德。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拜监察御史,因上《时政疏》,请求改革弊政而触怒当权者,被贬为翰林待制,旋又被罢官。元仁宗即位,被召为右司都事,后历任秘书少监、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右司郎中、礼部侍郎等。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拜礼部尚书。元英宗即位之初,参议中书省事。

其后,张养浩弃官归隐济南城西北之云庄,过了近八年的隐居生活,其间七次拒绝朝廷征聘。而在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朝廷召其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前往赈灾,他却义无反顾,立即登车就道。到官四个月就因操劳过度而去世。朝廷赠授其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其诗文结集为《归田类稿》,另有散曲集为《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张养浩是大陆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散曲家和诗人。苏天爵谓其为“一代伟人”,尹旻称之为“齐鲁一人,今古罕俪”。

下面是张养浩《游华不注》诗:

苍烟万顷插孤岑,未许华山冠古今。

翠刃刺云天倚剑,白头归第日挥金。

攀援正欲穷危顶,歌舞休教阻壮心。

星月满湖归路晚,不妨吟棹碎清阴。”

以赤子之情描摹故乡山水,无论数量之多还是质量之高,张养浩都堪称历代济南名士中的佼佼者。

周永年曾在重刊《归田类稿》序中说:济南山水,“自郦道元《水经注》外,房豹李杜苏黄曾元诸公,仅见于诗篇。李文叔有《历下水记》,其书已不存。”而张养浩归卧云庄多年,“于环城之溪光山色,刻画清新,为诸家所未及。而各体之文,往往神施鬼设,自辟门庭”。这评价极为中肯剀切。

这首《游华不注》诗清丽雄放,气盛词达,能道人所欲言。

“苍烟万顷插孤岑,未许华山冠古今。”

这是与另一同名华山的对照,此华不注虽小,但其刺云倚剑的气势却实在不同凡响。

“星月满湖归路晚,不妨吟棹碎清阴。”

结句则精妙地写出了华不注作为湖中山、水中山的月夜之美诗意之美,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侯环

来源:风香历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