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作者:NYLON尼龙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梯书店 / 受访者供图

从城市地标武康大厦步行三分钟,Text&Image 梯书店栖息在天平路这条安静的小马路上。不到 20 平米的沿街空间里,出版人、平面设计师周安迪悉心构筑着一个围绕书籍运转的小宇宙。这里不卖咖啡,看不见服务员,甚至没有太多文创周边,店门口几只任性散落的小矮凳,仿佛打着哈欠在向来往的书虫们致以注目礼。只有当店主周安迪偶尔咳嗽一声时,你才会发现,原来书店的后方还隐藏着一个独立出版与设计工作室——看书、出版、翻译、设计、售卖,一切有纪律且安静地运转着。

带着许多问题,我们走进梯书店的幕后,抓住周安迪并向他提问: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做独立出版究竟赚钱吗?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店主周安迪 / 受访者供图

为什么会选择开书店?

周安迪: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开书店是一件性价比很低的事,如果不是有别的经济利益在支撑,它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我并没有出生在一个传统意义的“书香门第” —— 祖父母辈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建设边疆,也因此错失了一些教育机会;父辈虽十分崇尚知识,但也下海做了生意。恰恰因为是这样,书成为了老一辈弥补教育缺失的工具,成为包含特殊意义的神圣载体。而我小时候,却没有把读书这件事看得多有仪式感,而是与如今年轻人上网一样自然。童年时最喜欢的一套丛书《十万个为什么》,在那个并没有太多求索渠道的年代,就像是一只装满好奇心的盲盒——每一次的翻页,都会滋生出新的世界来。所以和许多人一样,我开书店不仅为了卖书,更是为了拥有——被所爱的事物紧紧包围非常幸福。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在创办梯书店之前,有没有从事过和“书”无关的职业?

周安迪:我曾在美国一所文理学院就读,这意味着有更多机会去选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大学的时候,我把平面设计、版画、字体设计都捣鼓了一遍,掌握基本技能后,便四处接小活练手,象征性收费,这为后来做书籍的排版和设计打下了深厚的基本功。后来我碾转去东京上学和工作,在某大型电商公司的广告部门就业,回国后在朋友的创业公司做过产品经理,这些经历都和“书”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但让我感受到了为一个企业有组织、有纪律地做贡献的成就感。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在 Text&Image 团队中,大家日常工作职责都有哪些?

周安迪:Text&Image 团队包括我在内共 4 位员工,在工作职责上没有具体的划分。但公司在物理空间的划分上是十分清晰的——一半是对外开放书店,另外一半是相对私密的设计和出版工作室。公司成员可以在设计师、翻译、书籍销售的身份中自由切换,虽然这不算最科学高效的人事体系,但目前书店可以自负盈亏,出版工作室已经产出了十来本书。我平时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策划选题、统筹译者、与大的出版社申请书号等。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独立出版的现状乐观吗?

周安迪:首先,中国并没有那么多的好翻译,大部分只能做到字面意思恰当、读起来通顺的水平,有能力在情绪、风格层面做到精准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当然这也不难理解——出版业翻译费用标准是千字 85 元,如果不是“为爱发电”,我相信很难有优秀的人才愿意接受这么不公的薪酬。其实,中国整个出版行业都缺乏高质量的人才,因为资本和智慧都会被高回报的产业吸引。当然,我也不奢求有大量的新生力量加入这支正在萎缩的队伍,因为行业没有在增长,大家都涌进来就是浪费人生。正因为如此,沉淀下来的创作者和消费者对纸质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能感受到,这几年各种高质量的独立书店、独立书展、独立杂志都浮出水面了。当然了,一本独立刊物打印几百册,传播性可能还比不上一个普通的公众号。所以啊,我们不能指望独立出版这件事能够快速变现,只能沉住气、慢慢做,最后是有几率沉淀出好品牌的。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想过寻求资本的帮助吗?

周安迪:查理·芒格有句名言:钓鱼之前要找一个有鱼的池塘。我怀疑实体书市场就是一个没太多鱼的池塘,所以我也没对融资抱有太多期待。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你对前来书店“打卡”的生活方式博主持怎样的态度?

周安迪:我觉得可以接受,现在社会上的风气趋势就是这样,只要不打扰真正在看书的人,不损害书籍,拍几张好看的照片倒也无伤大雅。反正我对附庸风雅这件事挺宽容的——愿意附庸风雅,是积极生活的信号。一个看不懂戏剧,听不懂音乐,理解不了高深哲学的人,至少愿意把这些美好的人类精神结晶,当作值得骄傲的标签与自己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意图不说是成佛,也是向善的,至少他觉得书籍、知识是个好东西。如果这座城市里居住的每个人都附庸风雅,那这座城市的未来一定还有希望。在日常经营中,我也遇到顾客提出这样的要求:“你能否挑一些同色系的书给我?”然后像购买服装一样,一买就是很多,我也欣然应允。如果书籍作为物品真的能带给她一些安全感,那看或不看都是有意义的。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如何看待社交媒体给实体书店带来的流量?

周安迪:其实我们还从没感受过真正的流量。我内心也惧怕名气猛地来、猛地去,心里难免会失落。我希望我们如岩壁上的青苔,慢慢地泛上来,缓缓地生长,扎实地给来过的人留下温润的印象。网络上慕名涌来的流量有可能就像突然增大的电流一样,烧坏电器。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你翻译的第一本书是《及格家宣言》,这本书有特殊的意义吗?

周安迪:2009 年我还在大学里的时候,就与这本书结缘了。当时我有个体感,就是周围的人总是处于十分劳碌、无效焦虑的状态,包括我自己。总是觉得需要争分夺秒地进步、见缝插针地学习,连正常的休息都会有莫名的负罪感。这本书的好处就在于,它用幽默的语言给出不一样的思路:奋斗不是人生的刚需,有时候差不多也很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与“普通”和解,也是一种成功。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明心见性,脚踏实地,诚信为本,随缘自适。周安迪从图书的封面设计师,到图书的翻译者、书店的老板、独立出版人,一路走来,与书共舞,既追寻着“出好书”,也力图编辑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末了,周安迪为 NYLON尼龙 的读者们准备了一份独家书单,欢迎阅读探索:

《约翰·伯格的三重生命》 [美] 乔舒亚·斯珀林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艺术家们穿什么》[美] 查理·波特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 [英] 马修•恩格尔克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weibo :nylon-china

wechat:nylon尼龙

instagram :nylonchina

是谁还在沉迷于看实体书?

寸头女孩们:发型而已,不重要。

郑秀妍 Jessica:讲一个透明直率的故事

拟声词小姐,虞书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