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最后一位王女,因出身入狱15年,却永不屈服,在75岁创业

作者:伊娃乐土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 麦家《人生海海》

爱新觉罗·显琦,清朝王女的最后一个格格。

她出生那一刻,“爱新觉罗氏”的帝国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

爱新觉罗自此,不再是一个一出生就衣食无忧,地位尊崇的象征。

清朝最后一位王女,因出身入狱15年,却永不屈服,在75岁创业

爱新觉罗·显琦,又叫“金默玉”,开始了她王朝衰落后跌宕起伏的一生。

有人用“传奇”来形容她的一生。

作为末代帝王之家最后的格格,她的一生经历过不同的阶段。

作为一名后代人,回顾往首“金默玉”老人的一生,与其用“传奇”来形容她的一生,倒不如说她是时代和历史无谓的牺牲者。

一个本欲在和平年代自由自在成长的姑娘,却因无法选择的家庭,亲人,而背负了无法抗拒的一生。

不同的是,这位一生坚强,乐观的行者,狠狠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活生生地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无法选择的出生

清朝最后一位王女,因出身入狱15年,却永不屈服,在75岁创业

金默玉诞生在帝王之家,她的父亲,是清朝八大世袭亲王之一,第十世的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

金默玉出生时期,满清王朝被推翻,父亲不愿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仍然抱着“复辟王朝”的梦想。

随着复辟运动的失败,及日本人的压制,善耆举家搬迁到辽宁旅顺,在那里,金默玉出生了。

那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父亲肃亲王有一个正妃,四个侧妃,一生共有21个儿子,17个女儿。

金默玉的母亲,是年龄最小的四侧妃,她一共生了9个孩子。

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她被称为“十七格格”。

4年那年,父母就相继在一个月内去世了。

金默玉没有诞生在家族的鼎盛时期,但父亲在旅盛流亡时,还是让她有幸看到帝王家族的生活做派与规矩。

王府内,人们仍遵守着王室的传统礼教:女孩子们吃饭自行一桌,不可夹菜,要由奶妈代劳,一样菜式夹一点。

佣人下人看到主子,要叩头问安......

作为最小女儿出生的金默玉,对于这些“假模假式”的规矩礼仪,天生就带着抗拒。

天性散漫自由的她,总是不拘礼节,甚至要求下人们不要叩礼了。

连佣人们都看出来了,她与其他格格不同,那些乖乖遵守家教礼仪的哥哥姐姐甚至称呼她为“革命儿”。

遗憾的是,繁文缛节不是金默玉可以选择轻易挣脱的。

即使她要求自由的人生,连下人叩礼都要免去了,但旁人哪敢这么遵从,看到她还是要规规矩矩地问安。

她显然是和哥哥姐姐们不同,当他们保持着礼仪保持着优雅之时,金默玉仅想随性做自己。

无法选择的姐姐

清朝最后一位王女,因出身入狱15年,却永不屈服,在75岁创业

除了帝王世家,金默玉一生绕不开的,是她那鼎鼎有名的日本汉奸姐姐-- 川岛芳子。

作为日本人的间谍,在皇姑屯时间,上海813事变以及七七事变中都有她的影子。

川岛芳子原名爱新觉罗·显玗,又金碧辉,她是家中的第十四个孩子。

辛亥革命的炮响后,随着大清黄旗的落地,坚定的保皇派父亲善耆,将自己的十四女儿托付给了自己的结义兄弟-- 日本人川岛浪速,欲在他日借助日本之力量,复兴王朝。

善耆在世时,川岛浪速对其十分忠诚。

他并不知道,这个披着羊皮的狼子野心的川岛浪速,真实身份是日本间谍,以及日后他对善耆一家做出了多么蛮横的事。

川岛浪速按照培养一个间谍的方式,养育着这个养女。

她学会了开枪,射箭,骑马,并接受了军事,政治,情报等各方面训练,她在川岛浪速的家中,也耳濡目染接受了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熏陶。

18岁年,年过花甲的川岛浪速,将家中的川岛芳子(即金碧辉)强暴了。

那一夜,这个花样少女自此沦落,她悲愤异常,写下日记:“大正13年10月6日,我永远清算了女性!”

次日,她头梳日本式发髻,身穿底摆带花和服,拍了张少女诀别照,从此剪了个男式分头,与女性身份彻底“诀别”。

之后,川岛芳子时常女扮男装,这个长相漂亮,明眸玉肤,出水芙蓉的皇室格格,自此变得性格暴躁,放荡不羁,她曾多次表示:“我不想活了,我应该了此一生。”

芳子尝试过自杀,子弹穿过左肋,却并未致命。

之后,她离开了养父家,回到中国。

她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恢复故国。

清朝最后一位王女,因出身入狱15年,却永不屈服,在75岁创业

金默玉第一次见到姐姐,正是她回国打算结婚之际,金默玉仅仅听说过她很漂亮,也很爱说谎。

第一次看到这位传说中的姐姐,她穿着时髦的毛皮齐腰短大衣配着裙子,竖着松松卷卷的大波浪,真是如传说中那般漂亮。

川岛芳子和金默玉,摒弃那些纷纷杂杂,偶然中也只是一对普普通通的姐妹俩儿。

川岛芳子经常逮着默玉,叫她“小不点儿”,还告诉她,“你可千万不要长大,大人才没意思”。

她曾和姐姐川岛芳子有过短暂的接触,一起聚集在一起,参加舞会,一起逗乐,玩笑,姐姐有时还会带她去郊游、跳舞以及梳妆打扮。

之后,金默玉的大哥认为,与川岛芳子交际迟早会害了她,她整天和日本军人混在一起,名声极差,免不了被她牵连。

于是,金默玉被大哥送去日本留学,与其姐隔绝。

金默玉在年幼的岁月中,还偶尔与姐姐接触,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于姐姐投靠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的恶性十分不满。

她逐渐与姐姐疏远,有时还会争吵,一心想要拉拢金默玉的川岛芳子,还会拔出军刀,威胁要杀人。

1945年,日本投降,川岛芳子被逮捕,判为汉奸,被判在3年后被枪决。

金默玉自从与姐姐决裂后,就再也没见过她,连她被枪决的信息,也是从报纸上得知的。

她认为,川岛芳子的死是她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连川岛芳子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只是帮忙看了一下她的死状,确认了她的身份。

金默玉的“老百姓”生活

清朝最后一位王女,因出身入狱15年,却永不屈服,在75岁创业

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在日本留学度过整整8年光阴的金默玉,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中国北京。

当年北京有种说法:“恭亲王的房子,豫亲王的墙,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

虽然满清灭亡了,但肃亲王家中仍留下数之不尽的财产。

金默玉的21个哥哥里,除了少数几人,均是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花钱如流水。

善耆死后,更是将家中财产托付自己的结义兄弟-- 川岛浪速打理。

一肚子坏水的川岛浪速暗中将房产统统卖掉,将大部分财款落入自己的腰包,肃亲王一家逐渐窘迫。

初回北京时,金默玉感觉与满洲时期大有不同,属于中国人的生活气息随处可见,她开始自己的中国式生活。

抗日战争胜利后,娶了日本太太的哥哥害怕受到牵连,被处罚,便逃离到了日本。

他劝说金默玉和自己一同离开,金默玉拒绝了。

她对于新中国的生活充满着期待,她想要留在这里。

哥哥将家中的小孩都留给了金默玉,这一家9口的生计,自此落在金默玉的担子上。

面对生活身份的突然转变,和其他王亲贵族不同,金默玉毅然决然地扛起自己的责任,不曾抱怨过一句。

她变卖自己家中曾有的衣物家品,年幼时未曾碰过金钱,变卖中,不懂市价的她,用一件衣服的价格,将一堆山的衣服卖出去了。

金默玉显然是不在乎的,十指不曾沾过阳春水的她,有一天却却突然要学习织毛衣出售,补贴家用。

生活缺乏逻辑,她压根儿也没有质问过,只是不断寻思动脑,学习着去适应不同阶段。

她开过洗衣坊,却无奈没有客人。

一年后,她收到哥哥从日本寄回来的一笔生活费,她用它开了一家餐馆,成为了餐厅的经理。

人们对于这位昔日格格的“阳春水”生活并不买单,从心底里瞧不起她干不上活,生性倔强的默玉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应付着。

她迎接着客人,从厨房不断练习端着火辣辣的盆子,厨师耍性子在最忙时不炒菜,她就抄起锅炉菜单,自己上场。

她还每天早上去街道开会,混迹在一群馄饨摊主,卖猪肉的大叔之间。

北京城的人,都知道这位姓“金”的姑娘,是昔日的格格,也是大汉奸川岛芳子的妹妹,她褪去了往日王府的贵族之气,彻底将自己融入到这朴实无华的老百姓生活中。

无法摆脱的命运,金默玉陷入牢狱之灾

清朝最后一位王女,因出身入狱15年,却永不屈服,在75岁创业

两年后,随着政策的更改,金默玉的饭店开始公私合营。

一名政府官员疑问道:“你不觉得自己干这种工作有些大材小用吗”。

这位留学8年,深知日本文化及生活方式的贵族女,不曾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只是对于日复一日的会议生活厌倦了。

她听从了这位官员的建议,应聘中央编译局的职员,从事日文组的翻译,每月拿60元工资,生活逐渐转好。

当时,金默玉还认识了一名清朝的老举人,他对默玉的遭遇很同情,对她更是佩服及尊重。

这位清朝的举人,自是家中家外都要讲求规矩,对人对己更是严格,因而,他对于自己说谎成性,总是小偷小摸占尽别人便宜的长女不待见。

这个长女生性左右逢源,老滑贪财,又爱用一些巧思歪念。

默玉虽知这些缺陷,但出于对老人的敬重,她并没有远离这位长女。

殊不知,这为她之后,带来了牢狱之灾。

1958年,距离春节还有5天时刻,金默玉在自己的家中,被突然闯入的十几名警察抓住。

当时,新中国正在经历动荡不安的文化大革命。

金默玉因在日本留学,使得日语得以常与日本人接触,这让老举人的女儿抓住小辫子。

逃不开的,是金默玉的身份。

肃亲王的女儿,间谍川岛芳子的妹妹,以及流亡在日本的哥哥。

无法挣脱的出身,让金默玉被扣上了“反革命”的罪名。

那个时代,无法读懂金默玉的内心。

即使她是如此的拥护新中国,在新的局势下学习着知识,努力成为积极分子。

但它并没有接纳金默玉,给予她辩驳的机会。

她在拘留所呆了六年了,收到正式通知,自己被宣判了十五年牢狱。

她冷静地接受了一切,即使内心在哀嚎:“自己究竟做了什么,需要被判处15年的牢狱”,却未为此掉过一滴眼泪。

生性乐观的她,努力去适应着不同节奏下的生活。

六片瓦墙下,金默玉学习着不同的生活

清朝最后一位王女,因出身入狱15年,却永不屈服,在75岁创业

即使日子是在六片瓦墙下的牢狱,她也学会苦中作乐,学会欣赏不同境遇下形形色色色的人。

这些生活,与过去王室格格拘谨在家的日子,显得如此迥然不同。

毕竟,被关在牢狱中的,都是奇奇色色的人,让金默玉彻底打开了眼界。

金默玉在那里,还成为了班长,这是她一贯"积极"的性格使然。

劳动改造中,她必须每天不停歇地干活,连冬天里,都要扛着比自己还高的铁揪费力地挖土,手掌流血了,还得继续干。

狱中的生活,让她得以有机会学习更多关于这个国家的政治思想,也让她学习了自食其力的技能。

她一边要接受教育,做思想汇报,一边还要干活,织毛线,洗衣厂,补鞋厂,以及农场工地活,金默玉付出了大量的体力劳动。

在狱中,她还要不断忍受别人的嘲笑和谩骂。

“大汉奸的妹妹”这顶帽子,一直被戴在金默玉的头上。

即使被推选为“劳动积极分子”,名字也要被主任无足轻重地擦掉,理由是:“怎么能把这样出身的人选为候选人。”

金默玉的骨子里,仍流淌着家族的高贵血统。

在这暗淡无光的人生时刻,她没有任由命运与人性操纵自己,她保持着姿态,不与这些人一般见识人,免得把自己也变成“下等人”。

她宽容接纳着一切,在那个人人自危,通过举发别人,保全自己的年代,身为积极分子的金默玉未曾批判过他人,斗争过他人,甚至于,没有陷害过任何好人

她说:“在日本读书时家庭教师告诉我, 高尚的人一年中必须找一天闭门思过,想想有没有做什么对不起人的事情。你认为正确的就坚持到底,不要管别人怎么想。”

冰冷的牢狱生活,让她的健康被摧残

清朝最后一位王女,因出身入狱15年,却永不屈服,在75岁创业

15年光阴一晃而过,1973年,55岁的金默玉刑满出狱。

重获自由之身的金默玉,却早已无家可归,她与侄子侄女们失去了联系,自己也已在狱中与丈夫脱离了婚姻关系。

她不愿再回到侄子侄女的身边,唯恐给自己亲手带大的孩子们增添麻烦。

她请求狱中队长为自己安排工作。

在狱中接受多年教育与劳造的金默玉,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即使自己已年过半百。

她被分配到了天津农场,成为一名农场工人。

农场的生活,对于曾被过重体力劳动摧残的金默玉而言,是艰苦难耐的。

她必须拿起扁担与筐,在雪地中漫步行走,还得住在集体宿舍,在吵闹不堪的环境中生活着。

她常常回到宿舍就躺着床上,动也动不了,浑身酸痛,心里无望,这样儿的活要一辈子,那怎么能行?

她不禁想起了过去留学的时光,以及在日本里的亲朋好友。

如今他们又是怎样,她不知道,自己的一生,难道就是不可抗拒的命运吗?

1976年,“四人帮”退出了历史舞台。

犹如过去皇权政党的退幕,金默玉的人生,总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变革,而变化不停。

在同一年,金默玉随二婚丈夫到上海探亲之时,病倒了。

医生诊断:“脊椎骨质增生,骨髓炎,腰脊劳损”。

那是多年牢狱生活,在冰凉的墙壁下及过重的体力劳动下导致的。

她的脊椎骨已有九节坏掉。

农场看着她的病历,只能为她办了病退手续。

如此一来,她每月的工资只能领19元2角,可知少之又少。

有人劝她:“你是个人才,快快办平反手续,回到北京吧”。

金默玉对此无动于衷,她不愿再回到那个政治的舞台,她再无可留恋的人与物。

友谊的安慰,给金默玉力量

清朝最后一位王女,因出身入狱15年,却永不屈服,在75岁创业

有一天,金默玉意外收到昔日日本好友的一封信,信中诉说到异常想念,期待能在北京和默玉见上一面,并附上上京的车费。

金默玉非常激动,她去到了北京,竭力抑制内心的激动,与好友重逢。

这件事带给了金默玉很大的安慰,友谊为她带来了无穷的力量,她觉得自己必须振作起来,找个像样儿的工作。

这个一生坚强而自我的金默玉,一旦内心有了追求和打算,便也有法子去做。

当时“平反”的人数众多,手续繁琐,这个急躁老太太可不愿意等,于是,她给当时的中央最高领导人--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

她如实地介绍了自己,什么样的身份,有着怎样的经历。

她说:“我如今已经干不了体力劳动了,但我还能做些脑力劳动,请给工作。”

那是金默玉第一次求人,求得,是一份工作的机会。

信很快就得到了回复。

第二天,有三位男同志去到了农场,询问起了金默玉的情况。

很快,金默玉获得了北京市普通公民的身份,接着,被分配到北京市文史馆做馆员。

此后,饱经风霜的金默玉,开始了丰盛的下半生。

即使在朋友的邀请,她也没有选择移民日本,继续坚守在中国这片底土。

1992年,她与丈夫拿出了家中全部存款,自主创业,办了一所“爱心儿童日语班”。

彼时,她想起了自己想要办一所学校的想法,于是,她开始奔走往来,不停游说过去的日本同学,朋友,拉来了赞助。

1994年,76岁的金默玉位于河北廊坊的爱心日语培训学校正式挂牌,她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摇身一变,成为“金校长”

那是当时国内设施最齐全的民办日语专修学校。

20世纪90年代末期,金默玉在学校的基础上建起了廊坊东方大学城。

晚年,在廊坊,她用完全自己挣来的钱,买下了一套房子。

晚年的金默玉,如年轻时的自我张扬,仍然活得很随意,时髦前卫。

即使年过80,却保持着年轻人的生物钟:“凌晨六七点钟睡,下午两三点钟起”。

因为,电视上的网球、高尔夫球的竞赛,跟随美区时钟,都在夜里。

对于这些贵族运动,金默玉一直保持着爱好。

2014年5月26日,“末代格格”爱新觉罗·显琦在北京因心脏病发逝世,享年95岁

结语

命运曾给了金默玉众多考验,这位来自封建朝代的格格,在新中国的改造下,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因而,她并没有全然地接纳命运的拷打,在不同的境遇中,她始终用自己的乐观和能力去面对。

2007年接受《鲁豫访谈》时,经历命运大起大落的末代格格,仍开朗得犹如顽童般。

她说:“喜怒哀乐这四个字,你那个哀跟那个怒啊,都应该搁到自己心里,但是,喜和乐可以跟很多人来分享。”

这个历经风霜,归来仍是“少年”的末代格格,一生之中唯一无法选择的,就是自己的出生,甚至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命运从不会按照逻辑去挑选人们,唯一不同的是,总有一些人经历了种种困难,仍然保持初心。

就如金默玉般,在自己无法选择的命运里,狠狠地扼住了它的喉咙,不让自己屈服,也保留了自己的初心,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作者/ 伊娃乐土,一个喜爱旅游,热爱运动的90后小姑娘,曾获过“头条青云计划”,也写出过10万+文章,曾独自一个骑过单车,绕过国内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见过美丽的风景,遇过可爱的人儿,写文字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我认知,想写出很多女性故事,传播勇敢,坚强和自立。期待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