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否需要延展积极防御内涵?

继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一个中国”底线之后,又一个小国斯洛文尼亚跳了出来 。当地时间1月17日,斯总理扬沙在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扬言,目前斯洛文尼亚正在考虑与台湾互设“代表处”的相关事宜。在采访中,扬沙始终用“国家”来称呼台湾地区,还对中国反对台湾地区加入世卫组织等行为“表示遗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此表示了“深感震惊,强烈反对”。

中国“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否需要延展积极防御内涵?
中国“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否需要延展积极防御内涵?

连续有小国肆无忌惮地挑衅中国,成了当今世界令人匪夷所思的国际现象。这其中,除了背后有其他大国暗中怂恿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小国曲解了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中国历来主张的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真是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五十年代率先提出的,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近七十年来,中国践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称赞。但也有极少数搞国际投机的小国认为有机可趁,误以为挑战中国,不但毫发无损,还会得到某些大国的恩惠,是包赚不赔的生意。立陶宛和斯洛文尼亚现政府就是其中的两个典型。

中国“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否需要延展积极防御内涵?

中国多年来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主持了国际正义,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自身也受益良多,当然要继续坚持。但今后似有必要强调这一政策的完整性,中国不会主动干涉他国内政,但前提是“互不干涉内政”。如果有人干涉了中国的内政,其外交、内政就别指望不受到中国的反击。

中国国防政策采取“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在外交上也需要有积极防御的战略思维。战略上采取防御,但在有必要时,不妨在策略上采取更加积极进取的态势,以防止陷入被动防御的境地。

有鉴于此,中国除了要继续对个别大国违反“一中原则”的行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外,对那些胆敢挑衅的小国,也要善于发挥触及全球的政治、经济、安全影响力,包括对其内政、外交、经济、安全等,展开有力的回击,以牢牢把握国际、外交斗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