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状态(序一)
刘海军
我总想,万义民与我们不同在那里。最初,我们的路大致是一样的。那时候,我们都发狂发癫发膘,夹着本书乱蹿,神神秘秘地故做标高,整夜整夜地游荡失眠,好象奇迹随时都会降落,奇迹的出现真的会以小时或分钟来计算的,回过头想想,我们自以为的不同,不过是一点生理、心理原因,一点小小的反叛情绪。我们或是羊肠小道上万头攒动中的一员,我们对文学的期盼、激动、莫名地栖慌,大致是一个时代的表情。
很快,人们各归其路,最初的一点点火焰,不曾再照亮我们的生活,只是情结尚存,旧人碰到一起,又值适当的场合,或许还有一点谈资。
最初,没觉出他的不同,十多年前,我们见过,好象看过他一两篇文章,似乎在延续当初的梦,可很快就没了消息。时间太久,又不太在意,写得什么,模糊掉了。那时我刚到报社的副刊有意无意地见证了一段文学的暮秋:林子在一阵强烈地鸣叫、聒噪后,沉寂下来。往后,虽还有进进出出,可老面孔越来越少了。已没人太在意这片林子,也没人太在意林子里还会出现什么。
这两年,万义民又出来了,跟他一同出来的是一本《惟有清香似旧时》的书。书里文章不少是我编过的,文章不敢说篇篇珠玑,确都是真情实感之作,充满了悲悯情怀,我所说的“出来”,是指携着旧梦出来的万义民。是指在“旧时"的“邮票”上找到自己的万义民。他让人感觉到一种异常状态,这种状态是火,足可照亮点燃一个人的生活。让我们读读他的眼睛,和被眼睛照亮的脸庞就明白了。
与多年前不同的是,岁月、心情是被滤过的。面对“旧时"已无俗念。一切皆源自内心。
万义民说是朋友和一个散文家的文章,让他产生了“好象是被子弹击中的感觉",才有了不可救药的状态。我觉得,那只是“状态"的引信。一切还应源自最初的梦,源自他和一个城市的血脉相连,相生相息:“一个个院落、一条条街道、一座座山,一片片海,以及这里的人,这些人的性格、方言、情感,甚至这里的声音色彩气息等等”,给他的营养。
生活的步腹越来越快,人皆挤着拥着在一条道上跑,飞快地跑,生怕落下,便不要承受负担,有时连记忆和回首都成了负担了。而这些,却揣在万义民的怀里,悟着,藏着,酵着。
这样产生的状态,肯定是不同的。
它不是附庸风雅,不是一时的即兴表演,不是用来浇浇块垒的酒,也不是异性间的气味证明,当然,也与商业操作无涉。他只是应命不可遏止的心灵召唤。
“我知道,富有怀旧感的人,是曾经沧海的人,一如一壶老酒,埋藏久远,一天天发酵而成,品一口会痴迷陶醉的。宋代大诗人陆游写过一句“人生万事消磨尽,惟有清香似旧时”的诗,我相信那一定是他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后的肺腑感言,莫怪大诗人垂垂老矣。诗仙的“众鸟高飞尽”,渺无踪迹,辽阔高远,而“惟有敬亭山"的沉静淡泊,似是万条河流归向了大海。是的,怀旧是精神层面的,它是一个栖息的家园,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向往。当触景生情,往事便如烟散开,就像一池春水被风吹皱了一般。
万义民在“旧时"的“邮票”上,找到了魂,找到自由的窠。
其实,这也是一种生命的状态。什么事,心甘情愿得不可救药了,不就是生命的状态吗?
旧时"追忆,化为生命体验,万义民感受到的是诗意。是享受“以往所感受不到的快乐和满足,仿佛大漠风沙里行走多日的躯体,冲洗了一个温泉,生命的美好顿时覆盖了现实的搅扰人生的滋味在咀嚼往日岁月中显得无比幸福。此时,我仿佛自囿于一个艺术化的虚构世界,很美,美得如旧画框中我们熟悉的一个个人物画像,如一首首喜欢听的老歌,如一件件自家保存完好的老式家具……”
万义民的状态让人好生羡慕,也因其所累,他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能不能给自己一个理由,抓稍纵即逝时光,让似规似矩的生命,不可救药地“状态”一回,让疲惫的魂,附上自由的窠,享受着被子弹击中的感觉,享受着真实本我的感觉:象树与风一样舞蹈,象流泉与山石一样碰撞,也让泪水、笑和哭皆从心灵里流出。
万义民的“状态”,尽在他那本《惟有清香似旧时》的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