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妃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尹氏乐园

编者按:“巡帝南巡”越洞庭,过君山,淌潇湘,登九嶷,崩驾江南之九疑,“娥皇女英二妃”千古寻夫,二女殉夫,用生命演奏了中华文化史上第一曲悲壮的爱情颂歌。为歌颂其“爱情故事”,唯湖湘大地有“二妃庙”也。

汉刘向《烈女传•有虞二妃》云:“有虞二妃,帝尧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二妃从征,溺于湘水,民为立祠水侧,荆州牧刘表刊石立碑,树之于庙,以旌不朽之传”。

舜帝南巡,崩于苍梧,葬于江南九疑,而尧帝二女、舜帝二妃则以身殉夫,泪洒湘竹,投身湘水,化为湘神。二女殉夫,用生命演奏了中华文化史上第一曲悲壮的爱情颂歌。

湖湘大地,九嶷山下(湘妃祠)、洞庭湖畔(君山湘妃祠),潇湘汇合处(潇湘二妃庙)、湘(江)祁(水)(潇湘庙)交汇处等建有“湘妃祠”、“潇湘庙”、“潇湘观”(又名“二妃庙”)等。

一、湘阴黄陵二妃庙

黄陵庙位于今湘阴三塘乡渔场堤外的湘江东岸。

“二妃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湘阴黄陵庙

据史料记载,位于古湘阴营田黄陵山南,黄陵山又名湘山。黄陵二妃祠最早称湘山祠,此后又称黄陵庙,皆因“湘山”与“黄陵山”而得名。

《汉书•地理志》说:“罗,连道,益阳,湘山在北。”

明嘉靖《湖南通志》直称:“黄陵山在县北四十五里,一名湘山。”

秦始皇南巡阻风于此,赭湘山。说明此庙建于先秦。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所记载的全国唯一,一座二妃庙、二妃墓在此地。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过湘山祠。《史记》对此作了记载: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史记》的记载说明,湘山上早就有“湘山祠”,并且有二妃墓。始皇出行,有太史跟随记录,其事迹是确凿可信的。 二妃谓娥皇、女英,帝舜之妻。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湘水西流,径二妃庙南,世谓之黄陵庙也。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故民为立祠于水侧焉。"现代伟人毛泽东亦有"斑竹一枝千滴泪"诗句引征此典。

相传二妃投湘水身亡之后,当地民众将其葬在湘江之畔的一个山头之上,并立祠祭祀二妃。这个山头名叫“湘山”。《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登熊湘”。人们认为,其中的“湘”就是湘山。因为黄帝曾经登临的缘故,后人又称其为黄陵山。二妃祠始称“湘山祠”,后又称“黄陵庙”。

史籍文献中对于湘山祠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原的作品《湘君》与《湘夫人》。

屈原被放逐来到沅湘,作《离骚》《九歌》等作品,《九歌》中有《湘君》《湘夫人》二首,专门描写屈原祭祀二妃时的情景。

黄陵二妃祠传自远古,最早属民间祠祀活动。但是,由于二妃的崇高地位及其重大影响,二妃祠逐步得到官府的重视。至东汉时,荆州牧刘表曾树碑二妃祠,碑名为“湘夫人碑”。树碑,是为了记载修建祠庙的功德,所以,刘表树碑,应视为其重修或重建了二妃祠。这是史籍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官方修建黄陵二妃祠的记录。

刘表之后,晋太康九年(288),时值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之后,黄陵二妃祠得到了修建,时人树碑纪念,碑名为“虞帝二妃碑”。

然而,使黄陵二妃祠在历史上第一次大放光华的,是唐代大儒韩愈。

唐元和十四年(819)春,宪宗李纯(788 -820)听信佛家之言,兴师动众,派遣使者从凤翔将所谓“佛骨舍利”轰轰烈烈迎进皇宫,皇帝及满朝文武都来礼拜,一时京师纷扰,皆称佛号。韩愈上书切谏,触怒宪宗,宪宗下决心要杀了他。但是大臣和皇室都反复为韩愈求情,宪宗乃改为将他贬到当时离朝廷最远的地方——常有鳄鱼吃人的潮州去当刺史。“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韩愈满怀悲愤辞朝南行,途经黄陵祠。他把船停靠在黄陵山下,拾级来到黄陵祠,在二妃神像面前虔诚倾诉。他在庙里卜了一卦,卦辞说“如汝志”。 此时,在韩愈的心里,“如汝志”应有两种理解:

其一即世俗所谓“心想事成”的意思;还有一层理解,那就是二妃在鼓励韩愈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和目标。那么,韩愈的立场和目标是什么呢?那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保卫儒家正统地位。

韩愈在《原道》有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以是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韩愈所称的“道”,是儒家的“道”。他说,这个“道”首先由尧帝传给舜帝,舜帝传给商汤,商汤传给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这就是韩愈的儒家“道统说”。韩愈反对迎佛骨,就是为了维护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

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唐宪宗驾崩,这年九月,新皇帝唐穆宗召回韩愈,任其为朝散大夫、守国子祭酒,并重新赐给他紫金鱼袋。韩愈随即把自己积蓄的十万钱,委托时任岳州刺史王堪帮忙修葺黄陵二妃祠。元和十五年十月,韩愈专门委派下属张得一到二妃祠祭奠,并呈荐他亲自撰写的《祭湘君湘夫人文》。祭文回顾了韩愈在黄陵祠祭拜问卜的过程,表达了他对二妃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黄陵祠修缮一新之后,韩愈又委托新任岳州刺史张愉帮忙树了一块碑。韩愈亲笔撰写了碑文,并请时任潭州刺史的大书法家沈传师(与褚遂良等齐名)书写。可见黄陵庙韩碑的历史价值与文学艺术价值,在唐代、在中华文化史上都是登峰造极的。

韩愈等所树的碑,称“黄陵庙碑”,其所撰碑文称:湘旁有庙曰黄陵,自前古立以祠尧之二女、舜二妃者。……二妃既曰以谋语舜,脱舜之厄,成舜之圣。尧死而舜有天下为天子,二妃之力,宜当为神,食民之祭。今之渡湘江者,莫敢不进礼庙下。

尧、舜是韩愈所尊的儒家“道统”的源头,而二妃身为尧女舜妃,“光尧之德”,“成舜之圣”,是儒家“道统”源头上发挥关键作用的重要人物,亦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开创者。

韩愈拜祀、问卜、修庙、致祭、树碑、撰文,不厌其烦,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究其目的,他其实是要用这一系列的行动,表明他对于维护儒家道统的坚定立场,继续他为维护中华主体文化而展开的斗争。 黄陵二妃庙也从此载入了儒家文化的史册,成为儒学史上一个神圣且富于神秘与传奇色彩的地标。

韩愈之后,黄陵二妃祠的传承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 从朝廷祭祀和敕旨册封到地方祭祀修缮十余次之多。

《旧唐书•哀帝》载:(天祐)二年(905)壬寅,湖南马殷奏,岳州洞庭、青草之侧,有古祠四所,先以荒圮,臣复修庙了毕,乞赐名额者。敕旨黄陵二妃祠曰懿节…… 后晋天福二年(937)五月,马殷的儿子、南楚国第三任国王马希范又奏请后晋高祖石敬瑭册封洞庭青草间古祠。黄陵庙由“懿节”改为“昭烈”。

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宋太宗下旨重建黄陵庙。这是史上首次由皇帝亲自下旨修建黄陵庙,修建黄陵庙成为“国家工程”。 明嘉靖《长沙府志》记载:

黄陵庙,在县北(湘阴县北)四十里,汉刘表建,以祀虞舜二妃。本朝因之,六月十四日祭。 儒家“祖述尧舜”。

二、零陵潇湘古镇潇湘庙(二妃庙)

潇湘庙(也叫潇湘二妃庙、二妃庙、湘源二妃庙)位于古郡零陵北门外十里外潇湘东岸浅山上,是祭祀舜帝行的重要场所。 潇湘庙 :古庙在潇湘合流(潇湘之源故名:湘源二妃 )庙之处,后徙于东岸,至正癸巳庙遭兵焚,遂置于潇湘门...

汉刘向《烈女传•有虞二妃》云:“有虞二妃,帝尧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 ”。她们是尧帝的两个女儿,也是舜帝的爱妃,她们曾经帮助大舜机智地摆脱弟弟“象”的百般迫害,成功地登上王位,事后却鼓励舜以德报怨,宽容和善待那些死敌。她们的美德因此被记录在册,受到民众的广泛称颂。舜帝在晚年巡察南方三苗之时,二妃并没有同行,可能终因放心不下,后便追随而来,在二人到达零陵之宁远九疑山的时候,传来了舜亡之讯,二妃相与痛哭,在九疑山上相携寻夫,“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舜既已殁,二妃顿觉心灵无所寄托,二妃回道,途经湘江,面对袅袅之秋风,下落之木叶,眇眇愁予的二人终还是捐身寒水,随舜而去了。为伟大的夫君殉情而死,其情状之壮烈,真是旷世罕有,显示她们自始至终都是忠于丈夫的模范妻子。二妃死后化为了湘水之神,后人尊之为“湘妃”,从此也就有了那泪洒成纹之斑竹的美丽传说。

 二妃与舜这凄婉而伟大的爱情故事,使得后人对湘妃二人的高洁品质十分推崇;又因二妃最后殒身于湘江,化为湘水之神,湘水流域的百姓时常向她们祈福,因而湘江流域修建了不少湘妃庙(洞庭湖君山,)。也许是从二妃神话流传开始的年代起,潇湘的子民们就开始祭拜这两位美丽的仙子。

“二妃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潇湘二妃庙

潇湘庙位于零陵古郡潇水东岸浅山上,是祭祀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古老神庙,也是历代王朝守土官员上任或离任迎新送行的重要场所。此庙是迄今潇湘两 仅存的湘妃庙之一,也是怀念舜帝、弘扬舜德、传颂二妃情操的文物载体。它与“萍洲春涨”著名名胜景观-萍岛隔河相望,也是声名古今的零陵千年潇湘古镇所在地,为古零陵南北之要津。

“二妃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零陵潇湘二妃庙

三、祁阳潇湘观位于县城湘江、祁水交汇处一突兀的石山上。原为潇湘庙,为纪念舜帝“浮湘江而溯潇湘”而建,内供奉舜帝和娥皇、女英像。明嘉靖年间(1522—1566)改庙为楼,毗邻学宫。此楼枕峋石、倚城墙、濒祁水、临湘江,环境独秀,且朝暮钟鼓之声悠扬,更烘托出学宫的空寂静雅,故景名“湘楼钟韵”,为“学宫八景”之一。

“二妃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祁阳潇湘观(二妃庙)

“二妃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祁阳潇湘庙旧貌

四、洞庭湖君山湘妃祠

湘妃祠,又名湘山祠,位于君山东侧,为湖南最早的祠建筑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八年(注:指公元前219年),……浮江至湘山祠。”唐代巴陵县令李密思《湘君庙纪略》载:“昔人有立湘君祠于此山,复谓之君山,其庙宇为秦王毁废后,亦久无构置。”可见秦代以前就已有湘妃祠,祠里供奉湘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

“二妃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洞庭湖君山湘妃祠

附 诗词:

二妃庙

七绝·怀古

帝舜南巡竟不还,

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珠泪知多少,

直到于今竹尚斑。

竹尚斑:斑竹,又称湘妃竹。刚竹的变种,湖南特产,出于洞庭湖君山和宁远县九嶷山。

“二妃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传说斑竹是二妃的眼泪染成的,据晋张华《博物志》记载:尧之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久悉为之斑,亦名湘妃竹。

二妃光尧之德,成舜之圣,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开创者,堪称“中华女圣”。二妃是中华“母仪”之首,是中华“女德”之源,是“湘女”祖师。二妃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湘阴黄陵二妃祠,是二妃文化圣殿,是湖湘文化发祥地,是湘女文化祖庭,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据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潇湘合流,洞庭湖畔,九嶷山下,湖湘大地沐浴着 “舜德文化”及“二妃文化”, 湖湘文化发扬光大。 (根据:1.湖湘文化:湘阴黄陵二妃祠史略等;2.湘妃与潇湘庙的故事等)

编写编辑:尹珺君

注:欢迎阅读,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