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用延时服务拉近“心”距离

作者:光明网

作者:李治颖

为破解居民上下班时间和社区办公时间重合难题,2021年9月以来,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着力建设31个“周末社区”,通过延长社区服务时长、拓展服务功能、推行“社情民意联系日”制度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办事需求。截至目前,通过“不打烊”服务共解决养老就医、交通出行、老旧小区治理等方面诉求约4000件。(中国组织人事报)

社区是服务群众的基本单元,服务群众事无巨细,且离群众最近。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八小时之外”的群众办事难题如何解决?既要满足群众办事需求,还需找到社区服务群众的恰当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那么,这就需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法上加以改进。

时间延长,服务拓面。表面看是时间延伸,实际上是服务扩容。因为服务“不打烊”,不仅是服务时间的延伸,也在不断拓展服务空间、丰富服务内容、拓展覆盖范围。特别是因地制宜延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巷红韵”微阵地工作日时长至晚上8点半,周末、节假日对外开放并提供服务,建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预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做好预约登记工作,这一系列举措让群众感受到社区服务的精度、力度和深度。

服务“不打烊”的背后,是机制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日益改良。比如,实施政务服务预约机制,让原本只能在正常工作日办理的党员关系转接、居民矛盾调解、社保老龄等事项均能在周末办理,极大方便了广大群众对社区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又如,探索社区工作者错时工作制度,通过错时调休等方式,统一调配社区工作者人员到岗、服务到位;推进社工帮办、代办服务,让居民少跑腿、得实效。

服务延时,关系拉近。把分时段服务变成全天候服务,让那些因为其他原因错过社区正常工作时间的人们,仍旧可以接受社区服务。“不打烊”不断拉近着社区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其中蕴藏着的是社区为民的“浓浓温度”。特别是依托社区党组织推出非工作日为民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红色体验类、文化传承类、社区治理类等多元服务。把机关、国企、“两新”组织等共建单位资源调动起来,推动形成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

用延时服务拉近社区干部与广大群众之间的“心”距离,一同凝聚共建共享新动力,携手开拓幸福美好新生活。(李治颖)

来源: 河北新闻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