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朝文:在国际传播一线奋斗的日子(下)

作者: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王朝文 1960年7月14日生,参考消息报社原社长、党委书记,高级编辑,曾任新华社法语国家地区总分社副社长、非洲总分社社长、欧洲总分社社长、外事局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向海外报道中国

在海外讲中国故事,一定要掌握技巧,从小处入手,从情感入手,研究受众心理、需求和习惯,语言要精准,符合国外习惯,要易懂,这样故事才能讲得好,国外受众才能听得懂、听得进,故事才能传得开,才能在讲故事中传播中国观点。于是,我带领记者,牵头研究对西方的外宣技巧,策划制定对外报道方案,确定报道题目。

高层出访是扩大对外宣传的最佳时机。在非洲总分社和欧洲总分社担任社长期间,我充分发挥地区优势,调动整合区域报道资源,围绕大陆最高领导人访问活动,加强权威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巧妙主动设置和嵌入彰显我价值观念、符合国外受众接受习惯的具体议题,向世界全面真实展示中国各领域的发展进步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力传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王朝文:在国际传播一线奋斗的日子(下)

▲ 王朝文(右一)带队采访南非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

针对欧洲语种繁多的特殊情况,为增强报道有效性,在以英语报道为主的基础上,我根据新华社党组的要求,在巴黎分社恢复了法文编辑部,组织柏林分社、罗马分社和布加勒斯特分社加强德语、意大利语和罗马尼亚语客户端报道。为扩大传播力,我抽调总分社采编人员创建了“新华欧洲”中、英文双语客户端,在欧洲打造了一个新华社全新的外宣平台。

2014年,“新华欧洲”客户端在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上线当晚,法国总理瓦尔斯、西班牙首相拉霍伊等多国政要为“新华欧洲”题词祝贺。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希腊、西班牙、意大利、阿尔巴尼亚、芬兰、拉脱维亚等十多个国家的主流媒体、网站对“新华欧洲”客户端的上线予以报道,其中意大利主流媒体AGI通讯社用六种语言和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进行了报道。客户端开通几个月下载用户量即超过1000万,引起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

与西方争话语权

2011年,英国BBC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中国人来了》,分上下两集,专门描述中国人在非洲和海外的情况。片子充满了西方人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既有醋意又有敌意。片子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诋毁中非关系,诋毁中国在海外的形象。当时,我正在新华社非洲总分社担任社长。看到BBC的纪录片后,职责和使命要求我,必须坚决驳斥西方的抹黑,捍卫国家利益。我立即要求相关记者采访写稿,进行了有效的反击。

2012年,看到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朋友越来越多,非洲对中国的感情越来越好,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散布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谣言。我按照总社要求,组织策划“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中国在非不搞新殖民主义”系列稿件,有力地驳斥了美西方的谣言。

2016年,欧洲遭遇钢铁业危机,一些西方媒体将矛头指向中国。针对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的不实报道,我立即组织报道,阐述中国解决钢铁业危机做出的努力,批驳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澄清事实、以正视听。在组织批驳的同时,我组织记者有机结合中国经济、中国与欧洲经贸互动等议题,加强涉华报道、尤其是涉华经济报道。主动采访、搜集欧洲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各国政要言论,如法国前总理拉法兰、“金砖先生”奥尼尔等,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是如何设置议题和引领话题。可以说,在当今国际舆论场上,谁掌握了议题设置权,谁能引领话题,谁就会在国际舆论场占主动。

2016年,在总书记访问塞尔维亚、波兰前夕,我组织华沙、马德里、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雅典、萨拉热窝等分社对“一带一路”在欧洲的建设进展和存在的困难等进行了深度调研,涵盖中欧班列、经贸合作、推进难点等重要内容。

为了讲好中国故事,2016年,我组织总分社主动设置议题,精心组织党中央治国理政、“中国梦”“四个全面”“一带一路”、G20杭州峰会等重大主题宣传;聚焦国家战略全局和外交工作大局,推出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访问欧洲重大外交活动报道;同时,围绕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重大涉华事件和巴黎恐袭、希腊金融危机、欧洲难民危机等重大国际事件,主动发声,积极抢占话语权,组织进行系列报道。参加南海非法仲裁案报道的总分社和海牙分社两名记者,因在采访报道中主动出击,有力维护中国核心利益,受到多方表扬。

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在重大报道上先声夺人,运用重要事件、重要节点主动设置议题才能引领话题。用事实说话,用真实的故事打动人才是传播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我在非洲期间利用国际儿童日这个重要节点,组织策划《非洲儿童需要国际社会更多关注——专访联合国儿基会东南非地区主任》《专访:为了妇女儿童的权益,我们会一直干下去》《难民营儿童的未来在哪里》《难民营里升起的红太阳》《乌干达儿童钟情中国武术》等数十篇中外文文字图片视频稿件,向世界介绍了真实的非洲,通过介绍真实的非洲,传播中国的观点和中国的声音,增进中非友谊。

为了与西方媒体争夺话语权,2012年,新华社非洲总分社在非洲刚果(金)和尼日利亚分别开通了“新华短信”和“新华手机报”,两个月内用户总数超过30万。新华社影响力在非洲的不断扩大引起西方高度关注,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德国《世界报》、法国国际台等均撰文评论新华社在非洲的影响力,牛津大学将新华社在非洲的影响力作为重点学术研究对象。

王朝文:在国际传播一线奋斗的日子(下)

▲ 王朝文采访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施泰纳。

40年过去,我经历了无数难以忘怀的峥嵘岁月,有幸见证并记录了无数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采访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采访过许多国家政要和世界名人,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和走向世界的进程,参与并见证新华社走向世界的进程,其中的苦乐艰辛都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感谢党对我的培养,感谢新华社党组对我的信任,让我在新华社的40年工作中得以在采编、经营、管理、报刊十多个不同岗位学习、锻炼、成长,让我从一名懵懂的年轻记者成长为一位具有一定实战和管理经验的新闻多面手。我还要感谢所有支持过我的老领导、老同志,感谢所有与我共事的同志,我的成长道路离不开他们的帮助与支持。

我虽然告别了一线岗位,但我始终不会忘记自己是国际传播战线的一名战士,我将永远孜孜不倦为祖国的外宣事业助力,为钟爱一生的国际传播奋斗。

【注:本文刊登于《中国记者》2021年第12期】

— END —

图文 | 中国记者

作者 | 王朝文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