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2018年4月11日,一位工作狂人倒在了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发现他的同事还以为他是加班太累了,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下,可等了很久却未见其苏醒,才让同事渐渐感觉到了情况不对,仔细观察后才发现,他已经走了。

这位工作狂人叫王逸平,是一位优秀的党员,更是一位有着卓越成就的“药神”。他所研制的药品拯救了无数被心血管疾病困扰的患者,还让古老的中药走入了现代医学,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王逸平走的时候才55岁,还没到退休的年纪。新研制的药品受到了多国的认可,正在准备下一步的测试。而他更是盼望着要研究出更多的新药,可以造福人类,可以继续把中药推向世界,但是他的时间却在那一天停止了。

起先大家以为,经常加班痴迷工作的他是不是因为高负荷的运作,才导致的猝死,毕竟这类事件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也时有发生。不过在同事眼里,王逸平虽然是个工作狂,但他也懂得劳逸结合,比如把家搬到了单位附近,累了或者不舒服了就会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小憩一会儿,恢复精力。

那究竟是什么无情地带走了还有一身壮志未酬的王逸平呢?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答案就在一本记事本里,里面藏着王逸平的秘密,他从来不会和别人分享,只是自己默默地写在本子里。直到去世后同事们才看到了里面的内容,原来他病了,病了好久,一直独自在和病魔斗争着,从来不向他人提起自己的痛苦。

弃医从药

时间追溯到30年前,那时王逸平还是一个医科生,正准备拿起手术刀开启自己的从医之路。但是一次难忘的实习让他决定修改了人生的轨迹。

一个生命垂危的老大爷,拉着他的手,嘴里念叨着:“医生救救我,我不想死。”可后来从主治医师那得知这个大爷没得治了,因为没有药。

当时王逸平觉得很沮丧,明明自己想要当医生来济世救人的,但是空有诊病之术,没有治病之药,那还谈何救人。再想想,就算当上了世界闻名的神医,可一生能够医治的病人数量也被时间控制得死死的。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挽救更多的人成了王逸平思考的方向。最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下现有的医科成绩,转而报考药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此当上了一名药师。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立志将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制药上,把研发出让所有临床医生首选的药物作为人生最大的目标。

那一年,王逸平才25岁,健健康康,朝气蓬勃。

提速前进

一转眼到了30岁,王逸平当上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最年轻的课题组组长。可是无情的命运跟他开了一个致命的玩笑,精通药理的他却患上了当时乃至现在都难以治愈的克罗恩病。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这是一种折磨人的慢性病,在国内很少见。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可行的治疗方案只有切除病变部位,但是也有极大的概率复发,最主要的是无药可治。王逸平先后切除了80厘米的末端回肠,和20厘米的升结肠,可惜手术刀并没有能够斩断他与病魔之间的联系。

在充分了解了自己的病况后王逸平决定:既然无法将它赶走,那就与他共存吧。他准备了一本崭新的记事本为自己的病程做记录,除此之外也就是靠药物来维持了,之后从来没为自己的身体再去寻医问药过。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因为在他看来生命本就有限,他常告诫自己:

“人一生大约有3万天,能用来工作的有效时间只有1万天。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了”

现在自己的身体还把这个倒计时提前了,那就得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了。

于是他便开启了全力加速模式,把绝大多数假期都用在了工作上,一周七天,每天都是最少十二小时泡在研究室里反复地进行实验。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中药现代化

当时王逸平研究的项目是破解丹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秘密,古人虽然发现了丹参的功效,但是对于病情危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煎服中药的治疗过程是费时又见效慢的,临床上运用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那如何把古人的智慧融入现代医学之中,让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发挥更大的妙用呢?找出丹参中主要的药用成分加以提炼,再以更容易吸收的方式对症下药,从而达到最佳的疗效,这就是王逸平想要达到的目标。

虽然我嘴上说的很简单,可实际上想要研制一种新药绝非易事,生物医药领域素来被“双十定律”所束缚,即“投资十年,十亿美金”才能研制出一种新药。可见王逸平的制药之路还是任重而道远的,而且当时的科研条件并不宽裕,设备和材料方面都是多个研究组共用的,这让本就困难的研究更是雪上加霜。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他时常在别的研究组休息的时间借来实验器材,然后整晚整晚地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研究。

好在王逸平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在探索丹参奥秘的路上遇到了一位重要的合作伙伴——宣利江。

研制新药的过程可谓是相当的枯燥,就第一道步骤确定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就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

1994年,宣利江正在攻读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博士学位,同时他所在的研究组也参与了研究丹参的项目。有一天,宣利江把自己组分离得到的一些丹参水溶性成分送去王逸平处进行活性筛选。

同样的事情他们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次了,但这次却意外地有了新的发现,一些活性成分是之前没有记录过的,期待已久的突破将原本只是工作交集的两个人绑在了一起,从那以后他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知己,乃至终身的合作伙伴。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在两人的通力协作下,经过反复实验的认证,丹参乙酸镁以其超强的活性在成千上万组实验数据中一骑绝尘,脱颖而出,基本可以认定为丹参中最主要的药用成分。以丹参乙酸镁为质量控制标准的新药“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横空出世。接下来就是通过临床试验来印证它的疗效了,而这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晃眼13个年头过去了,新药在两人的细心栽培下“茁壮成长”,现在已然长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可以骄傲的面向社会了。她也不负众望,通过一次次的临床试验证实了她对冠心病、心绞痛有着卓越的疗效,从而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还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成功的奥秘

就此,虽入药百年,却不知其理的丹参,终于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成为了大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典范。

直到他离世的那一刻,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已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累计销售额突破250亿元,让2000多万名患者受益。

在同行眼中,他们的成功是专业和幸运的相辅相成。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成功是一次次的失败堆砌而成的,并不存在运气的成分。当上万次失败被一一排除,那剩下的必然会更接近成功。

相较于运气而言,“再战一回合”的精神才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必然条件,而这正是王逸平投身制药业以来一贯的工作态度。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无私的奉献

王逸平是研究所里的“拼命三郎”,这一点在所里人尽皆知。“困了就睡沙发,病了给自己扎一针,平时老往厕所跑,也不怎么爱喝水。”这是同事和学生眼里王逸平的日常,都知道他以前是学医的,以为他对自己的身体心里有数,只是急着出成绩,拼命了一点。

可又有几个人知道,他是真的在拼命。睡沙发是因为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来回赶路上,而有的时候躺着是因为疼的站不起来了。扎的是止痛针和激素用于缓解克罗恩病的症状。他的病注定让他去厕所的频率会比常人高不少,为了减少腹泻的次数他尽可能地少喝水,还因此得了严重的肾结石,因而加重了腹部的疼痛。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大多数的同事和学生是在王逸平离世后,事迹被公布出来了才知道他常年被病痛折磨着。再回想起过往,与他谈话的时候他会突然蹲下一会儿,或者是出差时在宾馆装满热水的浴缸里一泡就是很久,同时和学生们这才意识到:那都是在尽量的缓解疼痛。无不让人感触万分。

如果换做常人,面对自己不久的人生,可能会想着极力去享受生活,享受这个世界,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但王逸平却是个例外,奢侈几乎跟他沾不上边。他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旧物,开了十几年的旧车,穿了十几年的夹克,数字按键严重掉漆的诺基亚,还有那本泛黄了的记事本,唯一让他觉得奢侈的,可能就是网购的一罐红茶了吧。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王逸平的记事本上详细的记录下了他每次比较严重的发病情况。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用了25年,近200条文字记录,痛醒、便血、尿血等等字眼频频出现,而且越往后越频繁,阅览过的同事无不为之坚韧的精神而感动。

而早知他得病的宣利江心里,更是五味杂陈。在问及王逸平生前情况时他感叹道:“我知道他得了克罗恩病,但不知道他是如此的痛苦。之前还拿切掉了1米肠子的事跟他打趣开玩笑,甚至向他劝酒,现在想来真是后悔不已。”

虽然只是同事间无意的玩笑,可是王逸平又何曾不想能如常人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呢?可是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还想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科研上,开发出更多的新药来拯救因无药可治而面临死亡的人。

那王逸平的病又有谁能来治呢。他很清楚,自己这个克罗恩病至今连病因都还没查明又何来的药物能治呢,无非是用激素和止痛剂强压着而已。离世前的几个月他早已有了不久于人世的预感。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王逸平将毕生的研究所得都整理成了文字资料存满了办公室的两个柜子,只为自己不在了有人能接过他手中的棒子继续跑下去。在他最后几篇关于病情的记录中可以发现,药物的效果已经越来越微弱了,止痛针根本压不住疼痛,好几次都感觉生命到了尽头。

但只要王逸平有一息尚存,他还是继续计划着下一步要去做什么,继续关注着新药研发的进展走到了哪一步,继续一次次的记录着自己这不治之症的进程留给后人参考,直到2018年3月26日,最后一篇病情记录:

“今年以来上腹部间歇性疼痛时有出现,中午餐后经常会出现痉挛性疼痛。”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悄悄地离开

半个月后,王逸平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但这一次却再也没能走出来。倒在了他常用来缓解疼痛的沙发上,倒在了他一生所许的岗位上,不远处的地上还有一支用尽了的止痛针。

愿天堂没有痛苦,王逸平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他自认为还没有奉献够的世界。4月21日,上海药物研究所为王逸平举行了追悼会。700多人自发前来为他送别,有他的学生,有他的同事,还有他几十年的老搭档。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生命的意义

虽然王逸平已经不在了,但他未尽的事业并不会就此搁浅,他生前研发的新药“硫酸舒欣啶”能够有效地对抗心律失常,已经完成了二期临床试验,获得了中国、美国、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即将造福更多被心血管疾病困扰的人们,而丹参多酚酸盐的口服药剂的研制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执着的王逸平并不在乎单一维度下的生命线有多长,而是极力想在多维度下让生命变得更加充实,拥有更大的能量。而这一点毫无疑问,他做到了。用自己有限的时间来拯救了无数个鲜活的生命,他就是这个时代的“药神”。

药神王逸平造福2000万人,55岁离世后同事才知:他25年前得了绝症

2018年11月16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王逸平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