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放前后皖东北地区反动会道门的活动及消亡历程

作者:乡土泗州

文:杨立峰

(全文近七千字,有兴趣的朋友请耐心阅读)

解放前后皖东北地区反动会道门的活动及消亡历程

网络图片,反动会道门原始登记史料

会道门,是由封建王朝时期的秘密教门发展演变而来。他们一般用师徒传承的方式建立组织,以被曲解、改造的儒、道、释三教教义、学说作为维系内部团结的工具。到了民国时期,秘密教门蜕变为会道门,在政治层面和社会层面沦为落后、反动的组织。

皖东北地区,解放前包括五河、灵璧、泗县、泗洪四县,解放后泗洪划归江苏。本文所探讨的以安徽省所辖上述的五河、灵璧、泗县三县为主。

自1194年黄河夺淮以来,皖东北地区连年水患,成为整个中国灾情最频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民不聊生。至清末民国时期,本地不仅水患严重,人祸更深!兵灾、匪患、地主对土地资源的掠夺与占有,加重了本地人民的苦难。而反动会道门,更是活跃在本地,与其他恶势力一起荼毒皖东人民,成为皖东北地区的一大毒瘤。

皖东北地区的会道门势力数量众多,成分复杂。史料记载,据不完全统计,本地区解放前与解放初期的反动会道门多达几十种,而且各县既有外地传入且规模较大的会道门,也有本地人自己组建的规模较小的会道门组织,还有活动方式、内容相同但不同地区名称不同的会道门组织,等等不一而足。

一、本地区各县存在的会道门种类及其渊源简述

解放前后皖东北地区反动会道门的活动及消亡历程

安徽反动会道门历次暴乱示意图

五河县

该县见诸资料的会道门有20余种,以下对该县部分主要会道门做一简介

红枪会(本地又叫小刀会):红枪会起源于八卦教,它继承了八卦教流裔大刀会、义和团的组织传承,是在金钟罩、仁义会等民间秘密社会组织发展融汇的基础上形成的民众自卫武装组织。20世纪20年代该组织由河南蔓延至本地区。关于这个组织,我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指出:“红枪会名称的由来,乃是因为他们所用的武器大多系长矛,在长矛上系以红缨。其起源实发于山东,渐流衍于豫陕。溯其渊源,远则为白莲教的支裔,近则为义和团的流派。其蔓延的迅猛,完全是因为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军阀兵匪所压迫所扰乱而自然发生的反响。”20世纪30年代五河地区红枪会首领曾有陈子安、黄汝华、钟万章等人。

一贯道:1937年由济南道徒王星五传入蚌埠市,后传入五河县。一贯道,又名天道,所谓从天而降的道。它的别名很多,主要有:先天大道、孔孟圣道、孔孟大道中央大道、白阳教、性理大道、明理道、中庸道、明一道、老母道、真道、真天道、中道、崇华堂、中华道德慈善会等等。一贯道是中国近代史上流传最广、势力最大、人数最多、活动最突出、危害最严重的一个会道门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县内先后出现无极道、一贯道、天道教,民国35年(1946年)三教合一,统称一贯道。民国36年12月29日民国县政府曾奉命取缔一贯道。

关门道:也称天门道、神师道、全家道(传道时要全家入道)。1937年由涡阳县阎集乡的刘大庄、刘金兰创办。五河解放初期,该组织以黎门会为基础秘密发展会众。道主系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司令部派令,番号为“皖北剿匪卫民军”。设24个坛主,有道徒5197名,有严密的组织系统,设有总队、大队、中队、分队、小组若干,委任有旅长、团长、营长、连长等职。该组织后与五河县另一会道门组织圣贤道合并。

圣贤道:又名坐家修、来生道、还乡道。有道首15名,道徒3014名,后与关门道合并。

九宫道:又名普济佛教会、中央道、中华先天道、黎明道等。有道首4名,道徒72名。

该县其他会道门组织还有眼光道、万国道德会、平心会、猴子会、地坛会、天仙道、龙华圣教会、西华堂等。

灵璧县

解放前夕,该县境内活动着30余种会道门组织,计有道首987人,道徒4479人。其中影响较大的会道门有21种,即:圣贤道(关门道)、一贯道、猴子会、三元会、先天道、一心天道华圣教会、万国道德会、长毛道、西华堂、大刀会(也即红枪会)、天门道、同善社、红旗门、同仁道、天真会、地坛会(也叫大地坛)、大佛门、小佛门、性理会、乾元堂和灵山道。

猴子会:又称古佛道,因其道徒在念咒语时乱蹦,故被群众称为猴子会。

三元会:又名慢三元、快三元。所谓慢三元,就是盘腿大坐,闭口祷告,修仙成佛;快三元是烧香磕头,捉妖拿邪。创始人是灵璧县的戚连孝。

先天道:又名西华堂、金华堂、三华堂、乾元堂、莲花堂。

万国道德会:又名孔教会、道德会、万字会。

同善社:又名同善堂。

地坛会:也叫大地坛、天地坛、眼光道。于民国元年(1912年)由灵璧县尤集北谭楼村谭元龙之嫂(巫婆)所创办。因由谭姓人创办,所以叫大地坛。其弟弟谭元志、谭元龙原是补锅匠,后停止手艺,专门传道。

一心天道华圣教会:又名龙华圣教会、一心天道、一心堂、长毛道、正心慈善会、大东亚佛教联总会、一心圣教会、一真道、慈善会、中华慈善救济会、倾家道、九倾六、美善救国联合会、一心学社堂、古敦会、真主玉道新后天。

红旗门:又名红旗会、乾门、银门。

泗县

泗县的反动会道门有圣贤道(又称关门道)、一贯道、先天道、猴子会、大刀会(其实也是红枪会)等40种。

解放前后皖东北地区反动会道门的活动及消亡历程

解放初期安徽省部分会道门分布图

二、解放前后各反动会道门的部分事迹简介

各会道门成分复杂,组织松散,诈骗、强奸、或阴谋发动地区叛乱。在皖东北地区成为社会上的毒瘤。但也有部分会道门在朴素的爱国情怀的感召下,在抗战期间有过抗日的行为。

例如五河县的红枪会,民国26年(1937年)11月,尤巷、黄坂、宣滩、官塘铺等地红枪会200多名会员,在陈子安、黄汝华率领下,联合小溪河、临淮关的红枪会数百人直奔日本侵略军占领的明光。日军见红枪会会员逼近,遂进行射击。红枪会因武器过劣,伤亡十多人,被迫撤回。翌年3月,安淮集、蜡嘴一带红枪会50多人,由传教师钟万章带领,配合临淮红枪会(会长巨晓川),兵分两路,于黄昏时分同时向前坂日军据点进发。陈继业(18岁)吹着牛角当号令,钟万章指挥冲锋,一鼓作气攻到前坂村附近。日军用机枪扫射,红枪会会员手握大刀、红缨枪冲杀前进因日军火力太猛,红枪会会员伤亡很大。虮蜡嘴的杨士香、叶雨、夸年子、郑三等数十人阵亡,传教师钟万章在阵前自杀。

抗战时期我党也曾本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的立场,接触和团结了部分会道门,为更好的开展本地抗战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

但由于会道门组织自身的历史原因,使它们走上了日益反动、自绝于人民的道路。以下列举部分史实:

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14日,新四军三师九旅二十七团二营驻扎在沱湖东岸胡集一带,准备开辟沱西地区。六连和区队武装驻扎在沱湖西岸的大董家。14日清晨,部队正在大董庄前出操,伪军李成伍部和一些地痞流氓、小刀会成员几十人前来挑战,王建棠、吕振球遂指挥部队投入战斗。结果中计,在日伪军的围攻下,连长桑法英及所属60余名新四军官兵在随后的臊狼窟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

民国三十一年(1942)6月28日,浍南、沱西两区“小刀会(红枪会)”密谋暴动,被县地方武装镇压,会首杜家兆被处决。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路东区(今沫河口区)发生两起会道门暴动事件,两名乡干部遭杀害,夺去长枪20余支,乡政府房子被烧。关门道在传道中,逼死群众4人。圣贤道密谋攻打区乡政府,抢走公粮,拆毁铁路,但被侦破,未能得逞。

1954年1月,反动会道门制造“毛人水鬼等谣言,从凤阳、嘉山传入本县,致使不少乡村群众恐慌不安,彻夜不敢熄灯。公安部门抽调干部100多人下乡辟谣,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逮捕大小道首35人,受骗群众万余名退道。2月底,谣言平息。

反动会道门利用“下神”、“念咒语”、“看病”等形式,说天道地,蛊惑群众,传播迷信思想。通过招收会员、捐献等形式大肆聚敛钱财。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潼山、刘寨等地 发生会道门暴动,县武装大队和宿县军分区部队开赴现场平暴,经过两天的战斗,平息了暴乱。

1958年7月22日,浍沟乡张时庄暗藏的反动“圣贤道”道首时庆安等纠集道众14名,携带凶器,攻打县看守所,企图劫走被捕入狱的反动道首吴万昌等人。经过激烈的战斗,闯入看守所院内的14名道徒,12人被击毙,1人被击伤,1人被俘获。民警战士1人牺牲,3人受伤。这起案件后被公安部通报全国。

抗日战争期间,在五灵凤县的沱北区,大刀会以“防匪保家”为幌子组织起数百人的武装,接受五河县汪伪政府的领导与编制。

民国30年(1941年)6月,在特务分子孙学忠操纵下,组织暴乱。郝巷、大秦家、瓦韩一带的红枪会,在秦广龙的指使下,聚众数百人,打死地方武装民兵8人。

泗北地区则有圣贤道、万国道德会等四处活动,制造谣言,破坏抗日斗争。这些反动会道门先后都被抗日民主政府剿灭或取缔。

民国38年3月,黄圩区卢东乡小孟庄关门道道首李文明、王东扬、梁广文等组织道众140余人,策划暴动,被公安机关破获。11月,该区猴子会首领梁家俊活动会众百余人,自称司令,委任团、营、连长20余人,勾结沱东区关门道首石赞玉、灵璧县反动道首袁玉凤、汤宗良等,计划袭击区乡政府、抢夺枪支,杀害干部,“扯起大旗拉游击”。

1952年,关门道道首互相串连,活动于屏山、大庄、墩集、黑塔等区。

1953年2月6日县公安机关侦破以石祥云、周家田等为首的反动会道门,在枯河乡小赵庄、旗杆乡周刘王庄封官加委,制造令旗、袖章、符号,准备大刀、长矛,妄图攻打泗城和五河县案。

三、解放前及解放后我党及政府关于打击取缔反动会道门的措施及行动

解放前后皖东北地区反动会道门的活动及消亡历程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反动会道门,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采取坚决措施,加以打击和取缔,1949年6月,皖北军区、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联合发出布告,宣布对反动会道门严加取缔,并根据“首恶必办,胁从从宽,有功必奖”的处理方针,规定如下办法:

(一) 所有道会门组织均应解散,不得再有任何活动,

(二)对进行暴乱之会匪,坚决武装镇压,凡参加会门的群众应迅速脱离。

(三)凡策动会门骚乱的匪特,及甘心为虎作伥的会门首要分子,政府决予严办。如能翻然悔悟,立即向政府投诚,放下武器,准予将功折罪,从轻处分或免予处分。

(四)一般会门的各级首要分子,应迅速向当地公安机关进行登记,如能悔过自新,当予宽大处理,若不登记,继续秘密活动,一经查出,决予严惩。

(五)所有被胁迫欺骗成因一时不慎而参加会门的群众,只要自动脱离会门组织,再不参加会门活动,一律不予追究,若能揭发匪特阴谋及其各种破坏活动者有奖,知情而不揭发的,一经查出,以窝藏匪特论处,决不宽待。

(六)受骗参加会门的民众,制有刀矛或藏有其他武器者,应自动交出,政府可酌给代价。参加暴乱者,不在此例。

1950年9月2日,华东局社会部发出《关于目前处理会道门的指示(草案)》,要求各级公安机关侦察破案,打击道首,镇压暴乱。12月12日皖南人民行政公署亦印发布告,取缔所有反动会道门,打击首要分子。

1952年11月24日至12月3日,第四次全省公安会议决定,在镇压反革命第三阶段,对反动会道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全面取缔。遵照“依靠广大群众,发动所有道众,争取分化瓦解一般小道首,打击反动大道首”的方针,争取多数,孤立和打击少数,严格分清界限,缩小打击面,只是取缔解放后进行过暴乱(或暴乱未遂的)或有反动活动的道会门。打击的重点有五:(一)解放后为首聚众暴乱或企图暴乱的(二)诈骗、强奸,罪恶大、民愤大或有血债的;(三)兼有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反动军、政、警、宪、官吏、不法地主等身份之一的;(四)悔过自首后又继续进行反动活动的;(五)点传师以上(或相当于此类人员)的职业道首。上述道首中若有罪恶大、民愤大的反革命分子,要坚决杀掉一批,其不够处死者,应该关押起来,劳动改造。对解放后无组织活动或反动活动的道首一律不以反动道首论。对一般的分坛主(及其他类似的)等骨干,若不兼有其他反革命骨干身份,不是组织暴乱的同犯和指挥者,一律不捕,应集训交待和当众悔过、办理登记后,交群众管制。各地公安机关根据部署,认真组织实施。

镇压暴乱,是实施取缔反动会道门的重要措施之一。公安机关采取武装镇压和政治瓦解的手段,将建国后皖东北地区发生的数起反动道会门暴乱一一平息。

1949年5月25日,五河县关门道组织道众1500余名,进行暴动,攻击区乡政府,杀害乡干部2名,夺去长枪20余支,砸毁汽车1辆,烧掉乡政府房子2间。在传道中,逼死群众4人。圣贤道密谋攻打区乡政府,抢走公粮,拆毁铁路,但被侦破,未能得逞。

1950年2月,五河县在一些区乡开展取缔反动会道门的宣传活动,发动群众主动登记退道。至4月,道徒退道的有52户,1300余人;交出“大印4枚、道会宗旨本1本、传道本140本、道牌子100余片、铜证章10多枚、道令符110余张、证件大印3件、委令状34件、大旗10面、“透天机”2本。6月,全县已有4227名道众退道。

1953年1月在全县10个区113个乡中的91个乡进行宣传取缔反动会道门的运动。召开干部动员大会409次,有2.4万人参加;群众大会774次,有16.1万人参加,受教育群众占全县总人口49.1%。此次逮捕道首92名,有1万多名群众退了道。

1954年1月,有关“毛人水鬼”谣言从凤阳,嘉山传入该县8个区30多个乡,致使民心浮动,严重影响生产,公安机关逮捕道首35名,受骗群众1444人退了道。谣言至此平息,反动会道门组织在五河县基本瓦解。

解放初期,一些会道门与反动武装组织相结合,与人民政府为敌,扰乱社会治安,先后被公安部门取缔。

1949年5月,“九宫道”纠集宿县、灵璧、怀远等地道徒,与武装匪徒相勾结,袭击赵桥和宋河乡政府,被公安武装击溃,一批道首和道徒被捕。同年,公安部门根据侦察得知,其他会道门也有与特务和残存土匪相勾结的劣迹。于是,县公安机关于1952年奉命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4月,由18人组成的工作组奔赴沱河区赵桥乡,开展取缔反动会道门试点工作,他们发动群众,摸底排队。先后集中大小道首30余人;道徒数百人,学习有关文件,同时宣布9种会道门圣贤道、一贯道、先天道、九宫道、猴子会、天门道、大刀会、西华堂和长毛道为反动组织,予以取缔。通过学习,大多数道徒认清了反动会道门的劣迹,自觉与反动的会道门划清界线,并主动办理退道登记手续。

1953年取缔反动会道门工作在全县8个区、183个乡(镇)同时开展登记工作结束后,对有破坏活动的道首交群众监督改造,一般道徒只要办理退道手续,政府不追究任何责任。在取缔工作中,公安机关给17387名道徒先后办理了退道登记手续、收缴铜佛像43尊,各种符号证章26件,经书16册、道衣6件、刀枪546把(支)和土枪(炮)208支(台)。此后,被取缔的反动会道门暂时销声匿迹。

1957年春,“圣贤道道首吴万昌、万贤成、陈兴云等人,阴谋于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攻打浍沟、高楼和大路乡政府,夺枪抢粮,建立据点,与人民政府为敌,经公安机关侦破,吴、陈等案犯于1958年4月被捕。同案犯陈兴安、时庆安和陈西海等人遂纠集道徒,实施“劫牢反狱”的反动计划,7月21日晨,时庆安在沟乡张时庄他的家中与部分道徒秘密准备梭标、镰刀、斧头、三股叉和老虎钳等凶器,于当晚10时徒步出发,次日拂晓抵县城北双槐树下,与陈西海等14人会合。他们打着道旗,手持凶器,自北关入城后燃放鞭炮,于5时30分抵看守所北小门,首先刺伤门岗,闯进院内,继而刺伤内岗,一般道徒直奔监所号房外,高喊在押犯陈兴云的名字(陈犯因被同号人犯制止而未敢动作)道徒们公开叫嚷:“我们是专打政府人的”。这时号房内企图逃跑的与制止的人展开搏斗。另一股道徒偷袭武警宿舍,致使5名民警受伤,1人牺牲。

县委书记方中国接到报告,立即组织并指挥公安干警和兵役局、县委及县政府机关干部,将闯入看守所院内的武装道徒紧紧围住。经过40分钟的激战,击毙12人,击伤1人,活捉1人,缴获全部凶器、道旗和袖标。事后,县公安机关立案侦察,逮捕了参与暴乱的其余人员,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监所防范措施。国家公安部将此案通报全国。

同年秋,公安机关对被取缔的反动道会门进行清查;为残存的道徒逐个办理退道登记手续,给堂主以上的道首和骨干分子逐人建立卡片,立卷存档。1980年,宿县地区公安部门对已被取缔的反动会道门组织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本县13个区(镇)44个乡的76个村尚有61人未办理退道手续并有所活动。对此,公安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1949年3月,黄圩区卢东乡小孟庄关门道道首李文明、王东扬、梁广文等组织道众140余人,策划暴动,被公安机关破获。11月,该区猴子会首领梁家俊活动会众百余人,自称司令,委任团、营、连长20余人,勾结沱东区关门道首石赞玉、灵璧县反动道首袁玉凤、汤宗良等,计划袭击区乡政府、抢夺枪支,杀害干部,“扯起大旗拉游击”,也被县公安局及时侦破,为首分子梁家俊等被逮捕惩处。

1950年12月11日,泗县关门道头子张道仁被依法公审枪决。

1952年,关门道道首互相串连,活动于屏山、大庄、墩集、黑塔等区。1953年1月——8月,以取缔反动会道门为中心,开展第三期镇反。县委抽176人,深入到大庄、屏山、墩集等重点区、乡,组织党团干部宣传党的政策。许多小道首悔悟,一些反动道首陷于孤立,受到广大干部群众批判、斗争和专政机关惩处。

以石祥云、周家田等为首的反动会道门,在枯河乡小赵庄、旗杆乡周刘王庄封官加委,制造令旗、袖章、符号,准备大刀、长矛,妄图攻打泗城和五河县,1953年2月6日为县公安机关侦破。缴获经书27本,令旗1面,指挥棍1根,指挥带1条,“佛法”19张,铜佛像9座,步枪1支,土枪3支,以及一部分反动证件,石祥云、周家田、姚瑞福、赵守经、田光俊、莫成文、李全等为首分子均被逮捕法办。

1958年夏,在1个月内取缔了天真、天机、八卦、地堂等30种会道门。

至此,反动会道门在皖东北基本消亡。

参考书目:

《五河县志》1992年8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灵璧县志》1991年6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泗县志》1990年8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会道门史料集成:近百年来会道门的组织与分布》(上、下)2004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秘密社会》(第一至第七卷)2002年10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铲除邪教:共和国铲除反动会道门述实》1999年11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目:

《解放初期人民政权对皖北地区会道门的取缔》梁家贵、罗国辉

《建国前后的会道门与乡村社会——以安徽为例》何孔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