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放前後皖東北地區反動會道門的活動及消亡曆程

作者:鄉土泗州

文:楊立峰

(全文近七千字,有興趣的朋友請耐心閱讀)

解放前後皖東北地區反動會道門的活動及消亡曆程

網絡圖檔,反動會道門原始登記史料

會道門,是由封建王朝時期的秘密教門發展演變而來。他們一般用師徒傳承的方式建立組織,以被曲解、改造的儒、道、釋三教教義、學說作為維系内部團結的工具。到了民國時期,秘密教門蛻變為會道門,在政治層面和社會層面淪為落後、反動的組織。

皖東北地區,解放前包括五河、靈璧、泗縣、泗洪四縣,解放後泗洪劃歸江蘇。本文所探讨的以安徽省所轄上述的五河、靈璧、泗縣三縣為主。

自1194年黃河奪淮以來,皖東北地區連年水患,成為整個中國災情最頻繁、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民不聊生。至清末民國時期,本地不僅水患嚴重,人禍更深!兵災、匪患、地主對土地資源的掠奪與占有,加重了本地人民的苦難。而反動會道門,更是活躍在本地,與其他惡勢力一起荼毒皖東人民,成為皖東北地區的一大毒瘤。

皖東北地區的會道門勢力數量衆多,成分複雜。史料記載,據不完全統計,本地區解放前與解放初期的反動會道門多達幾十種,而且各縣既有外地傳入且規模較大的會道門,也有本地人自己組建的規模較小的會道門組織,還有活動方式、内容相同但不同地區名稱不同的會道門組織,等等不一而足。

一、本地區各縣存在的會道門種類及其淵源簡述

解放前後皖東北地區反動會道門的活動及消亡曆程

安徽反動會道門曆次暴亂示意圖

五河縣

該縣見諸資料的會道門有20餘種,以下對該縣部分主要會道門做一簡介

紅槍會(本地又叫小刀會):紅槍會起源于八卦教,它繼承了八卦教流裔大刀會、義和團的組織傳承,是在金鐘罩、仁義會等民間秘密社會組織發展融彙的基礎上形成的群眾自衛武裝組織。20世紀20年代該組織由河南蔓延至本地區。關于這個組織,我黨早期上司人李大钊指出:“紅槍會名稱的由來,乃是因為他們所用的武器大多系長矛,在長矛上系以紅纓。其起源實發于山東,漸流衍于豫陝。溯其淵源,遠則為白蓮教的支裔,近則為義和團的流派。其蔓延的迅猛,完全是因為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軍閥兵匪所壓迫所擾亂而自然發生的反響。”20世紀30年代五河地區紅槍會首領曾有陳子安、黃汝華、鐘萬章等人。

一貫道:1937年由濟南道徒王星五傳入蚌埠市,後傳入五河縣。一貫道,又名天道,所謂從天而降的道。它的别名很多,主要有:先天大道、孔孟聖道、孔孟大道中央大道、白陽教、性理大道、明理道、中庸道、明一道、老母道、真道、真天道、中道、崇華堂、中華道德慈善會等等。一貫道是中國近代史上流傳最廣、勢力最大、人數最多、活動最突出、危害最嚴重的一個會道門組織。抗日戰争時期,縣内先後出現無極道、一貫道、天道教,民國35年(1946年)三教合一,統稱一貫道。民國36年12月29日民國縣政府曾奉命取締一貫道。

關門道:也稱天門道、神師道、全家道(傳道時要全家入道)。1937年由渦陽縣閻集鄉的劉大莊、劉金蘭創辦。五河解放初期,該組織以黎門會為基礎秘密發展會衆。道主系國民黨安徽省保安司令部派令,番号為“皖北剿匪衛民軍”。設24個壇主,有道徒5197名,有嚴密的組織系統,設有總隊、大隊、中隊、分隊、小組若幹,委任有旅長、團長、營長、連長等職。該組織後與五河縣另一會道門組織聖賢道合并。

聖賢道:又名坐家修、來生道、還鄉道。有道首15名,道徒3014名,後與關門道合并。

九宮道:又名普濟佛教會、中央道、中華先天道、黎明道等。有道首4名,道徒72名。

該縣其他會道門組織還有眼光道、萬國道德會、平心會、猴子會、地壇會、天仙道、龍華聖教會、西華堂等。

靈璧縣

解放前夕,該縣境内活動着30餘種會道門組織,計有道首987人,道徒4479人。其中影響較大的會道門有21種,即:聖賢道(關門道)、一貫道、猴子會、三元會、先天道、一心天道華聖教會、萬國道德會、長毛道、西華堂、大刀會(也即紅槍會)、天門道、同善社、紅旗門、同仁道、天真會、地壇會(也叫大地壇)、大佛門、小佛門、性理會、乾元堂和靈山道。

猴子會:又稱古佛道,因其道徒在念咒語時亂蹦,故被群衆稱為猴子會。

三元會:又名慢三元、快三元。所謂慢三元,就是盤腿大坐,閉口禱告,修仙成佛;快三元是燒香磕頭,捉妖拿邪。創始人是靈璧縣的戚連孝。

先天道:又名西華堂、金華堂、三華堂、乾元堂、蓮花堂。

萬國道德會:又名孔教會、道德會、萬字會。

同善社:又名同善堂。

地壇會:也叫大地壇、天地壇、眼光道。于民國元年(1912年)由靈璧縣尤集北譚樓村譚元龍之嫂(巫婆)所創辦。因由譚姓人創辦,是以叫大地壇。其弟弟譚元志、譚元龍原是補鍋匠,後停止手藝,專門傳道。

一心天道華聖教會:又名龍華聖教會、一心天道、一心堂、長毛道、正心慈善會、大東亞佛教聯總會、一心聖教會、一真道、慈善會、中華慈善救濟會、傾家道、九傾六、美善救國聯合會、一心學社堂、古敦會、真主玉道新後天。

紅旗門:又名紅旗會、乾門、銀門。

泗縣

泗縣的反動會道門有聖賢道(又稱關門道)、一貫道、先天道、猴子會、大刀會(其實也是紅槍會)等40種。

解放前後皖東北地區反動會道門的活動及消亡曆程

解放初期安徽省部分會道門分布圖

二、解放前後各反動會道門的部分事迹簡介

各會道門成分複雜,組織松散,詐騙、強奸、或陰謀發動地區叛亂。在皖東北地區成為社會上的毒瘤。但也有部分會道門在樸素的愛國情懷的感召下,在抗戰期間有過抗日的行為。

例如五河縣的紅槍會,民國26年(1937年)11月,尤巷、黃坂、宣灘、官塘鋪等地紅槍會200多名會員,在陳子安、黃汝華率領下,聯合小溪河、臨淮關的紅槍會數百人直奔日本侵略軍占領的明光。日軍見紅槍會會員逼近,遂進行射擊。紅槍會因武器過劣,傷亡十多人,被迫撤回。翌年3月,安淮集、蠟嘴一帶紅槍會50多人,由傳教師鐘萬章帶領,配合臨淮紅槍會(會長巨曉川),兵分兩路,于黃昏時分同時向前坂日軍據點進發。陳繼業(18歲)吹着牛角當号令,鐘萬章指揮沖鋒,一鼓作氣攻到前坂村附近。日軍用機槍掃射,紅槍會會員手握大刀、紅纓槍沖殺前進因日軍火力太猛,紅槍會會員傷亡很大。虮蠟嘴的楊士香、葉雨、誇年子、鄭三等數十人陣亡,傳教師鐘萬章在陣前自殺。

抗戰時期我黨也曾本着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進行抗日的立場,接觸和團結了部分會道門,為更好的開展本地抗戰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

但由于會道門組織自身的曆史原因,使它們走上了日益反動、自絕于人民的道路。以下列舉部分史實:

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14日,新四軍三師九旅二十七團二營駐紮在沱湖東岸胡集一帶,準備開辟沱西地區。六連和區隊武裝駐紮在沱湖西岸的大董家。14日清晨,部隊正在大董莊前出操,僞軍李成伍部和一些地痞流氓、小刀會成員幾十人前來挑戰,王建棠、呂振球遂指揮部隊投入戰鬥。結果中計,在日僞軍的圍攻下,連長桑法英及所屬60餘名新四軍官兵在随後的臊狼窟戰鬥中全部壯烈犧牲。

民國三十一年(1942)6月28日,浍南、沱西兩區“小刀會(紅槍會)”密謀暴動,被縣地方武裝鎮壓,會首杜家兆被處決。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路東區(今沫河口區)發生兩起會道門暴動事件,兩名鄉幹部遭殺害,奪去長槍20餘支,鄉政府房子被燒。關門道在傳道中,逼死群衆4人。聖賢道密謀攻打區鄉政府,搶走公糧,拆毀鐵路,但被偵破,未能得逞。

1954年1月,反動會道門制造“毛人水鬼等謠言,從鳳陽、嘉山傳入本縣,緻使不少鄉村群衆恐慌不安,徹夜不敢熄燈。公安部門抽調幹部100多人下鄉辟謠,取締反動會道門組織,逮捕大小道首35人,受騙群衆萬餘名退道。2月底,謠言平息。

反動會道門利用“下神”、“念咒語”、“看病”等形式,說天道地,蠱惑群衆,傳播迷信思想。通過招收會員、捐獻等形式大肆聚斂錢财。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潼山、劉寨等地 發生會道門暴動,縣武裝大隊和宿縣軍分區部隊開赴現場平暴,經過兩天的戰鬥,平息了暴亂。

1958年7月22日,浍溝鄉張時莊暗藏的反動“聖賢道”道首時慶安等糾集道衆14名,攜帶兇器,攻打縣看守所,企圖劫走被捕入獄的反動道首吳萬昌等人。經過激烈的戰鬥,闖入看守所院内的14名道徒,12人被擊斃,1人被擊傷,1人被俘獲。民警戰士1人犧牲,3人受傷。這起案件後被公安部通報全國。

抗日戰争期間,在五靈鳳縣的沱北區,大刀會以“防匪保家”為幌子組織起數百人的武裝,接受五河縣汪僞政府的上司與編制。

民國30年(1941年)6月,在特務分子孫學忠操縱下,組織暴亂。郝巷、大秦家、瓦韓一帶的紅槍會,在秦廣龍的指使下,聚衆數百人,打死地方武裝民兵8人。

泗北地區則有聖賢道、萬國道德會等四處活動,制造謠言,破壞抗日鬥争。這些反動會道門先後都被抗日民主政府剿滅或取締。

民國38年3月,黃圩區盧東鄉小孟莊關門道道首李文明、王東揚、梁廣文等組織道衆140餘人,策劃暴動,被公安機關破獲。11月,該區猴子會首領梁家俊活動會衆百餘人,自稱司令,委任團、營、連長20餘人,勾結沱東區關門道首石贊玉、靈璧縣反動道首袁玉鳳、湯宗良等,計劃襲擊區鄉政府、搶奪槍支,殺害幹部,“扯起大旗拉遊擊”。

1952年,關門道道首互相串連,活動于屏山、大莊、墩集、黑塔等區。

1953年2月6日縣公安機關偵破以石祥雲、周家田等為首的反動會道門,在枯河鄉小趙莊、旗杆鄉周劉王莊封官加委,制造令旗、袖章、符号,準備大刀、長矛,妄圖攻打泗城和五河縣案。

三、解放前及解放後我黨及政府關于打擊取締反動會道門的措施及行動

解放前後皖東北地區反動會道門的活動及消亡曆程

圖檔來自網絡

對于反動會道門,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采取堅決措施,加以打擊和取締,1949年6月,皖北軍區、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聯合發出布告,宣布對反動會道門嚴加取締,并根據“首惡必辦,脅從從寬,有功必獎”的處理方針,規定如下辦法:

(一) 所有道會門組織均應解散,不得再有任何活動,

(二)對進行暴亂之會匪,堅決武裝鎮壓,凡參加會門的群衆應迅速脫離。

(三)凡策動會門騷亂的匪特,及甘心為虎作伥的會門首要分子,政府決予嚴辦。如能翻然悔悟,立即向政府投誠,放下武器,準予将功折罪,從輕處分或免予處分。

(四)一般會門的各級首要分子,應迅速向當地公安機關進行登記,如能悔過自新,當予寬大處理,若不登記,繼續秘密活動,一經查出,決予嚴懲。

(五)所有被脅迫欺騙成因一時不慎而參加會門的群衆,隻要自動脫離會門組織,再不參加會門活動,一律不予追究,若能揭發匪特陰謀及其各種破壞活動者有獎,知情而不揭發的,一經查出,以窩藏匪特論處,決不寬待。

(六)受騙參加會門的群眾,制有刀矛或藏有其他武器者,應自動交出,政府可酌給代價。參加暴亂者,不在此例。

1950年9月2日,華東局社會部發出《關于目前處理會道門的訓示(草案)》,要求各級公安機關偵察破案,打擊道首,鎮壓暴亂。12月12日皖南人民行政公署亦印釋出告,取締所有反動會道門,打擊首要分子。

1952年11月24日至12月3日,第四次全省公安會議決定,在鎮壓反革命第三階段,對反動會道門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全面取締。遵照“依靠廣大群衆,發動所有道衆,争取分化瓦解一般小道首,打擊反動大道首”的方針,争取多數,孤立和打擊少數,嚴格厘清界限,縮小打擊面,隻是取締解放後進行過暴亂(或暴亂未遂的)或有反動活動的道會門。打擊的重點有五:(一)解放後為首聚衆暴亂或企圖暴亂的(二)詐騙、強奸,罪惡大、民憤大或有血債的;(三)兼有土匪、惡霸、特務、反動黨團骨幹、反動軍、政、警、憲、官吏、不法地主等身份之一的;(四)悔過自首後又繼續進行反動活動的;(五)點傳師以上(或相當于此類人員)的職業道首。上述道首中若有罪惡大、民憤大的反革命分子,要堅決殺掉一批,其不夠處死者,應該關押起來,勞動改造。對解放後無組織活動或反動活動的道首一律不以反動道首論。對一般的分壇主(及其他類似的)等骨幹,若不兼有其他反革命骨幹身份,不是組織暴亂的同犯和指揮者,一律不捕,應集訓交待和當衆悔過、辦理登記後,交群衆管制。各地公安機關根據部署,認真組織實施。

鎮壓暴亂,是實施取締反動會道門的重要措施之一。公安機關采取武裝鎮壓和政治瓦解的手段,将建國後皖東北地區發生的數起反動道會門暴亂一一平息。

1949年5月25日,五河縣關門道組織道衆1500餘名,進行暴動,攻擊區鄉政府,殺害鄉幹部2名,奪去長槍20餘支,砸毀汽車1輛,燒掉鄉政府房子2間。在傳道中,逼死群衆4人。聖賢道密謀攻打區鄉政府,搶走公糧,拆毀鐵路,但被偵破,未能得逞。

1950年2月,五河縣在一些區鄉開展取締反動會道門的宣傳活動,發動群衆主動登記退道。至4月,道徒退道的有52戶,1300餘人;交出“大印4枚、道會宗旨本1本、傳道本140本、道牌子100餘片、銅證章10多枚、道令符110餘張、證件大印3件、委令狀34件、大旗10面、“透天機”2本。6月,全縣已有4227名道衆退道。

1953年1月在全縣10個區113個鄉中的91個鄉進行宣傳取締反動會道門的運動。召開幹部動員大會409次,有2.4萬人參加;群衆大會774次,有16.1萬人參加,受教育群衆占全縣總人口49.1%。此次逮捕道首92名,有1萬多名群衆退了道。

1954年1月,有關“毛人水鬼”謠言從鳳陽,嘉山傳入該縣8個區30多個鄉,緻使民心浮動,嚴重影響生産,公安機關逮捕道首35名,受騙群衆1444人退了道。謠言至此平息,反動會道門組織在五河縣基本瓦解。

解放初期,一些會道門與反動武裝組織相結合,與人民政府為敵,擾亂社會治安,先後被公安部門取締。

1949年5月,“九宮道”糾集宿縣、靈璧、懷遠等道地徒,與武裝匪徒相勾結,襲擊趙橋和宋河鄉政府,被公安武裝擊潰,一批道首和道徒被捕。同年,公安部門根據偵察得知,其他會道門也有與特務和殘存土匪相勾結的劣迹。于是,縣公安機關于1952年奉命取締反動會道門組織。4月,由18人組成的工作組奔赴沱河區趙橋鄉,開展取締反動會道門試點工作,他們發動群衆,摸底排隊。先後集中大小道首30餘人;道徒數百人,學習有關檔案,同時宣布9種會道門聖賢道、一貫道、先天道、九宮道、猴子會、天門道、大刀會、西華堂和長毛道為反動組織,予以取締。通過學習,大多數道徒認清了反動會道門的劣迹,自覺與反動的會道門劃清界線,并主動辦理退道登記手續。

1953年取締反動會道門工作在全縣8個區、183個鄉(鎮)同時開展登記工作結束後,對有破壞活動的道首交群衆監督改造,一般道徒隻要辦理退道手續,政府不追究任何責任。在取締工作中,公安機關給17387名道徒先後辦理了退道登記手續、收繳銅佛像43尊,各種符号證章26件,經書16冊、道衣6件、刀槍546把(支)和土槍(炮)208支(台)。此後,被取締的反動會道門暫時銷聲匿迹。

1957年春,“聖賢道道首吳萬昌、萬賢成、陳興雲等人,陰謀于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攻打浍溝、高樓和大路鄉政府,奪槍搶糧,建立據點,與人民政府為敵,經公安機關偵破,吳、陳等案犯于1958年4月被捕。同案犯陳興安、時慶安和陳西海等人遂糾集道徒,實施“劫牢反獄”的反動計劃,7月21日晨,時慶安在溝鄉張時莊他的家中與部分道徒秘密準備梭标、鐮刀、斧頭、三股叉和老虎鉗等兇器,于當晚10時徒步出發,次日拂曉抵縣城北雙槐樹下,與陳西海等14人會合。他們打着道旗,手持兇器,自北關入城後燃放鞭炮,于5時30分抵看守所北小門,首先刺傷門崗,闖進院内,繼而刺傷内崗,一般道徒直奔監所号房外,高喊在押犯陳興雲的名字(陳犯因被同号人犯制止而未敢動作)道徒們公開叫嚷:“我們是專打政府人的”。這時号房内企圖逃跑的與制止的人展開搏鬥。另一股道徒偷襲武警宿舍,緻使5名民警受傷,1人犧牲。

縣委書記方中國接到報告,立即組織并指揮公安幹警和兵役局、縣委及縣政府機關幹部,将闖入看守所院内的武裝道徒緊緊圍住。經過40分鐘的激戰,擊斃12人,擊傷1人,活捉1人,繳獲全部兇器、道旗和袖标。事後,縣公安機關立案偵察,逮捕了參與暴亂的其餘人員,并總結經驗教訓,加強監所防範措施。國家公安部将此案通報全國。

同年秋,公安機關對被取締的反動道會門進行清查;為殘存的道徒逐個辦理退道登記手續,給堂主以上的道首和骨幹分子逐人建立卡片,立卷存檔。1980年,宿縣地區公安部門對已被取締的反動會道門組織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本縣13個區(鎮)44個鄉的76個村尚有61人未辦理退道手續并有所活動。對此,公安部門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加以控制。

1949年3月,黃圩區盧東鄉小孟莊關門道道首李文明、王東揚、梁廣文等組織道衆140餘人,策劃暴動,被公安機關破獲。11月,該區猴子會首領梁家俊活動會衆百餘人,自稱司令,委任團、營、連長20餘人,勾結沱東區關門道首石贊玉、靈璧縣反動道首袁玉鳳、湯宗良等,計劃襲擊區鄉政府、搶奪槍支,殺害幹部,“扯起大旗拉遊擊”,也被縣警察局及時偵破,為首分子梁家俊等被逮捕懲處。

1950年12月11日,泗縣關門道頭子張道仁被依法公審槍決。

1952年,關門道道首互相串連,活動于屏山、大莊、墩集、黑塔等區。1953年1月——8月,以取締反動會道門為中心,開展第三期鎮反。縣委抽176人,深入到大莊、屏山、墩集等重點區、鄉,組織黨團幹部宣傳黨的政策。許多小道首悔悟,一些反動道首陷于孤立,受到廣大幹部群衆批判、鬥争和專政機關懲處。

以石祥雲、周家田等為首的反動會道門,在枯河鄉小趙莊、旗杆鄉周劉王莊封官加委,制造令旗、袖章、符号,準備大刀、長矛,妄圖攻打泗城和五河縣,1953年2月6日為縣公安機關偵破。繳獲經書27本,令旗1面,指揮棍1根,指揮帶1條,“佛法”19張,銅佛像9座,步槍1支,土槍3支,以及一部分反動證件,石祥雲、周家田、姚瑞福、趙守經、田光俊、莫成文、李全等為首分子均被逮捕法辦。

1958年夏,在1個月内取締了天真、天機、八卦、地堂等30種會道門。

至此,反動會道門在皖東北基本消亡。

參考書目:

《五河縣志》1992年8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靈璧縣志》1991年6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泗縣志》1990年8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國會道門史料內建:近百年來會道門的組織與分布》(上、下)2004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秘密社會》(第一至第七卷)2002年10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鏟除邪教:共和國鏟除反動會道門述實》1999年11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參考文目:

《解放初期人民政權對皖北地區會道門的取締》梁家貴、羅國輝

《建國前後的會道門與鄉村社會——以安徽為例》何孔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