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晓培
编辑|大道格
北京大族广场7层的一间会议室里,七鲜总裁郑锋和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在为年货节激烈地讨论着。
为了满足用户过年的购物需求,从选品备货、供应链、再到产品营销的调整,中秋之后,他们已经讨论了七轮。
“到目前为止,整个大盘都超过预期。”郑锋对《商业与生活》说道。年货节进行了20余天,包括车厘子、草莓等在内的众多七鲜年货礼盒都受到了用户的热捧。
会议室外,员工们紧张忙碌的身影,透露出这家公司正处于加速跑的状态。而郑锋和团队的其他负责人,更是因为线下开店的事情经常加班。“开店决策的时间链路是蛮重的,但选址有时候又是时间不等人的,所以只要有项目,不管是休息时间、还是工作日,或是晚上,我们都会尽快做决策,给我们的合作伙伴一个快速、准确的答复。”郑锋说。
七鲜加速跑的状态,似乎与线下零售业态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
过去一年,关店止损,是线下零售业态的一个写照。就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沃尔玛关闭了其在中国的第一家店,深圳洪湖沃尔玛。而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家乐福在2021年前两个月,就关闭了中国大陆的14家门店。
疫情的影响,新零售业态的冲击,让曾经耀眼的线下零售巨头,逐渐失去往日风采。但人们并非不需要线下门店,只是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正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所说,用户变化是发动机,外部竞争是加速器。当传统超市因为集客能力下降、客流量下滑而陷入恶性循环时,新的商机也在闪现。
于是,我们看到京东七鲜正逆流而上,在京津冀、大湾区等多个地区加速开店。仅在大湾区,过去一年就开出了8家新店。而全国范围内,运营超过1年的门店更是取得了六连涨的成绩。
快速开店的步伐、不断新高的GMV,都透露出了七鲜的勃勃野心。据郑锋透露,七鲜未来5-7年的长远目标,是跻身中国连锁零售行业第一阵营。而2022年,将是七鲜猛烈进攻的一年。
京东七鲜总裁郑锋
“2022年,我们给自己定了三场必赢之战。第一场叫服务体验升级战,第二场叫品质心智进攻战,第三场叫模式创新突围战。”郑锋把这三场战争比做辽沈战役中奠定胜负基础的“塔山之战”,它们会给七鲜带来爆发式的能量。
下蹲,是为了跑得更快
自从2017年12月,在北京亦庄大族广场一层开出第一家七鲜超市,已经过去了整整4年。
4年里,大陆的生鲜市场高速发展,业态高速迭代。盒马扩张收缩又扩张,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连年亏损却成功上市。唯独七鲜看起来静悄悄的,在2021年之前,只开出了20多家门店。
看似沉默的七鲜,对业务的探索从没有停止过。
郑锋在复盘七鲜过去几年的发展时表示,虽然因为疫情和地产开发商物业交付等问题,导致2020年一些计划中的门店没有开出来。但是,京东对七鲜这个赛道从没有怀疑过。
“今天,生鲜赛道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要找到一个什么样的突破点,能够让我们走得更快,同时每一步都迈得更扎实。”郑锋表示,2021年,七鲜团队花了很多时间在重新整理团队、供应链和战略。
而随着战略逐渐清晰,七鲜开店的步伐也在提速。“布局很扎实了,供应链和团队都稳定,并且足以支撑我们跑了,是可以很快速起来的。打个简单的比方,你要想跑步,起跑的时候一定会蹲下来,我认为过去两年就是蹲下来。”郑锋说。
数据显示,从2021年4月开始,七鲜的业绩就开始呈现跨越式的增长,在大湾区,2021年GMV年同比增长95%,最高单月同比增长120%。而全国的业务同样超出预期,其中4月,七鲜超市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超过36%,8月同比增长超过85%,运营超过1年的门店取得了六连涨的成绩。开业三年以上的门店已经全部实现盈利,一批介于两年到三年之间的门店接近盈利。
强劲的增长势头也表明,七鲜已经跑通了全渠道零售的盈利模式。
效率、效率、效率
从连锁超市到在线电商,再到新业态的爆发,大陆的零售业态发展到今天,历经了多次迭代。而无论业态如何变化,零售商们追求的都是同一个目标:更高的效率。
为了降本增效,传统商超纷纷转向SKU更少、复购率更高的仓储会员店。日前,沃尔玛新开的成都金牛洞子口店,就大幅精简SKU、只提供品类中最受欢迎的大单品。
精简SKU,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是,人们想要更丰富、更新鲜的商品的趋势不会改变。为此,七鲜的策略是,把品类做宽、把SKU做精。
“在经营品类上,我们做了很多新的思考。”郑锋说。考虑到大量的购物用户都是家庭主妇,他们不仅要照顾一家人的餐饮,还有母婴、个护、清洁等场景的需求,七鲜还与京东自有品牌京东京造合作,用有限面积,有限的SKU,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们希望控制品效,借助专业的品类管理、采销团队,通过不断地调整,留下的一定是消费者需要的、且具有复购价值的商品。”郑锋说。
今天的零售,都在围绕效率展开竞争、展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过往的一年里,七鲜也在提高零售效率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不良体验率比2022年有了43%的优化,APP缺货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更重要的是,作为京东强大的互联网基因下诞生的全渠道超市,七鲜一直都在创新的路上,并依靠创新,极大地提升了运营效率。
作为一家全渠道超市,把商品送到顾客家中的速度,依赖的是门店拣货的效率。过去几年,行业里通用的方法是,在卖场拣货,通过悬挂链把商品集单到后场,再分配到各个配送箱。
在门店GMV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七鲜发现,悬挂链已经不能满足门店订单快速增长的需求,所以创新做了店仓一体化。通过大数据的算法,以及对过往顾客购买行为的研究和总结,同时通过技术的革新,可以让拣货员在一个30米长的通道上实现60%-70%订单量的拣货。而一个多月的测试显示,经过这样新的改善和革新,一个用户在线下单后,五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拣货,对行业效率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今天的过程,就是有一个无形的市场的手不停地在推动大家提高效率。如果你长期亏损,效率不佳而亏损,自然而然就会被淘汰。”郑锋说。但他相信,只要坚持打磨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把到店到家的双体验做好,满足用户的需求,就会形成自己的优势。而用户的复购、购物频次,以及购物的宽度也都显示,七鲜正在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在前进。
深耕供应链
2021年夏的一天,郑锋在一个门店里做支援,帮助顾客剥了一天的泰国金枕A果榴莲。每次一打开,遇到肉多的时候,顾客就忍不住鼓掌。郑锋就觉得,做泰国金枕A果榴莲的决策是正确的。可能从单价上,B果看起来比A果便宜,但是A果出肉更多,其实更具性价比。
有一位顾客让他至今印象深刻。当郑锋打开榴莲壳后,对方立刻就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然后不好意思地对他说:我已经付过钱了,这种美味,让人迫不及待得想尝试。
郑锋说,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好的商品给大家带去的满足感和幸福。
一项用户体验调查显示,用户对七鲜普遍的认知,就是新鲜,种类丰富,以及地标网红产品。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七鲜对供应链的深耕和把控。
作为一家以自营为主的零售公司,京东本身就有着强大的供应链。七鲜在过往供应链的建设过程中,也大力地复用了京东供应链的基础。2021年制定了大湾区发展战略之后,又果断地在深圳建立了第二个商品中心。而考虑到南北之间用户需求的差异,七鲜又快速地建立了自己短保产品的供应链。包括肉、蔬菜、一些保质期非常短的水果和鲜活的海产,都是七鲜供应链搭建的重点。
“我们加大了对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直采,有些是七鲜直采,有些是京东直采,我们通过供应链前端化的建设,能够让北京或者广州、深圳的市民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吃到最新鲜的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带有地理标识的产品。”郑锋说。
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鲜供应链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整个中国生鲜供应链,环节多、链条长、损耗大。相比之下,七鲜的自建供应链减少了中间环节,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此外,七鲜在产品上也做了很多探索。比如针对餐食和烘焙产品,推出了“七鲜食研室”,研发团队里,有米其林三星厨师,也有全国特级厨师,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自主研发带有七鲜差异化的产品。
目前,七鲜已经有接近200个自有品牌的商品,预计到2022年,这个数字还会继续翻番。其中的一些自有品牌商品,已经展现出它的生命力。比如,一款来自于贵州风味的酸汤鱼火锅底料,由于卖得非常好,已经走出七鲜,在京东APP上架销售。看到七鲜的自有品牌如此受欢迎,七鲜团队又在京东商城开了一个七鲜自有品牌的旗舰店,把爆品推向全国市场。而为了迎合年轻人对减肥健身的追求,七鲜还推出了控制卡路里摄入的营养搭配餐盒,“控卡餐”。
数据显示,七鲜自研美食已成为七鲜的优势业务,2021年七鲜烘焙销量增长达到70%,其中大湾区GMV增长更是超过170%。而七鲜的独家特色控卡餐周复购率已高达44%。
“这些探索,都是希望我们在商品能力上能够形成自己差异化的竞争力。”郑锋说,未来的自有品牌都会坚持差异化、特色化、价值化以及高性价比的原则来开发。
提到竞争力就不得不说到食品安全,经过不懈的努力,2021年,七鲜连续拿到了两个非常有分量的市场认可——FSSC22000的认证,以及第十届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奖。这两个认证,也从侧面印证了七鲜有一个非常完善、成熟的品控体系。
为未来而布局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叠加疫情影响,消费者的习惯开始发生变化。在生鲜这件事上,短短数年间,便催生了七鲜、盒马、多点Mall、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多个生鲜新零售业态。
但不论消费者习惯如何变化,线下实体零售始终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有数据显示,中心化电商到2025年还是不能突破20%,而线下会员店、超市以及一些便利店占比会在50-55%。
线下超市仍是一个有很强生命力的存在。而以七鲜为代表的零售新业态,兼具了线下线上全渠道的优势,在效率上与传统商超相比,也更胜一筹。
“我们一再强调,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我们希望用户在线上和线下所买的商品,所感知的服务,以及我们整体服务理念的透穿,都能够真正做到无缝对接。”郑锋相信,伴随新战略的正式推进,在未来5-7年的时间,七鲜会进入到中国连锁零售行业第一阵营,成为值得信赖的全渠道零售引领者。
接下来,七鲜会重点布局京津冀及大湾区。以七鲜超市为主力,七鲜生活为卫星店,与达达集团合作,三公里内实现最快30分钟送达,满足消费者的多种生活购物需求。
在选址战略上,则以周边顾客消费能力和知名购物中心为重要参考,提升门店选址精准度。其中,在大湾区重点发力深圳、广州,2022年计划再拓店12家,同比拓店增速达150%,并在三年内市场份额进入当地全渠道零售前三,5年内力争成为大湾区全渠道零售第一。而在京津冀地区开店的速度,会比大湾区更激进,“只要符合选址条件,2022年开店数量不设上限。”
目前,七鲜已经与保利、龙湖、万科、中粮大悦城等国内TOP50的头部商业地产商达成合作。这种与地产物业强强联合的方式,这也为七鲜的开店战略打下了重要基础。
数据显示,大陆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已超5万亿元。而据天眼查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陆有近2600个生鲜电商品牌。仅2021年,该赛道就发生了50余起融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但郑锋并不畏市场竞争。他坚信,重视效率、能够创新的企业才有竞争力。“在零售这个领域里面,一定不能缺乏创新,因为创新是为未来而布局。市场给了七鲜高速快跑的机会,我们做的就是为未来布局,为赢得更多的用户而布局。”
眼下各新零售业态百花齐放,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在市场布局上时快时慢,有时大幅扩张,又有时大幅裁撤,看起来信心并不坚定。反观七鲜,成立4年来,由慢到快,一旦找到了自己的模式,就开始快步前进。
如果这还不足以证明京东七鲜的野心和实力,笔者想,那没有一家超市可以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