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人庆祝“高考”有讲究

作者:人生十六七杂志
古人庆祝“高考”有讲究

闻喜宴

闻喜宴,宴如其名,是新科进士知道自己考上了以后参加的第一次宴会。《唐摭言》在介绍闻喜宴时,特意附上了小字注解“敕士宴”,说明这是由皇帝下令举行的宴会,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

唐代闻喜宴的地点多选在曲江之滨。最初,举办宴会的敕书下达之后,新进士们要各自出些钱物,大家合伙举办闻喜宴,在曲江的花树下宴饮作乐。到了唐末,闻喜宴已经转变成由官府出资并主持的“赐 宴”形式的聚会了。

官办的闻喜宴上,朝廷还会赐予新科进士每人一枚“红绫饼”。虽然对这种点心的确切制法以及味道,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当时的读书人,肯定是以得到红绫饼为荣耀的吧。

相识宴

高中进士的喜悦还未淡去,新一轮的社交又开始了。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考生能否考中,除了看个人学识水平的高低外,主考官、阅卷官的个人好恶,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因此,新进士高中后请当年的主考官吃饭,感谢主考官的慧眼识人,顺便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铺路,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相识宴的参与者并不限于新进士,还包括主考官及其家人、同党以及一些社会知名人士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座主、门生之间结为朋党,日后在朝廷上进行党争的现象。例如中唐名臣权德舆,在唐德宗贞元末年连续三次担任知贡举,“牛李党争”中,牛党的代表人物牛僧孺、李宗闵、杨嗣复等,都是权德舆的门生。

古人庆祝“高考”有讲究

樱桃宴

进士放榜在二月,三四月便是樱桃的成熟时节。进士们怎能放过这尝鲜的大好机会,不如以此为由头再聚一回。

《唐两京城坊考》引《辇下岁时记》载:“进士樱桃宴,在崇圣寺佛牙阁上。”点明了樱桃宴的地点,而《唐摭言》则记载了一次樱桃宴的经过:乾符四年,一个叫刘覃的人考中了进士。这个刘覃家里有矿,平时花钱就大手大脚。新进士们商议大家凑钱举办樱桃宴的时候,刘覃已经偷偷地把办樱桃宴的事情一个人都张罗了。

樱桃宴当天,刘覃买来的樱桃堆得像小山一样高,还配了糖和酥酪,可以与樱桃同食。新进士们每人取用一小盒糖酪,算下来耗费的糖和酥酪也有好几升。不知新进士们在宴会上 ,是否会向刘覃高呼“老板大气”呢?

诗人杜甫曾经写诗谈到樱桃的用途:“赤墀樱桃枝,隐映银丝笼。千春荐陵寝,永永垂无穷。”证明樱桃是用于在陵寝供奉的珍果。唐代李绰的《岁时记》也说:“四月一日,内园准樱桃寝庙荐讫,颁赐各有差。”

现在,一年四季都吃得起车厘子被网友们当成土豪的象征;而在唐代,如果有人能在樱桃成熟时吃到当季的樱桃,也足以证明其身份的尊贵。

古人庆祝“高考”有讲究

杏园探花宴

杏园探花宴,可谓新进士参与的诸多宴会中声势最为浩大的一场。它的举办地点,在曲江之西的杏园。

在这场宴会上,吃吃喝喝并不是主要内容,宴会的重头戏是“探花”。在杏园探花宴这一天,长安城内的各处公私园林都向新进士们开放。宴会开始时,新进士们公推出两位年轻俊秀者,作为“两街探花使”,到全城的名园中采摘名花。众多百姓也可以借机一睹新进士的风采。

两位探花使中,归来较晚的或者采摘名花较少的那位,也要受到惩罚。但这种惩罚不过是多喝几杯酒罢了。金榜题名之后,有名花美酒相伴,即使在采花路上耽搁了片刻,想来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乾宁二年(895)进士及第并在杏园探花宴上被选为探花使的翁承赞,曾作《擢探花使》三首,抒发自己喜悦的心情。其一云:“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新进士策马狂奔、意气风发的形象跃然纸上。

烧尾宴

关于“烧尾”一词的来源,流传比较广的一种说法是:鲤鱼跳龙门以后,必须要有天火烧掉鲤鱼尾巴,才能变成真正的龙;从普通学子变为进士,也相当于“鱼化龙”,需要一个“烧 尾”性质的宴会完成身份转变。

可能是由于这种象征意义,唐代人对烧尾宴格外重视,宴会也极为铺张奢华。唐人韦巨源曾撰《食谱》一 书,其中的《烧尾食单》便是某次烧尾宴菜色的完整记录,包含冷盘、热菜、点心等共 58 道菜品,并且每道菜品之下,都附有简单的做法解说,反映了唐代饮食的时代风貌。

编辑丨赵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