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巍谈中国考古百年:我们已把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轮廓勾勒出来 | 读+

作者:长江日报
王巍谈中国考古百年:我们已把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轮廓勾勒出来 | 读+

采访

10月17日,仰光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中国考古学家在这一百年里做了什么,下一步又会做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考古学会会长王伟接受了《长江日报》《阅读加》的采访。

王巍谈中国考古百年:我们已把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轮廓勾勒出来 | 读+

王伟(右)接受《长江日报》采访。韩志斌

基于中国材料,我们提出了中国的"文明标准"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风格"的考古学?

王伟:坦白说,这是一个"大话题",很难,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观点;

我认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式考古学的建设是有把握的,那就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例如,如何布置一门学科。今年考古学会的亮点之一是成立了23个考古专业委员会,包括动物考古学、植物考古学、人骨考古学、丝绸之路考古学、环境考古学、古代城市考古学、宗教考古学、前沿考古学、年代考古学、新兴技术考古学、水下考古学、数字考古学等,从而汇集所有领域最高水平的专业性。 该国的相关领域。

另一个例子是话语系统。过去,国际"文明标准"是文字,冶金和城市三要素都有人才叫文明。然而,我们发现玛雅文明没有冶金,也被公认为文明,这表明"三要素"并不是在所有四海都落实到位的,而是从埃及文明和两江流域文明的总结而来的,所以我们根据中国的材料提出了中国的"文明标准"。包括:生产力发展、手工艺专业化、有社会分工、有严重的阶级分工、"王者"的出现,有大型考古遗址的出现,有首都,有宫殿等高档建筑,有大型墓葬,墓葬有等级认同的礼仪器具,战争和暴力成为普遍现象, 等等。有了这个,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进入文明。我们的一套标准,不仅适用于中国的良屿、陶庙、石基遗址,也适用于世界各国。

2005年以来,我国考古机构陆续走出去,特别是"一带一路"之后,我国考古国际化进程取得长足进步。从2016年到2019年,我们有32支考古队到20多个国家进行考古发掘,项目达到36个,呈现井喷式增长,中国考古不再"只知彼,不知别",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声音大大增强。现在如埃及文明、玛雅文明、肯尼亚早期人类等世界考古问题,正在涌现中国考古队的身影,中国考古学家的代言人。

研究中国历史是中国考古学的最大特点之一。

阅读:一百年来,中国考古学有哪些成功经验?

王伟:中国考古学从一开始就是大学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史和中华民族史是中国考古学的最大特点之一。发现和构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是中国考古学家的根本任务,感受、解释和宣传灿烂的中华文明不仅是中国考古学家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荣幸。

我个人认为,中国考古学在过去100年里走过的路,可以概括为八个基本经验。

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法宝,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中国考古学的研究;

2.中国的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国考古学必须坚持中国的实际情况,遵循自己的发展道路,不能照搬国外经验的模式;

3.野外考古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关键环节,必须立足于扎实的野外考古调查和发掘,最大限度地获取遗骸中所含的信息;

4.我国丰富的历史文献是宝贵的资源,必须坚持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进行研究;

考古学也不例外于任何学科的限制。要坚持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的融合,共同开展考古资料的研究和解读;

6.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考古观念,将考古研究与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结合起来,致力于考古资料的活化,充分发挥考古学在增强文化自信心、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独特作用;

7、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外文化交流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相互学习。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把古代中国置于世界大尺度的思维中;

8.要继续与国际学术界开展密切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考古界的新成果,相互借鉴长短,共同推动世界考古学的发展。

在我看来,这8篇文章也是构建中国特色考古学的基本思想。

阅读:中国考古学家在未来一百年的中国考古学中最需要什么?

王伟:中国考古学的头一百年,特别是通过"中华文明探索工程",我们已经勾勒出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轮廓,但这与"详细描述"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明进程,但为什么有些地区在衰落,而中原地区却在不断崛起呢?此外,各地区融入中原格局的具体场景、流程和具体原因有哪些?比如,在中外文明的交流中,小麦、黄牛、羊、青铜冶金东边,我们的小米和氡气向西,具体是什么方式,什么路线,什么时代?还需要填充这些特定内容。

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支柱是技术进步。例如,如果我们研究人类迁徙,DNA技术可以定下基调。另一方面要进行多学科融合,考古界要与经济、法学、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一道,做好出土文物的研究和解读工作。

此外,要加强国际交流,增强影响力,让人民群众以更新鲜、更吸引人的方式了解考古学。这是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

从工作部署的角度看,要做好一些重要遗址的挖掘工作,深入揭示其内涵,研究其在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显示了中国祖先的发明和创造,以及它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只要我们在各遗址的研究工作中做好扎实的工作, 我们可以取得成果。此外,还需要组织实施一些重要议题,包括"考古中国"和"中华文明探索工程"五期。

"如果不是夏朝,那是什么?"

阅读:考古界在"夏朝"问题上有共识吗?

王伟:夏朝是否存在,我们先从文献来看。在司马史中,关于夏朝的夏本吉比之前的"五皇"要详细得多,与后来的"阴本济"相似;因此,我们认为,在五皇时期,司马拥有的材料确实非常有限,因此非常简短,而且由于《夏本吉》写得很详细,内容就不会空洞。

从考古发现。我们先后发现了阴集、郑州商城遗址、两里楼遗址,三者可谓是千古之最。郑州商城早于阴市场,属于商代初期,但晚于两里,当二里衰落时,郑州商城兴起。当时,二里头文化的许多发明和创造,包括青铜器和玉器仪式,都继承了早期的商代,二里头的分布区域,主要在山区西南部和河南,周围有很强的文化辐射,如牙齿咚咚作响,甚至到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

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时代是商朝之前,很多因素都是商朝王朝继承下来的,而当时该地区没有多少大的政治力量,那不是"夏天"是什么呢?

可以说,它的地域分布、它的年龄、文化政治影响,已经形成了指向夏朝的"证据链",但一直没有发现任何文字。文本材料是不可能找到的,而考古学,往往没有文字,研究它的年龄,性质和社会条件。所以,我们还是要靠考古资料来说话。应该说,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普遍认为,第二里图的遗址是夏朝晚期的首都,而第二里图文化是晚夏文化。

王巍谈中国考古百年:我们已把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轮廓勾勒出来 | 读+

人们参观寺庙底部战壕博物馆,该博物馆展示了仰光的文化。杜伊桑

中国几个世纪以来的考古成就

经过几代考古学家的不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心,增强了历史可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激活了历史景象。综上所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考古发现显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我国考古发现的伟大成就,实证地从我国人类历史一百万年、文化史一万年、文明史五千多年经验上看。最新的考古结果显示,中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与非洲一起,最早的人类起源地,北京猿人发明的人工火在5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个,早在1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种植了小米、水稻,农业起源与西亚和北非并列第一, 我国发明的在乐器、独木舟、水利设施、天文学等方面的发现也是世界上最早或最早的发现之一。考古成果也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家庭的形成和发展,揭示了中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而不自觉。

第二,考古发现显示了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我国文明古今发展成就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时代都走在世界前列,我们的祖先在栽培庄稼、驯化野生动物、求医、天文地理观测、制造工具、文字创造、科技发现发明、村庄建设、 城市的建设、国家的建设和治理、文化艺术的创造和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三,考古发现表明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古以来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为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性创造,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以及漆器、丝绸、瓷器、生铁炼钢技术、县制、科技体系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走过"百年考古过程雕塑墙"

2021年10月17日下午,王伟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雁池县仰光村的人群中,观看"百年考古过程雕塑墙"。

雕塑墙的第一组人物属于"草创造者",其中最突出的是安特森。这位瑞典地质学家曾任中国政府顾问,农业商务部地质调查研究所研究员。1921年10月,经中国政府许可,安特森将人们带到仰光村进行为期36天的官方考古发掘,挖掘了17个发掘地点,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以及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安特森意识到这是一种新型的史前文化,并按照国际学术惯例将其命名为"仰光文化"。"仰光文化"不仅是中国第一个通过考古发现得到认可的史前文化,而且填补了当时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认知空白,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了。

"过去,中国没有考古学,只有金石,安特森带来了一套野外工作方法,通过地质学,制图,挖掘和整理报告来研究土壤的形成和年龄,"王告诉长江日报。"

安特森从正确的材料中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即仰光文化可能不是起源于国内,而是从中亚引入的。

"中国文化西域"刺痛了当时许多中国学者,也激发了他们通过考古资料重建古代历史的热情。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李璨、董祖斌、梁思勇等到多地方,"在贫寒蓝秋黄泉上,动手脚找东西"。

1926年,李济主持了山西省西阴村遗址的发掘工作,这是中国第一个独立的考古发掘。

192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挖掘出来,直立人化石被发掘出来,这是中国第一个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1928年,梁世勇主持了安阳阴市场的挖掘工作。

1936年,石伟多发掘了浙江省梁轩古城,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市遗址,素有"中国第一城"之称,出土了精美的玉石等玉器,早于安阳遗址近千年。

......这些扎实的作品被刻在"百年考古雕塑墙"上;

第二组人物,是中国考古界开启一代建立的宗派,他们继承了前者,付火,开始用中国的话语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建立中国考古学体系,每个名字都闪耀着:夏伟、苏秉轩、安志敏、宿务白......

他们的成就也刻在墙上

1954年西安半坡遗址;

1956年 郑州商城旧址;

1959年,河南省第二座立头遗址,这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城遗迹;

1977年,仰光文化之源河南省新郑黎岗遗址,使中国的农业文明进步了1000多年。

1978年,山西省道庙遗址,那里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观景台和中国最古老的乐器......

第三组人物,没有名字,有着更年轻、更鲜艳的面孔,是中国考古学的生命力,他们的成就正在改写中华文明史。

1990年,浙江萧山跨湖大桥遗址,比河木渡遗址早1000年,被发现有"中国第一船"独木舟;

2007年,"南海一号"南宋沉船整艘上岸。它是迄今为止在海上沉船中发现的最古老,最大,最完整的远洋商船。

这面"100年考古过程雕塑墙"记录了70个对中国100年历史考古学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中国考古学会在中国注册参加了160多个遗址的评选。

雕塑墙的尽头是王伟的后记:"中国考古学始于1921年仰光村的发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研究中国古代史、经验性地振奋中华文明5000多年、展示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揭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增强了民族文化的信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穿过"100年考古过程雕塑墙",在仰光的田野里,仰光村遗址的第四次发掘正在进行中。

100年过去了,中国考古学家仍在上上下下地探索,勇往直前。

(长江日报记者 李伟)

历史可信度

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遵循人类科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金石,即以古青铜石刻字为主要研究对象,侧重于书写材料的写作和检验。戈德斯通的研究方法复杂,但其功能只是证明圣经的历史,在学术附庸的地位上,研究的范围比较狭窄。

1921年,仰光村遗址的发掘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帷幕。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考古界进行了许多实地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文化遗址。

考古学要综合运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手段,实证证明文明史。随着可用于考古学的技术越来越发达,历史的面貌将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考古学得到了遗传学、测年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持,更多神秘的文明被掀起。

考古学,一分钱的证据说一分钱。通过近百年来,中国考古学用扎实的考古资料揭示了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延续,延伸了历史轴心,提升了历史可信度,使中华文明以科学面貌融入人类文明谱系。(肖畅)

编辑:贺方程

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大武汉"客户端在各大应用市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