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帝王—乾隆香妃身世之谜

作者:智商忽隐忽现

关于香妃的传说,在民间主要有两个版本:

  • 一是香妃喜剧说:香妃天生丽质,身有异香,美貌绝伦。她家世居南疆叶尔羌(今莎车),兄长因不满霍集占虐政,举家搬到伊犁。其兄在反对霍集占之乱中,心向清朝,立下功劳。他们受召,到了京师,后来长住在北京。香妃入宫,受到皇太后的喜爱和乾隆帝的宠幸,生活过得很幸福。香妃死后,乾隆闻讯,悲痛不已,恩准将香妃尸骨运回新疆喀什入葬。
  • 二是香妃悲剧说:香妃是乾隆年间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时,被掳进皇宫的。乾隆因其貌美,且体有异香,而册封为香妃,并对她大加恩宠。但香妃矢志守节,随身怀刃,准备杀帝报仇。皇太后闻讯,召妃入宫,赐死,后葬到清东陵。
中国帝王—乾隆香妃身世之谜

电视剧中香妃

有学者认为,香妃就是容妃。

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都有关于容妃的史实。《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据学者考证:容妃(1734年-1788年),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比乾隆小23岁。容妃进宫时间说法不一:一说是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春入宫,年27岁。初为贵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册封为容嫔,年29岁。每年例银300两(相当于知县的五倍)。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册封为容妃。

乾隆帝还为容妃修建宝月楼。清朝在乾隆以前,没有回族妃嫔的先例。容妃以回部女子至清朝,乾隆不把她安置在后宫,特营建西苑宝月楼,作为金屋藏娇之所。

中国帝王—乾隆香妃身世之谜

宝月楼

当时,八旗以外的所有百姓都住外城。唯独回子营近在咫尺,依靠九重。这是乾隆爱屋及乌。

乾隆为容妃兴建宝月楼的原因是:

第一,言语文化不同。

容妃讲维语,不便与诸妃嫔住在一起交流,特隔于南海最南之地,其地又距外朝之外垣。这里同皇宫既联系又分割,环境幽雅,湖水涟漪。乾隆会维吾尔语,可以同容妃用维语直接交谈。

第二,饮食习惯不同。

皇后的正宫坤宁宫兼作萨满祭祀的场所。坤宁宫每日进猪两口,在神案上宰猪,在大锅里煮猪肉,祭祀敬神。元旦祀神,皇帝、皇后行礼;春、秋两大祭,皇后亦到,妃嫔自当侍从。而最尴尬者,则为后妃受胙(zuò),是一种猪肉米饭,这是回教徒所万万不能忍受之事。将容妃单独安置在另一个生活区域,生活上很是方便。

中国帝王—乾隆香妃身世之谜

香妃戎装

第三,生活风俗不同。

维吾尔族的衣服、装饰,同皇宫的后妃、宫女都同。皇宫除御花园外,别无游观之处。乾隆筑宝月楼于瀛台之南,则随时可以驾幸西苑,而不必如临圆明园,路途既远,又烦出驾。容妃在这里则可免去其他妃嫔争宠之扰。

第四,宗教信仰不同。

满族的宗教是萨满教,乾隆又崇奉喇嘛教。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要做礼拜。容妃所居之地,隔长安街而对回子营,建伊斯兰教礼拜堂及民舍,并使内附之回民居住,屋舍皆沿袭回风。容妃站在楼上,可以望见对面的“回子营”,遥望瞻礼,以解思念之情。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十九,容妃因病去世,时年55岁,葬清东陵。至于“香妃”之名,不知何时而起。今新疆喀什有香妃遗棺,当地传说是从北京运回去的。容妃应是民间传说的香妃。香妃与容妃是一人还是两人,学界看法尚不一致。

中国帝王—乾隆香妃身世之谜

香妃遗馆

近年研究香妃的著作很多。一本书名就叫《香妃》,作者于善浦、董乃强是清东陵的文物专家。

他们在书中说,1979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清东陵乾隆裕陵的妃嫔园寝中,有两座妃嫔墓穴因漏雨而塌陷。文物工作者在清理墓穴时,发现许多珍贵实物,从而揭开了香妃之谜。在查证史料及清宫档案之后,对乾隆41位后妃中唯一的维吾尔族的女子,有了新的认识。作者认为,这位当是容妃,也就是传说的香妃。

文章参考《中国帝王秘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