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寒:雪花静落梅花开

大寒:雪花静落梅花开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

与大寒相关的民俗活动丰富有趣,

祭灶神、尾牙祭、喝腊八粥等。

“寒”字的构造,

从古至今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宝盖头代表房屋,

最下边两点意味着冰天雪地,

中间的部分则象征一个人依偎着茅草取暖。

大寒:雪花静落梅花开

冬牧(水彩画)熊礼斌

中国艺术讲求书画一体,

造字与绘画,

都在追求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天人合一。

有的画家们喜爱以乡土为背景来表现大寒节气。

王太利的《地坑院的晚冬》

以深沉的暖色为基调,

画中人蜷缩的憨态诠释了画面的温度。

此外,地坑院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历史,

又称“天井院”“地下四合院”,

是仰韶文明的符号。

冬日里的鸟儿最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周中耀的《冬容》里,

精勾微描的两只鸟儿相互依偎,

栖息在石头上,

羽毛的红、积雪的白与芭蕉的黄

共同构建起充满诗意的深冬景致。

大寒:雪花静落梅花开

晚冬(油画)宋荣耀

大寒:雪花静落梅花开

雪竹幽禽(中国画)任重

任重的《雪竹幽禽》

展示了绢本材质的细密精致,

画中鸟儿纤毫毕现,神情安然,

在雪竹的映衬下趣味十足。

吴向东的《大寒小寒又一年》

和宋荣耀的《晚冬》都是以雪景入画,

积雪覆盖了大地的冻土和村屋的砖墙,

但随着雪的升华,

冻土的棱角与坚实的砖墙,

似乎显露出一种被寒风“削”出来的锋利,

而油画则格外擅长表现这种层次感。

还有的画家,

则用写实的绘画来抒发对时间的哲思。

有学者认为,

“渔樵”和“山水”

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密码。

刘金贵的《大寒》,孤舟独叟、红梅冬雪,

寥寥数笔便把一江寒意化为思古的幽怀。

老树的《大寒》布局疏朗、用色温和,

未合上的书卷、未交代的时分,

这幅画传递出了另一种对时间的感悟:

天地虽然萧瑟,春风快要吹来。

看着雪花静落,等着梅花绽开。

岁月流转,

大寒是严冬的结束,

也是新生的开始。

(原文刊载于《光明日报》2021年01月17日 09版)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 ·《新天地》杂志

版权声明:光明日报新天地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