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诗家争鸣184期 | 高平诗话:致一位诗人的公开信

作者:宏灯诗话

小编按:157-159、162-163、165-175、177-183期连续刊发高平先生系列诗话,引发了诸多诗友们的积极讨论和肯定。这一期继续推出老诗人高平先生的诗话观点,这也是为老先生专推的第24期诗话。读读看。

诗家争鸣184期 | 高平诗话:致一位诗人的公开信

高平,1932年4月生于北平,山东济南人。国家一级作家。出版有诗集《大雪纷飞》等19种,文艺评论集《致诗友》等2种,散文集《步行入藏纪实》等3种,长篇小说《仓央嘉措》以及歌剧《二次婚礼》、《向阳川》(合作),电视连续剧《贺龙》(合作),随想录《闪念》,释著《易经诗解》以及《高平诗文精选》、《高平自选集》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名誉理事。

你写得太快,太多!

——致一位诗人的公开信

从你的诗内容来看你写诗的动机,一不是出于政治的思维,而是亲友间应酬的需要;二不是出于历史的责任感,而是对古典诗美的喜爱。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写作动机,都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

你的诗我看过不少,我得承认你确有诗才,而且对于旧体诗词的写作近于痴迷,几乎无一日不写,无一事不作,无一景不吟。其中也不无佳句出现,有时令人惊喜。

你既然称我为老师,我忍不住想告诫你的问题是,你的诗写得太快、太多。

写得太快了则容易粗糙凌乱,因为来不及推敲,以饥不择食的状态急不择言,出现不合格律,不合语法,不合逻辑,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就是经常和必然的了。这不但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相距甚远,而且往往连通达顺畅都难以顾及,使行家一看便能够挑出许多的毛病来。古人所谓“斗酒百篇”“倚马可待”之类的说法,只不过是对于才思敏捷的夸张性形容,不可当真,更不可效仿,因为文学、诗歌创作是非常严肃的“千古事,任何草率、马虎、卖弄、耍快都是要不得的。写作速度,从来不是文学的标准和文人的要求,即使你是才子,面对创作也应当写前深思熟虑、写后反复修改。所以我要再次劝你:写得慢些,再慢些。

写得太多了则难免会重复前人,也重复自己,会导致那些记熟的陈言,现成的词汇,习惯的用语,纷纷争先恐后地不请自来,像拧滑了丝扣的螺丝,让你不用费什么劲儿也不用费多少时间就可以凑成一首。久而久之,就麻醉了你的创造力,扼杀了你对创新的追求,使你变成了用通用零部件装配产品熟练的“造诗技工”。 熟练不等于创造,数量不等于质量。你不是不明白,文学自古在精不在多,是以一当十的东西,是靠精品立足、靠经典存活的。一个新而奇的警句胜过一万句滥调陈词。所以我要再次劝你:写得少些,再少些。

我劝你写得慢些,写得少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你写得好些。但愿你不会反感我的好意。

如果你把写诗纯粹当作了娱乐,和玩扑克、打麻将一样的成瘾,不计输赢,只求开心,而且不想戒掉也已经戒不掉了,那么你就继续这么玩吧,把我这封信扔掉就是。

诗家争鸣184期 | 高平诗话:致一位诗人的公开信

写诗的不看诗对不对?

所谓“写诗的人比看诗的人多”,乍一听,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心里颇不是滋味。再一想,觉得只写自己的诗,不看别人的诗,也是正常的,因为写诗本来就是一种自我宣泄,哭笑由己,不计其他。自己要哭,不必去看别人怎么哭;自己想笑,不必学习别人怎么笑。这个问题,考察一下诗歌的起源,就会明白。

把写诗看做是改造社会的责任,把诗歌当做是教育别人的工具,甚至当做“炸弹和旗帜”、“匕首与投枪”等等,那是后来的事情,是理性的主张,属于集团的功利。翻看近些年的诗集、诗刊、诗报,纯粹为服务于什么而写作的新诗,离开切身的悲欢去歌唱客体的诗人,比之三十年前已经大为减少。只有热衷政治题材的人(旧体诗作者中居多)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格调。

现在许多写作新诗的新诗人,多在“回归自我”,是不是又记起了诗的“初心”了呢?他们背离了时代的“使命”了吗?这种现象是“还原”还是“倒退”?其实,说到底还是那个老问题,即文学与现实、“大我”与“小我”的关系。可以继续讨论,提出要求,也可以各行其是,置之不理,但是千万不要再搞“革命大批判”。

写诗的不看诗,这种说法固然有点夸张,这种现象也确实存在。其实诗人对于诗的爱好都是从看诗开始的,诗人会写诗也都是从看别人的诗起步的,只是后来自己成了诗人,情况就起了变化:有的自视过高,对别人的诗不屑一顾;有的忙于写自己的诗,无暇看别人的诗;有的把写诗当做娱乐和消遣,根本就不管别人的诗是怎么写的;有的把诗看“透”了,只记得并尊重经典,不再浪费时间博览群诗了。如此种种,无法也无须改变。

诗这个东西,也是一种“公器”,谁爱写谁写,谁爱看谁看;不爱写不写,不爱看不看;光写不看也允许,光看不写更可以。一概悉听尊便为好。

“诗权”也是人权的一部分嘛!

诗的“社会关系”

有人说诗是炸弹与旗帜;有人说诗是内心的宣泄,灵魂的慰藉;孔夫子说是可以“兴、观、群、怨”;那都是从诗的社会功能上理解的,若是从诗的社会关系上考察,我看她倒像是“窈窕淑女”。

话题得从散文诗开始。起初,我不肯接受散文诗这个概念,我认为文学的体裁本来不同,各有分工,散文就是散文,诗就是诗,干嘛再弄出个散文诗来,那它到底是诗还是散文?再说,现在的新诗已经高度散文化了,只要不分行排列,与散文无异,再往上加散文,不是火上浇油么!

后来,我想通了,是因为我顿悟到诗是淑女,是文学中的淑女。所以追求者很多,致使她的社会关系非常良好而又复杂,其他体裁都纷纷来和她拉关系,套近乎,搞嫁接,作联姻。不是吗?和散文联姻叫散文诗,和小说联姻叫诗体小说,和戏剧联姻叫诗剧,和音乐联姻出音诗,和书法联姻叫题词,和戏曲联姻叫唱词,和门框联姻叫对联,美术也早已是画中有诗了。诗在他们面前,真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啊。

我不再排斥散文诗之类的概念了,它到底是诗一样的散文,还是散文式的诗?可以不再追究。比如熊猫,她是世界闻名的国宝,但她到底算是熊、算是猫,是像熊多些还是像猫多些?我儿子小时候就叫他猫熊,一直纠正不过来。

诗家争鸣184期 | 高平诗话:致一位诗人的公开信

议知耻

时代早已大变,对于儒家的思想依然奉为圣训当然是错误的,但若全盘否定也是很不可取的虚无主义,择善而从才是科学的态度。我认为其中的“礼义廉耻”就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四个字源出于鲁国的管仲之口,被孔子、孟子视为做人的根本。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他的《五代史·冯道传·论》中写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我理解所谓礼,远不止是指一般的礼貌、礼节,而是礼法,是人人要遵守的法度和规矩;所谓义,也不是指一般的义气,而是包含着深明大义、见义勇为的高尚品格;所谓廉,不只是指生活的节俭,而是要克己奉公,非礼勿取,两袖清风;所谓耻,就是要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做什么是光荣的,做什么的可耻的,具有明确的荣辱观。“四维”就是把国家比作是一座房屋,礼义廉耻就好比是支撑它的四面墙体(维字当然不能释为墙字,但四维构成空间,此处可以引申为墙的意思),如果四面的墙体立不住了,房屋就倒塌了,国家就灭亡了。因此欧阳修又说:“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因此欧阳修高度赞扬儒家的这一思想,还特别强调“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因为人一旦不知羞耻了,什么坏事都可能做得出来。所以这个耻字在成语中出现时多是贬义,如“恬不知耻”“无耻之徒”“无耻之尤”“寡廉鲜耻”“厚颜无耻”“卑鄙无耻”“荒淫无耻”“不知羞耻”“奇耻大辱”,可见人们对于无耻之人是极其厌恶的。

社会上一切的不良行为,从抢占便宜、损人利己、无理取闹、自我吹捧,到贪污盗窃、弄虚作假、背信弃义、坑蒙拐骗,就个人的因素来说,都是淡漠或丧失了羞耻之心的结果。如有的人做了坏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那就更加无耻了,可怕的是,当今这种无耻到家的人并不少见。经过这些年的大力反贪反腐,从揭露出来的大量骇人听闻的事实来看,那些身居高位动辄上亿的贪官们的无耻,已经构成了古人所说的“国耻”!

《礼记》中说“知耻近乎勇”,知耻才可能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才可能有改正错误的勇气。一个著名的知耻者的例子是霸王项羽,他以失败为耻,“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回到江东去图谋东山再起,自刎在乌江边上,从而避免了战争的继续和更多人的伤亡。就一个国家来说,知耻的百姓越多,社会越安定,秩序越良好;知耻的官员越多,官场越廉洁,风气越清正。但这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而是要从教育入手,“从娃娃抓起”。如果从学校到家庭,不注重自小就进行知耻意识的灌输,长大了再进行文明和廉政的教育就为时已晚、收效甚微了。事实证明,道德的滑坡,贪腐的严重,都和几代人不讲礼义廉耻、只讲斗争哲学有直接的关系。

礼义廉耻作为中国自古以来倡导的传统美德,虽然属于道德的范畴,严重违反之后,就会触碰法律的红线,以致滑入犯罪的深渊。所以应当将这“四维”继承与发扬下去,尤其是知耻,既是做人的底线,也是为人的根本,我们应当把不知耻看作是莫大的耻辱。许多年来,我们曾经屡见“勿忘国耻”“浪费可耻”“造谣可耻”一类的标语,也曾制定过荣与耻的标准,可惜不够规范,总之是缺乏规划和力度。知耻的教育如果与法制的建设相配合,对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软实力的增强,其作用之大当会无法估量。

诗家争鸣184期 | 高平诗话:致一位诗人的公开信

宏灯诗话推出当今诗坛评论家作品,欢迎指导批评;您的转发是最好的鼓励!

诗家争鸣177期 | 高平诗话:何为诗坛八病?

诗家争鸣178期 | 高平诗话:对文学青年建议,别打算以文学为职业

诗家争鸣179期 | 高平诗话:新诗患了流感

诗家争鸣180期 | 高平:新诗到了从散文化回归到格律化的时候了

诗家争鸣181期 | 高平:新诗百年正堪忧

诗家争鸣182期 | 高平:商榷为贾浅浅丑诗辩护的几个观点

诗家争鸣183期 | 高平:现在很多诗人只知道一要发泄,二要出名

诚邀您关注宏灯诗话,并加入中国诗歌圈——宏灯诗话选稿圈。与您一同读好诗,选好诗!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