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前言

康熙年间,京城。

在偌大的双林禅院里,一位女子已经去世一年多,可她的灵柩却始终停留在禅院,迟迟没有入土为安,她的丈夫几乎每天都会来禅院,守着棺材,日日守灵。

古代帝王大多三宫六院,凡王公贵族也有三妻四妾,而这位日日守护爱妻的男子,则是大清权臣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

后人又称他为大清第一情种,堪称为现实版“尔康”的他,近可在康熙帝身边做侍卫,远可有无数名士才子围绕在身边,短短31年的人生中,纳兰性德偏偏为情所困,妻死,守灵,然而紧接着事情的走向,任谁也没有预料到......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图|《康熙秘史》纳兰性德剧照

一、短暂的初恋:悲痛欲绝

暮春,京城。

大清权臣纳兰明珠的府上,迎来一位从杭州过来的客人,名唤舒穆禄雪梅小姐,14岁的雪梅小姐缓缓走下轿子,气质绰约地踏进纳兰府的大门。

舒穆禄雪梅是纳兰明珠胞妹的女儿,由于父母病故,就来到京城的舅舅家生活,雪梅小姐正与纳兰夫人寒暄了两句,房间外就传来一句声音:“呀,冬郎公子来了。”

冬郎,是纳兰明珠长子纳兰性德的小名儿。

门外话音未落,纳兰性德就走了进来,在母亲的介绍下,纳兰性德与表妹舒穆禄雪梅认识,从此,他们在纳兰府一起读书,一起聊天,毫不意外地,他们喜欢上了彼此,直到一天,分别匆匆来临。

大清有规定:

凡是满族八旗人家中13至16周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选秀,选中者将成为皇帝的妃嫔或皇室子孙的福晋。若是有八旗子女未参加选秀,将终生不得嫁人。

表妹舒穆禄雪梅才貌双全,被选为秀女入宫,纳兰性德的初恋就这样宣布终结,在表妹入宫后,纳兰性德只想办法见过她一面。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图|纳兰性德与表妹剧照

那时候康熙皇帝的原配赫舍里氏去世,康熙帝下令,要为皇后举办一场隆重的葬礼,所以那段时间,皇宫里有很多喇嘛进出,纳兰性德想办法买通要入宫诵经的喇嘛,然后自己穿上袈裟,将自己打扮成僧人的模样,混在喇嘛里顺利进了宫。

他也成功见到了表妹,只不过他们再不是纳兰府上的青梅竹马了,二人各有身份,面对周围的高墙绿瓦,他们相顾无言,默默垂泪,然后各自转身离开。

这一面,是纳兰性德与表妹舒穆禄雪梅的最后一面。

纳兰性德回到府中以后,每天都心情不好,终日恍恍惚惚,然后提笔写下一首诗: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意思是,纳兰性德与表妹在宫里相逢时,二人沉默不语,表妹宛若一朵芙蓉,容颜还是那样娇羞,他想唤她,又害怕彼此的深情被别人给看见,表妹转身离开,拔下玉钗在回阑轻叩,二人再也无法互送衷肠了。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图|纳兰性德剧照

可以看出来,纳兰性德对表妹的依依不舍与眷恋,只可惜,他们二人有缘无分。后来,表妹在宫里吞金自尽,纳兰性德悲痛欲绝,随后娶妻。

二、早逝的妻子:日日守灵

在父母的安排下,纳兰性德先是娶了一个侧室颜氏,当时纳兰性德因为表妹离开,状态特别不好,根本不想与旁人谈情说爱,所以颜氏进了府里,但纳兰性德从未看她一眼,对她没有任何感情。

后来,纳兰性德到二十岁,迎娶正妻卢婉君,卢婉君是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长相姣好,气质温婉,还识得字句,性格也很好,纳兰性德迎娶卢婉君后,对卢婉君十分冷漠,就像对颜氏一样,不愿与卢婉君相处,想尽办法地冷落她。

但纳兰性德的这位妻子卢婉君是个十分温柔贤淑的女子,她很理解纳兰性德的情绪,对自己冷漠的丈夫没有其他的要求,只是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直到有一天,卢婉君的一个举动彻底感动了纳兰性德。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图|纳兰性德

那日,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卢婉君没有待在屋子里,而是拿出伞来,去护着被大雨淋湿打落的残花,她打伞护花的一幕正好被纳兰性德看到,也由此感动了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欣赏卢婉君的温柔善良,开始转变对她的态度,夫妇二人感情越来越好,相亲相爱,那时纳兰性德在康熙皇帝身边做侍卫,偶尔需要伴驾出巡,或者奉旨出使其他地方,卢婉君就在家里,等丈夫回来。

若是纳兰性德不忙公务了,他就陪卢婉君去西花园散步聊天,去书房吟诗作对,纳兰性德、卢婉君都是饱读诗书的人,他们在一起猜书,顾名思义,就是猜测某句诗词,到底在哪本书的哪一页哪一行,如果输了就喝酒,卢婉君输了就喝茶。

纳兰性德颇有才华,但记性却不太好,时常猜错,喝个酩酊大醉,卢婉君倒也不生气,就默默收拾丈夫喝醉酒之后留下的残局。

康熙十六年,也就是纳兰性德与卢婉君成婚的三年后,卢婉君怀上了孩子,一家人高兴极了,热切地期盼这个小生命的降临,在生产时,卢婉君却难产,并因此去世。妻子的早逝,让纳兰性德再次遭受重创,他难过得不能自已。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纳兰性德舍不得将爱妻下葬,就把卢婉君的灵柩放在双林禅院中,他几乎每天都去守灵,和妻子交流,诉说心中的话,有时候哭累了,就直接睡在旁边。

他想到,唐朝有个进士用自己的诚心打动了画中的神仙,就拿起笔来,开始为逝去的卢婉君画像,他将自己关在房里七八天,一心只想着画画,期盼自己画好了,妻子能再回来。

纳兰明珠看着儿子为情所伤,整天往禅院跑,而且卢婉君已经逝去许久,始终不下葬,终究不合适,就坚持劝说儿子,终于,在纳兰明珠的坚持下,卢婉君离世一年多后,终于入土为安。

纳兰性德想起与卢婉君的甜蜜过往,泪眼朦胧,又写下一首催人泪下的诗句: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显而易见的,纳兰性德的诗中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以前妻子在身边,会提醒他天冷了加衣服,会和她赌书饮茶,那是多么寻常又欢乐的时光;第二,如今物是人非,妻子已经不在了,他们已经阴阳相隔,在黄叶萧萧的秋日,他只能关上窗子,独自一人,身心寒冷。

隔着时间的长河,我们都能完全感觉到纳兰性德的绝望与心灰意冷。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家里人看着纳兰性德这么消沉,又给他娶了大臣索额图的妻侄女官氏,纳兰性德被动接受,但对这段婚事毫无期待,对官氏不闻不问,但官氏对纳兰性德还是很喜欢的。

官氏欣赏纳兰性德的仪表堂堂、才华横溢,硬是苦苦守候了他两年,但纳兰性德身心俱疲,不再寄托感情的事了,所以他和官氏的这段婚姻,几乎相当于没有。

纳兰性德彻底陷入绝望,只能借酒消愁,从一个身强体健的御前侍卫渐渐变成了一个体弱多病的消瘦公子,就连他的挚友顾贞观也看不下去了。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图|《烟花三月》纳兰性德剧照

三、意外的情缘:难娶进门

顾贞观是江南汉族名士,同时也是明朝的遗民,顾家有不少先辈都为明朝殉节,而纳兰性德则是清朝康熙帝的侍卫,可以说,他们二人的身份差别极大,除此之外,顾贞观与纳兰性德相差整整十八岁,但即便有这样的前提,他们二人刚认识,都觉得相见恨晚。

自明朝覆灭之后,顾家也不断没落,顾贞观不得不开始为自己的生计考虑,他自小就很聪明,才华过人,为此,顾贞观决定北上去京城,在好友徐乾学、严绳孙等人的引荐下,他来到纳兰家,做幕僚,因此认识了纳兰性德。

那一年,顾贞观40岁,纳兰性德22岁,他们二人都颇有才华,同样都十分喜爱作诗,因此,二人认识后就结交成为挚友,后来顾贞观还自己写道:

“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纳兰性德,字容若)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图|顾贞观

纳兰性德失去妻子卢婉君后,情绪跌到谷底,一蹶不振,整天郁郁寡欢,顾贞观实在看不下去,想尽各种办法,想让他重新唤起对以后生活的希望。

顾贞观为纳兰性德介绍了一个江南才女沈宛,沈宛来自浙江,天生丽质,自幼就生了一幅好看的容貌,千娇百媚,美若天仙,沈宛不仅有闭月羞花之貌,而且还很有才华,曾撰写《选梦词》:

朝玉阶·秋月有感

惆怅凄凄秋暮天,萧条离别后,已经年。

乌丝旧咏细生怜。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

枝分连理绝因缘。独窥天上月,几回圆。

沈宛的诗词一经面世,声名大噪,受到不少才子的青睐,纳兰性德本来就喜欢诗词创作,沈宛才貌双全,而且与逝去的妻子卢婉君还有几分相识,纳兰性德就与沈宛时常联系,他的心再度被温暖起来。

纳兰性德特意将沈宛从江南接到京城来,安置在德胜门内住下,打算迎娶她过门,纳兰性德将二人常待的书房命名为“鸳鸯社”,可见,他和沈宛的感情还是很深刻的。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图|《康熙秘史》沈宛剧照

但是沈宛并非满族人,且是艺伎,这样的身份并不被纳兰性德的父母所接受,所以沈宛虽说是嫁给了纳兰性德,但却不能名正言顺地进入纳兰府,始终是无名无分的人,她和纳兰性德更大程度上像是“情人”的关系。

幸运的是,纳兰性德与沈宛感情不错,二人在一起倒也很快乐,不幸的是,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二人在一起没多久,沈宛怀了孩子,纳兰性德却因为之前留下的病根,身体愈发不好了,康熙二十四年、五月,31岁的纳兰性德遭受风寒,溘然而逝,结束了他这为情所困的忧郁一生,纳兰性德去世的这一天,正是卢婉君去世八年后的祭日。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图|《烟花三月》沈宛剧照

纳兰性德离世,只剩下沈宛与未出生的孩子,而且她们还不被纳兰府接纳,沈宛怀着身孕,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京城,重新回到江南,生下二人的孩子,并将孩子抚养成人。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正如纳兰性德在诗中写的那样,他终其一生追求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但偏偏却没有得到,还受尽了爱情的苦,一个爱而不得的初恋,一个猝然离开的妻子,一个难以相守的情人,他就是离开了,也始终是“英雄难过美人关”。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图|毛主席

这样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恰好引起了我们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极大关注。

四、毛主席最感兴趣——纳兰性德

在书籍《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收录了明末到晚清时数十位文人的作品,毛主席曾经看过这本书,并认真做出圈点,纳兰性德共有25首文学作品被选入书中,而毛主席就圈点过纳兰性德的18首诗作,其中很多还专门写了评语,可见,毛主席对纳兰性德是很感兴趣的。

要知道,在这本《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里,几十位文人,被圈点过的只有纳兰性德、王夫之、朱孝臧、况周颐、汪兆镛、赵熙等人,更何况毛主席还看过纳兰性德的那么多首诗。

纳兰性德写“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只向从前悔薄情”,“一片伤心画不成”等诗句,毛主席全都特意用笔标注出来。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在纳兰性德写的《清平乐·风鬟雨鬓》一诗下面,毛主席认真品读,然后写下三个字:“赠女友。”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

倦倚玉阑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纳兰性德一生中经历过几段感情,写诗的灵感也大多来源于他的感情,所以他的作品中以爱情诗居多,毛主席做出圈点、批注的诗也大多是关于爱情的诗词,尤其是诗中一些诸如“薄命”“旧事”“西风”“泪”“伤心”“相思”的词汇,毛主席都做了圈画。

从这些细枝末节的批注里,我们可以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戎马一生,南征北战,心中有家国情怀,同时,他也是一位普通人,难免也有自己不能忘怀的情感。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图|毛主席与杨开慧

毛主席自己也写诗,他所写作的《沁园春·雪》在重庆谈判时发布出来,直接让蒋介石落了下风,他很少写与爱人相关的诗,大众所知的更是寥寥无几。

青葱时光时,毛主席遇见恩师杨昌济,更与恩师的女儿杨开慧萌生情愫,那时毛主席为了革命到处奔走,作为妻子的杨开慧理解他,一个人默默为他撑起大后方,杨开慧一边极力支持毛主席的革命事业,一边又将家庭与孩子妥善地照顾,毛主席与杨开慧之间有着极深的情怀。

1920年,毛主席写《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都灰尽,倦极身无凭。

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那时他与杨开慧刚刚新婚,却不得不外出考察,离开妻子,路上,毛主席看着天上的明月,尤其地思念妻子,那种青年人们缠绵悱恻的深情瞬间跃然纸上。

历史上一位名人,在妻子离世后,将灵柩停放死守一年多才肯下葬

1957年,毛主席写《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彼时杨开慧已经牺牲二十余年,毛主席思念妻子,也思念战友,相比起青年时候的小情小爱,这时候他的这首与爱人有关的诗更有大国情怀的感觉。

可以说,毛主席的心中也有不能放下的家人,只是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与他的家人都牺牲了很多,这让后辈人无比敬意,而纳兰性德诗中那细腻柔软的情感,可能刚好戳中了毛主席内心的一丝温暖。

总之,毛主席、纳兰性德都是有着柔软内心、丰富感情的优秀词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