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演义》名士庞统死于落凤坡?真实历史让人很失望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水月先生

三国时期,令人佩服的除了那些勇猛无敌、以一当百的猛将,如关羽、张飞、赵云等,还有一类人最让人钦佩,那就是谋士。他们思维敏捷,洞察天机,神机妙算之间帮助自己的主公成就一番惊天事业,如诸葛亮、司马懿、郭嘉等人,而如果说这些谋士当中谁最死得可惜,很多人就会想起被称为“凤雏”的庞统。

《三国演义》名士庞统死于落凤坡?真实历史让人很失望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中,庞统是一个和诸葛亮齐名的谋士,据说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还有很有名的一句话叫:“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而在小说中,庞统促成了曹魏铁索连舟,为赤壁之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后来跟随刘备之后,又设计斩杀杨怀、高沛,取得涪水关,可是之后就因为中了张任的埋伏,被射死在落凤坡,这样有才之才却死得如此憋屈,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三国演义》名士庞统死于落凤坡?真实历史让人很失望

在新版《三国》中,对庞统之死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那就是刘备因为顾及刘璋,不肯攻取益州,庞统为了让主公刘备彻底下决心,于是设计杀死张松,逼得刘璋主动和刘备反目,此后,庞统又用自己当诱饵故意中张任埋伏的奸计,被射死于落凤坡,并给刘备留下遗书,陈述自己所做的一切,最终才让刘备下定决心攻取益州,也正是庞统的牺牲,最终才促成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演义》名士庞统死于落凤坡?真实历史让人很失望

当然,前者是《三国演义》小说原著,后者是电视剧,但归根结底许多事情都是作者和编剧虚构出来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庞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历史上的庞统没有小说中说得那么神奇,庞统从小看上去很老实,并不像纵横捭阖的风云人物,直到庞统20岁那边听说了颍川司马徽,这个人为人清高,非常擅长“识人之术”,于是庞统可能也是为了给自己蹭点知名度,于是就前去找司马徽,两个人在桑树旁就开始促膝长谈,两个人也是投缘,一聊就是一天。

通过与司马徽的接触,庞统这才开始稍微有了些名声,尤其是司马徽夸他是“南州士子无人可比”,更是让庞统名声大噪。

《三国演义》名士庞统死于落凤坡?真实历史让人很失望

后来庞统被征为“功曹”,功曹是汉代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本地的组织人事,和其他相关的政务,而庞统在当时则选择了评判名士这项工作,对于前来拜访的人,他能说好尽量不说坏,这一点倒是和《三国演义》中那个“毒舌”庞统有些不同,当时也有人问他为什么见谁都说好,庞统解释:“现今时局动荡,很多人都心灰意冷,我这么做是鼓励他们积极做事,能够发扬好自己的优点。”由此可见庞统的入仕思想还是很强烈的。

《三国演义》名士庞统死于落凤坡?真实历史让人很失望

再后来,庞统就如小说中那样投奔了刘备,一开始刘备不知道庞统到底多少斤两,于是只给了他一个耒阳县令,还是试用,可是庞统却每天什么都不干,不理政务,光吃饭不干活,自然就被罢免了。

这个时候鲁肃给刘备写信,说庞统不是“百里之才”,意思就是说,庞统的实力不止当一个小县令,实在是大材小用了,诸葛亮也对庞统极为推崇,于是刘备就把庞统叫过来聊了聊,结果发现庞统的才学果然不一般,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反正是把刘备唬住了,于是当即给了他一个治中从事的官职,之后,又被封为军师中郎将,和诸葛亮平起平坐。

《三国演义》名士庞统死于落凤坡?真实历史让人很失望

那么庞统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原来庞统36岁那年替刘备攻取雒县,他身先士卒,一直站在最前面负责指挥,可是不幸却被地方的箭射中,就这么死了。

没错,就是这么普通,一点传奇色彩也没有,毕竟小说和电视剧都是艺术加工后的形象,古代《诗经》中有“兴观群怨”的说法,其中“兴”就是说通过艺术形象的加工可以帮助人们心胸澎湃,起到励志的作用,毫无疑问,《三国演义》达到了这个目的,要不这本小说也不会成为大陆的四大名著之一了吧。

继续阅读